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减负”

时间:2022-04-11 09:24:33

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减负”

摘 要: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课堂,课堂教学高效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内容全、容量大、感觉重”是目前初中语文课堂的通病,该给它减减负了。从学生、老师角度探究减负的原因,探求减负的措施,让课堂灵动起来,使课堂教学轻松而高效。

关键词:现状;原因;依据;措施

一、现状点击

1.教材+检测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庞杂,以人教版八下为例,共6个单元,30篇课文,6个综合性活动,推荐背诵古诗词10首,名著2部,与语法知识相关的是短语、句子成分、部分书法知识的介绍。再加上每课练习的讲评、单元期中期末的检测等等如此众多的内容,如果面面俱到,教师、学生岂一个“累”字了得!

2.学生学习的现状

现在的学生,上学前,家长就教他们识字、背古诗、读书看报;上学后,天天都有语文课,听说读写,做改讲评,教师导之以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按理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是不错的。可现实是:每班至少有10%~15%的学生读文,读不懂意思;说话,言辞枯燥,表达不清;下笔,错别字多,语法错误频现。每班有70%的学生写不出一篇文笔优美、写法自如的佳作。作为教育者,怎一个“忧”字了得!

3.课堂教学的平庸化

平常上课,绝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流程一成不变,呆板僵化。例如,文学性作品的课堂教学步骤就是这样的:导入新课―解决字词―梳理情节―分析形象(或赏析语言)―课堂小结―练习巩固。

像这样的课堂,单独地看,是可以的,可是一个单元,一学期呢,整个中学阶段?波澜不惊,缺乏变化,让学生怎一个“烦”字了得!

二、探究原因

1.与教师有关

(1)放不下的心理

俄国人普列汉诺夫曾指出:“一切思想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即某一时代的心理。‘社会人’具有一定的心理,而这种心理的特性决定他们建立的一切意识形态。”教师作为社会人,从事教育这种特殊的行业,只要有责任心,对学生就有一种放不下的心理,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年少幼稚,热情冲动,还没形成稳定的情感价值的思想体系,易受外界影响;另一方面是源于恪尽职守的良好职业道德,教师站在教书育人的角度,希望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故而爱之深,责之切,事事渴望做得更好。

(2)教学素养的缺失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心理素质上及教学技能上脱胎换骨,全面更新提高,做素质教育的实践者。教学素养包括学识素养和专业素养,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花时间勤奋刻苦的钻研学习。而现实中,大多数语文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再有其他事务挤占了时间,钻研业务的时间不多。另外,教学信息获取便捷,这种不劳而获的行为、习惯使教师降低或丧失了对文本钻研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行为退化为照“教参”宣科。

2.与学生有关

大部分学生由于从小没有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差,在学习上缺少主动性,有懒惰的思想,一切靠“等”,等教师讲、等教师写。另外,初中学习任务繁重,有的学生应付课堂、作业尚且自顾不暇,哪来时间预习,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3.与课堂评价有关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同行、领导、专家们的课堂评价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行为,评价的条条框框有时也限制了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特别是公开课,教师往往抱着宁多勿缺的心态,上“四平八稳”的课。所以有不少公开课听后都有一种容量大、节奏快,但训练仓促的浅尝辄止之感。

三、减负依据

语文课堂教学要“减负”,就需要对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方方面面细心甄别,大胆取舍,这一切做法应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为核心,绝不是随心所欲的行为,也不是教学中偷工减料的借口。我认为,要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去考虑。

1.分析学情

班级不同,学生的学情也不同。有的班级学生基础不好,那就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的班级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那就要注意强化他们的能力,拓展知识的深度、厚度。有的班级学生已养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热情探究,那就要勇敢放手,巧妙点拨,像魏书生那样把教学行为化有形为无形,看似无教师上课实质是高明的调控。学情不同,课堂教学亦因之变化。正如北宋程颐所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因人而异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

2.取决于阶段性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明确的,也是有阶段性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但同时也是彼此相互渗透的。

例如,同时写人的小说单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目标这样概述:“学习这一单元,要引领学生透过文字,在引人入胜的情节里结识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洞察作品的主题,更要让这一段学习历程成为学生青睐名著、关注古典文化的原动力。”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目标是这样概述的:“小说是故事性很强的文学体裁,人物形象异常鲜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熟悉文本,讲述或复述故事。组织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阅读对话部分,有助于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从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中提炼有启示的思想内容。”

3.决定于教师的修为、行动

修为,佛教中指通过修炼之后所达到的境界,现在一般是指一个人的修养、素质、能力。一个有修为的老师,她(他)必然是勤奋的、好学的,是不满足于现状推陈出新的,是有思想有行动的。勤奋铸就了深厚的修为,创新摒弃了平庸的课堂,像于漪,像余映潮……

四、减负措施

1.形式――舍课堂教学常见之“皮囊”,取凝聚其精华之创举

“我这几十年上了近两千节公开课,听过我课的教师可谓不计其数,常有教师说,听于漪的课,常听常新,不会厌倦。这是我课堂教学方法不断变换的结果。我从来就拒绝重复自己……”拒绝重复的教法,拒绝重复常见的课堂内容呈现的形式,把握住知识要点,力求创新,既符合学生猎奇的心理,又激发了他(她)们求知的激情。当学生好奇心起,学习对他(她)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2.内容――舍文本内容单薄之所在,取其意味深厚之章节

入选教本的文章必然是好的,但即使是名家、大家之作,也未必处处皆珠玑,我们应舍弃一目了然、缺乏品读韵味的地方,精心筛选嚼之有味的章节,巧妙设计,放大美点,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必然精致化,教学效果方可如琼浆一般醇厚绵长。

3.流程――舍课堂教学之次要环节,取主要环节凸显

“‘向课堂要效率’这一响亮的口号,是对传统教学中‘少、慢、差、费’现象的宣战,是素质教育形势下对课堂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应达到的结果作出的明确要求。”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效率最大化,这就要大刀阔斧,简化或舍弃教学流程中的次要环节,把重要环节细致化、多元化。

4.层次――舍课堂教学的“平”度,取其深度广度

孙绍振先生曾说:“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在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读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民办实验学校)

上一篇:计算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谁动了初中生的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