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财会专业生产性实训室建设研究

时间:2022-04-11 05:14:33

高职财会专业生产性实训室建设研究

【摘要】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发生器、整合机,反映了高职院校办学方向、教学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对实训室的建设均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对于生产性实训室建设的研究不是很多。而生产性实训室恰恰是高职财会专业生产性实践教学中有效的工学结合模式,也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文章试图通过对生产性实训室建设的研究进行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为高职财会专业生产性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践途径和借鉴。

【关键词】 高职财会专业; 工学结合; 生产性; 实训室建设

工学结合是近两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使用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发生器、整合机,反映了高职业院校办学方向、教学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

寻求有效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提高财会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是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探索的重点和难点;探讨建立高职财会专业生产性实践教学中有效的工学结合模式,也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

加强会计生产性实践教学,构建相对独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在构建适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需要、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以实际情况为本,实践教学层次化的原则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不同阶段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教学规律和技能层次来安排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以合理、可行的原则编制学生实践性教学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

(二)以能力培养为主,实践教学全程化的原则

会计职业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从业之本,执业之基。这一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论知识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两方面。操作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的支撑,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实践教学应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由基本技能到综合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采用递进的方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实践实现理论知识的升华。

(三)以实际应用为先,实践教学角色化的原则

学以致用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宗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

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层次化的构建

根据“四段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设计过程,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目标进行相应能力的训练:

1.基于职业认知的基础能力训练。一是通过校外企业真实环境进行职业认知训练:从第一学期后半学期开始组织学生轮流到会计师事务所认知实习一周;二是通过校内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的模拟环境进行会计基础技能的训练,主要有会计书写技能、珠算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点钞及假钞识别技能等;三是通过文化基础课程和课外专业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

2.基于核心课程的专项能力训练。在专项技能实训室的模拟环境下,通过核心课程的训练项目进行专项能力训练。核心课程为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六门,分别形成六个专项能力,即登账制证能力、业务核算与财务报告能力、税费计算与申报能力、电算化操作能力、成本计算与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

3.基于会计岗位的岗位能力训练。在校内分岗位实训室的模拟环境下进行会计岗位能力训练。共分为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材料物资岗位、固定资产岗位、成本核算岗位、报税岗位、资本核算岗位、总账报表等八个岗位。同时按相应岗位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能力训练(如到实训基地进行纳税申报岗位的实训等)。

4.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能力训练。通过校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所和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等真实环境顶岗实习进行职业能力训练;通过指导、上岗培训、顶岗工作、职业能力展示和毕业设计来训练综合能力。

在“四段递进式”工学结合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会计职业成长规律,探索使学生职业能力从“职业认知”基本技能向“专项能力”、“岗位能力”,最后到“综合能力”逐级递进的“递进式”层次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全面化的构建

根据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四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上作了以下的安排(如图1、表1):

(三)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科学化的构建

实践教学考评系统科学化,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无论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训,既要注重结果考核,更要注重过程考核,从而为学生进行下一目标的学习提供可以参考的评判标准,确定当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合格,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否则还应对那些没有通过的项目进行重修。这样以考促学,以评促进,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内生产性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方法

在高职院校内建立财会专业教学的生产性仿真实训基地,追求财会专业教学中的真实情境,谋求在学校内部以及财会专业课程教学进程中有效实施工学结合方式,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实现学生的仿真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会计岗位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二是有助于学生对企业全过程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训练,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并处理好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业务之间的关系;三是有助于提高财会教师的专业技能,使专业教师及时把握财政、税务以及会计核算准则制度方面变化的要求;四是有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保持紧密联系。

经过调研和实践,笔者提出采用以下方式具体实施高职财会实践教学中的工学结合: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做到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申请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真实企业――丽水佳信会计服务部,开展真实的记账、企业审计、验资或评估等经济业务。二是从熟悉的企业中定期扫描、拍摄经济业务的附件(隐藏企业的账号等需要保密的信息),建立附件贮存库,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熟悉各项经济业务应具有原始附件的种类、格式、颜色、经办的手续等真实内容;然后再根据具体的真实内容让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仿真实际操作。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实训需要很多企业结果,又很难满足学生的实训等情况。

可见,这种生产性仿真实训所提供的凭证、账表、软件、票据,操作办公用品、日常用品、设备齐全,做到尽可能贴近实际的仿真情况或者是真实的情况。但是,在这种生产性仿真实训过程中,对于记账等业务取得是关键,本文采用授权制方式授权会计专业教研室联系会计记账公司。会计教研室在制定计划基础上安排教师负责联系记账公司。本文采用三种方法寻找会计记账公司:一是上网搜索本区域的会计记账公司;二是在电话号码簿上寻找会计记账公司;三是专程到本区域的主管财政部门了解会计记账公司的单位分布;四是利用原来的毕业生资源,根据已经毕业的学生所在单位的实训情况,联系其业务介绍到“丽水佳信会计服务”。在取得了近20家记账公司的电话号码等初步情况后,逐个电话联系,表达我们的愿望和思路。约定记账公司来校实地了解和座谈,在有意来校设点的记账公司中选择规模比较大、记账业务比较多又具有较强责任意识的两家公司作为日后生产性实训的典型例子;然后由学生单独完成经济业务,对所有财会学生进行轮番实训,这样就可以解决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单位少而学生多、难以落实的具体情况。记账公司核算会计业务形成的会计凭证和账册又随时可以成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核算实例,使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际操作,提高理论教学效果。但这样的结果是开展仿真实训的成本较高(每一个的经济业务均需要重新仿真),为此也采用另一种仿真实训的模式,选用厦门网中网的财会实训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完全的仿真实训,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实训成本。

采用该软件进行实训的主要好处有:1.能使学生直观、系统、全面认识会计业务及会计核算程序,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增强了学生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3.学生材料消耗较小,会计实训成本降低。

通过会计实训软件的操作,既能使学生对会计业务相关凭证有良好的感性认识,也能使学生对会计操作过程建立起完整流程概念,起到了良好的实训效果。会计实践基地建设应该是数量和质量并重。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实习及实训的需要;在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会计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础和校外实训基地。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建立长期稳定和提供多岗位的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实习基地可利用会计专业教师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各位成员联系有意向的单位,同时可以试着开拓其他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不同专业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专业教师可以联系以往毕业生等多渠道多方法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分阶段性顶岗实习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阶段性顶岗实习利用学校建立的实训基地,让每一个单位留有固定岗位给学生进行轮流顶岗实训,实习结束后还需要学生进行总结与相互交流经验,以便更进一步地提高与巩固。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应考虑到学生就业情况,将实习和就业结合在一起,岗位可以由学校联系提供。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拿报酬,有的话也只是一点象征性的补贴。这样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学到了真实的东西,为就业提供了方便,而对于企业来说减少了支出,也有利于实训基地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可谓是双赢的策略。当然,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而进行提前就业。

总之,为适应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应始终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基础充实、理论够用、以实为本、以能为主、以用为先”的主体思想为宗旨,努力构建科学、成熟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

[2] 银样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05(4).

[3] 刘方乐.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5(2).

[4] 滕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06(14).

[5] 刘会卿.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06.

[6] 黄震.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经济,2009(10):77-78.

[7] 周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38-41.

[8] 周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2009(11):144-145.

[9] 刘彤,王巧云,包惠群,陈向红,胡生夕.对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体系规范的研究[J].会计之友(下),2007(3):92-95.

上一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下一篇:中马油气准则比较:基于中国―东盟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