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重构建议研究

时间:2022-04-11 02:02:35

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重构建议研究

【摘要】政策性金融在我国的资源配置中有很特殊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政策性金融的构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综观我国自1994年的金融实践经验和未来的金融经济发展,不难发现,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功能、地位仍需不断强化,金融体系仍有待完善。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对政策性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拓宽我国政策性银行筹资的渠道、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等建议,以此来加快重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金融体系。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重构建议

1.引言

在现阶段,由于对政策性金融的认识不足与政策性银行的功能错位、政策性银行筹资渠道过窄等问题严重阻碍我国的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当前,我们在不断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及不断提升金融体系的效率时,应正确地认识与处理好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之间的关系,重视政策性金融在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应不断把政策性金融体系视为我国资金融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填补财政的直接支出及商业性融资间的“重要地带”,不断追求政府地财力依托机制的建立健全来实现提升效率的倍加效应,适应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要求。

2.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有关的政策性金融立法建设较为滞后

法律是有效保障国家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最佳武器。当前,我国的政策性金融在立法方面还比较滞后,导致政策性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由于政策性银行是比较特殊的一种银行机构,许多商业银行的监管规则并不适用政策性银行。从立法上看,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仅仅有一部经国务院准其成立的规章制度,以其作为银行的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依据,相关法律仍严重缺乏。这就使得政策性银行在经营管理中,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问题不断出现,对其的发展极为不利。

2.2 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落后,融资渠道过窄

自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全球金融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当前,我国政策性金融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更显出落后之态。主要表现在:首先,我国当前能为各大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帮助的政策性金融体系仍缺乏必要的、有能力的、有规模的组成部分。例如,以中小企业为重要的服务对象的商业银行和政府的投资基金等等。其次,是当前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各类政策性金融机构,和现有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较为明显的不相称,这对银行和企业的发展均是非常不利的,急需做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2.3 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张,导致风险隐患快速增加

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逐渐向新领域扩展,商业化运作力度逐步加大,使得其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张,且又缺乏高效的资产与风险相关的约束机制,导致和资产负债期限的结构不相匹配,贷款过于集中化,“走出去”的风险系数不断增高。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的业务又出现混合经营的现象,造成经营管理的责任难以有效区分,金融风险隐患愈来愈大。

3.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的重建建议探讨

3.1 健全政策性金融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

在成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异。世界发达国家是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地位,对各项经营管理业务活动做了具体规定。而我国的三家政策性银行却在运转七年之后,仍未有专门规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法律法规。更别谈规范政策性金融业务的相关法规了,立法的严重滞后,导致政策性金融的经营机制难以得到完善,不利于为政策性金融的经营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因而,目前,我国应加大对政策性金融的立法力度,相关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的管理发展条例应尽早出台,且应着手去准备相应法律的制定,以此明确我国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地位、职责等,规范其的经营管理行为。与此同时,还应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有利于协调政策性金融的各项工作,有效减少干预,从而提高其的监管效率。

3.2 拓宽筹资的渠道,以提高融资能力

当前,除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外,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均已采用金融债券这种筹资渠道来拓展业务,在1999年,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少部分资金是利用邮政储蓄来解决的。信贷资金则是通过当前市场化的发行金融债券来筹措的,取得的市场化筹资高达2390亿元,效果较为理想。但还需考虑的问题是,当时的经济发展不快,多数商业银行存在普遍慎贷的现象,这也是这两个政策性银行取得一定成果的原因。总体上,政策性银行仍未解决好筹资渠道的问题。因此,当前政策性银行需进一步地拓宽筹资渠道,以提高融资能力。可从发展多种融资租赁业务、创建新的融资合作平台等方面来拓宽融资渠道。

3.3 合理增设不同类别政策性金融机构

目前,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金融机构以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可合理增设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建立完善的且符合国情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增设不同类的政策性银行,应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下进行。结合我国的发展需要,笔者建议,我国可新增设如下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1)就业辅助银行。通过银行与企业联手,发放就业优惠贷款,资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2)企业信贷银行。可有政府和商业银行联合出资筹建。(3)住房银行。(4)助学贷款银行。(5)高新技术开发银行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新构建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不仅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的需要,还是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在入世后的发展与完善的需求。重构政策性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作,不仅仅需要有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参与,还需各大中小企业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协助与推动。因此,我国应在从国情出发,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主观能动性,重新构建符合时展的政策性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姚薇拉.中小型企业的商业银行融资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2]崔增英.发达国家政策性金融的发展[J].行政与法,2009(02).

[3]贾康,孟艳.招投标方式政策性金融:运转条件、发展空间与相关框架探讨[J].财贸经济,2009(10).

[4]赵真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江西财经大学,2010.

上一篇:基于产业转移视角下武汉城市圈 产业结构调整与... 下一篇:基于钻石模型的东阳市主导产业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