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的中体现

时间:2022-04-11 09:27:23

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的中体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体现。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提高阅读综合能力;重视读书,以读为主,意寓其中;授之以渔,教给阅读方法;激励创新,注重学生交流。

正 文:

新课程强调学习的过程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学习语文是由教师教课文转向学生学语文,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到转向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的过程,是由知识转变为能力的过程。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是阅读学习的主体,课堂是激活学生学习的场。因而教学方法不应是由教师主观确定的,而是根据儿童的需求愿望来确定。那么,学生应该怎样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人呢?

一、整体把握文本,提高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课堂是阅读教学重要环节,课堂中只有教学环节的整合,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才能较好地落实阅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而整合教学环节根本的措施就是提高设问的质量,扩大教学各个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如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问题理清课文内容,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弹完一曲为什么由弹一曲?然后再让学生读书思考: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谈谈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内涵,感悟出贝多芬被酷爱音乐穷兄妹俩感动了,用弹曲子来满足他们的夙愿,展现贝多芬善良的品质。最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皮鞋匠兄妹俩在音乐声中的美好想象,从而使学生有明理到生情。这样引导学生读书、感悟、体验、欣赏、评价,使学生有了较为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加强了对课文的整体认认知把握。

二、重视读书,以读为主,意寓其中。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的过程是就是咀嚼消化吸收和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一篇文章不经过反复的读就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因而,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读的训练,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领会文章的内涵。以学生为主体的读力求做到以下几方面:1,有目的的读。只有引导学生做到有目的的读,才能做到以读促思,以思促学。如在《琥珀》一课学习中,学生对于琥珀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迫切想知道它是怎样形成。此时提出问题:(1)琥珀怎样形成的?(2)琥珀的形成需要几个条件?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加深了对于课文的理解。2、有感情的读。叶圣陶先生说:读书就要在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朗读时就要把握住文章的感情之脉:在宣泄处要读出激情,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处读出作者的绕梁余音。如《穷人》一课中:“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了?不,还没来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罢了”此时此刻无论怎样言语也不能把桑娜的复杂心情表达出来,学生只有通过自主的美读,才能感悟到桑娜心地善良,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三、授之以渔,教给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从课文里吸收信息的过程。在阅读学习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及时引导、点拨,通过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和小结,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读懂句子、文章的方法,并且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学《将相和》、《最后一头战象》可以教给学生抓题目中的关键词的阅读方法,教学《观潮》时,抓住“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中心句的阅读方法;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教给学生加小标题的方法等,把课文中的教材例子提炼出来,引导学生掌握它,这便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激励创新,注重交流。

主体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要积极肯定,维护他们创新意识。如《草船借箭》一课学习中,学生提出:鲁肃帮了诸葛亮的忙,会不会受到周瑜的惩罚?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周瑜的性格进一步讨论,明白周瑜的阴险性格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同时,学生在阅读中会有各种体验和收获,他们要和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自己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由发表言论的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表达,并且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交流。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碰撞,实现对于文章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阅读因学生有了自主,就会显得生机盎然,学生潜能的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上一篇:试论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下一篇:细节决定成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