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实验活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4-11 10:26:12

初中数学课实验活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初中数学课实验活动的教学模式是开放的,没有一种模式是可以适应所有情况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特点和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验活动设计原则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试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然而传统数学课过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忽视了数学实验活动中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从而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对传统数学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初中数学课实验活动不管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对现代数学教学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其展开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初中数学课实验活动的设计原则

教师在对初中数学课实验活动进行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教学过程。具体说来,初中数学课实验活动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思想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师要重视强化初中数学实验的应用性,将初中数学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产生对初中数学实验的浓厚兴趣。

(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在初中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由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出来,因此教学实验方法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只有在学生想学和愿意学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3)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在初中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并且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将一些提问技巧传授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4)内容方法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思维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初中生具有特有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水平,这就要求实验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实验活动不但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要照顾学生的知识经验,以便在活动中既学到知识又锻炼能力。

2.初中数学课实验活动的教学模式

2.1数学命题的实验活动教学模式

作为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高潮,探索发现并提出数学命题关系着实验活动是否能够成功,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来获得新的信息。在命题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尽可能给学生创设适当的数学实验情境,让学生展开实验,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课堂中设计的讨论题,教师要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既能独立思考,又能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

2.2数学概念的实验活动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实验活动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概念的具体内容,通过计算机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直观教学情境,巧妙设计出让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活动的环境,从而多维度地进行概念的变式教学。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获得与“数学概念”有直接联系的感性认识,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几何重心和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等重要数学概念的教学都可以采用实验法,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针对初中生认知结构思维能力正逐步完善的特征,教师应注意引导采用如下几种实验教学法:(1)生活实验法。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易变性时,可以要求学生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不会改变;将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将会改变,从而变概念为实感,让学生对概念产生清晰的感知。(2)情景实验法。如教师在讲授轴对称时,可以利用flash制作一个会飞的蝴蝶,让学生根据蝴蝶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和展开的现象,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并以此启发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3)实验分析法。如教师在讲授直线和圆的关系时,通过flash制作海上日出,通过观察日出的运动来引导学生划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相交、直线和圆相切、直线和圆相离)。

2.3问题解决中的实验活动教学模式

(1)生动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象化的问题情境适合初中生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易于激发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教师在几何教学中讲授“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时,通过制作一个课件,来演示一个点运动后变成一条线段,一条线段运动后转化成一个矩形,一个矩形运动转化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使学生对抽象的事物有个感性的认识作为理论的基础。

(2)简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师在讲授“射线”这一概念时,在全黑的画面中露出一个黄色的端点,多媒体演示出从端点引出一条直线无限延长的动态过程,配之由强渐弱的音响,短短几秒钟内,初步渗透了极限的思想,将射线的内涵和本质属性十分清晰地展示给了学生,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理解得轻松而深刻。

(3)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实验数学活动能直接调动大脑的多种思维方式,它不仅能使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的概念,而且还能使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品尝到发现的快乐成功的甜美。所以,在初中数学实验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出概念和定理的实际应用背景,设计定理和公式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方式的试误中,利用多媒体创建多种学习途径,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4)化抽象为具体。初中实验活动的教学应从具体的数学经验入手,把抽象的问题生活化。例如教师在进行投影与视图的教学时,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拼摆观察,就可以实现平面和空间的图形转换。所以,在实验活动教学中应多使用计算机等各种具体工具,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为直接的数学经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具体,从而形成更好的高级抽象。

3.小结

初中数学实验活动为数学教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平台,近年来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初中数学实验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但教师究竟该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林光来.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

[2]李珑.实验心理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

上一篇:“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探讨中学数学课堂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