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11 02:15:21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教学的弊端,借鉴“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成功经验,对如何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计算机软件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 案例讨论 “双向沟通”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软件类的教材多以软件的功能划分为若干章节,大多数计算机软件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材结构组织教学,重点讲解软件的某一功能及相应的操作,这类教学很难使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学习达到融会贯通。软件的应用是相当灵活的,也是有一定应用规律的,这种“灵活”和“规律”只有在大量的实际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

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程度进行分析,由于目前采用的是大班式教学,程度高的学生学习软件功能时,认为操作十分简单,感到乏味或“吃不饱”。与此同时,程度差的学生往往看或听一两次功能讲解仍不明白。教师演示后让学生自己练习,个别学生很快做完,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另一些学生则“云里雾里”,出现“学不会”的现象,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但即使这样学生们仍然只是 “照葫芦画瓢”,没有培养起计算机的学习能力,不会进行延伸性、探索性学习,也就难以灵活应用所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跳不出保姆式的老框框,等同于换汤不换药。如何使计算机软件教学达到让学生会灵活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就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教学流程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是运用任务驱动和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具体教学以典型案例为基础展开。在计算机软件类的课程教学中,借鉴“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学生不仅能学习到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还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设计典型案例,通过任务驱动法,将“案例”作为教学切入点

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是设计案例和任务,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教法,针对学生特点设计实际的典型教学案例,从而实现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同时在案例设计过程中把教学任务划分为初级和高级两部分。任务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独立做也可以合作完成,进而让学生做到以任务为驱动的学。所以精心设计典型案例,通过任务驱动法将“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是执行教学方案的第一要素。

(1)学会分析问题,是利用案例的第一目的。例如在Powerpoint课程的教学中,对教学大纲要求的“自动放映和排练计时的应用”知识点,课前教师设计的案例为制作“枫叶之都――本溪”宣传片,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己分析案例,案例中幻灯片不会自动播放,为改进演示功能,对案例提出具有自动放映功能,要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改进幻灯片的功能。通过案例的分析,训练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是使用“案例”教学的第二目的。如何解决以上案例中幻灯片不会自动播放的问题呢?学生自然会想到课本,利用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会成为学习的首选。这样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软件的功能和操作,也学习到了如何利用“书”这一知识的载体解决遇到的问题。

2.师生“双向沟通”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师生“双向沟通”主要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效地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学不会”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功能时,选择“案例”素材有两个,第一个是“美丽的”,特点是利用不同类型的动作按钮来创建超链接;第二个是“Word制作的电子报刊”,特点是使用了外部的超级链接。设置讨论题目为:比较两个“案例”在使用软件的“超级链接”功能上有什么区别?说出使用场合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一起研究如何应用“超级链接”,并制作“自我介绍”的演示文稿。每一小组完成一至两份演示文稿的设计,之后进行全班集体讨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点评。

3.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评价体系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评价的侧重点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在案例评价中,过程评价占总成绩的50%,结果评价占总成绩50%。过程评价主要指案例讨论情况和案例制作过程中的情况评价,结果评价主要指方案设计结果的水平和总结报告水平等。在这种评价方法的激励下,学生就必须认真对待设计,认真准备讨论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多方位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特色与优势

1.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效果是学生普遍提高了软件的应用能力和水平。通过对学生的案例设计、作业和实践能力测试,学生对软件功能应用更灵活,掌握软件功能更多,设计中更灵活的应用了软件的功能。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 “任务”,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放映时,教师设置情景,要求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制作介绍本专业相关产品或设备,课堂上学生以技术人员身份在讲台前的大屏幕上通过PPT介绍wb 们,教师和其他同学作为用户在台下倾听并随时提问。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能获得深刻的角色体验和专业知识的加强,并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传统软件课的教学,不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讨论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把自己的思维和意见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可以让学生实现获得知识、技能和沟通能力的丰收。

四、几点思考

一是“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创新、知识的创新和行为的创新。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以创新的理念设计出有应用价值的“案例”,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提高能力。

二是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中教师在案例讨论中的角色,应是教练员、导演,而不是讲授者或仲裁者。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和组织者。

三是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在教学中优势显著。但是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是否能完全代替讲授式教学呢?回答是否定的。实际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每门学科都有其重点和难点,这些通过任务驱动+案例教学都无法完善,因此理论教学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将两者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们将要继续探索的课题。

总之,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教学任重而道远。如何结合计算机学科自身的特性,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的支撑下,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是摆在计算机教师面前的迫切而重要的课题。在计算机软件类的课程教学中,借鉴“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成功经验,使“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开放性思维”的教学新理念,具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刘青峰.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设计类软件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2]蒋友明.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作者单位: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

上一篇:技校数控车工实训分层教学初探 下一篇:语文教学对军旅舞蹈专业学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