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与互联网安全预防措施

时间:2022-07-28 05:07:14

计算机病毒与互联网安全预防措施

摘 要:随着我国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相应地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快速发展升级,严重威胁网络安全。在互联网的环境中,计算机病毒进行传播的主要方式就是指数模式,其传播速度也非常快。如果计算机病毒入侵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因其具有较大的破坏力,甚至会导致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瘫痪。本文重点探讨了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 网络安全 安全技术

一、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一是由移动储存器读写进行攻击的病毒。这是最有杀伤力的病毒。当病毒侵入计算机系统后,会使计算机系统的某些部分发生变化。计算机由于受到感染,会出现一些异常,病毒进入系统引导区或系统分区表,然后计算机软件的运行使程序受到感染,如屏幕显示的异常现象,系统运行速度的异常,打印并行端口的异常,通信串口的异常等现象。

二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攻击的病毒。电子邮件系统已经是交换信息最方便、快捷的传输信息工具,病毒、蠕虫和一些大量电子邮件,通过受感染的电子邮件或附件传播病毒。根据调查,87%以上的病毒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入系统,这成为计算机病毒打破地域、时域限制进行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寻求一种主动解决方案来减少信息服务的中断时间并避免病毒侵入期间造成业务损失。

三是通过MSN、QQ等即时通信软件传播病毒。打开或下载不明可执行程序可能导致网络病毒进入计算机。

四是通过网页传播病毒。网页病毒主要是利用软件或系统操作平台等的安全漏洞,通过执行嵌入在网页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内程序,强行修改用户操作系统的注册表设置及系统实用配置程序,或非法控制系统资源为行为目标的非法恶意程序。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性

一是保密性,即保证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数据,限制其他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数据的保密性分为网络传播的保密性和数据存储保密性两个方面。网络传输保密性通过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来实现,数据存储保密性通过访问控制来实现。

二是完整性,即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三是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和访问所需的信息。网络不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四是不可否定性,即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的真实同一性,所有参与者不能否认和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和承诺。数字签名技术是保证不可否认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是可控性,即人们对信息的传播途径、范围及其内容所具有控制能力。

三、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1.物理安全维护对策

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物理安全与逻辑安全,物理安全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如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计算机网络物理安全还是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首先,物理安全是针对物理介质层次而言的,明确物理安全范围的界定,对构建物理安全体系非常必要。自然灾害所导致的设备物理损坏或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硬件设备损毁,都属于物理安全范畴。因此,在计算机设备的维护上,既要做到最大限度地防止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同时更要注意人为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对硬件存储设备中的数据造成损坏。

2.入侵预防技术

入侵预防技术主要是对网络系统中的行为进行界定,一旦发现企图做出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的行为,入侵预防技术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行为消除,以此来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入侵预防着重在于预防,这种预防技术不仅能够对应层渗透,缓冲区溢出、木马、SQL注入等进行识别拦截,而且还能够积极主动地增强桌面系统和服务器的安全性能,防止计算机网络系统受到一些特殊性能的网络攻击的破坏。相对于入侵检测技术来说,入侵预防技术能够更好地起到主动防范的作用。

3.防火墙过滤措施

防火墙技术是网络之间的一道安全屏障。目前所使用的防火墙具有双层式结构,外部防火墙可以实现数据包过滤功能,内部防火墙是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连接的一条安全通道。防火墙位于计算机与外部网络之间,实现了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同时也将内部用户访问外部网络划分为不同权限。任何接入因特网的用户,开启防火墙进行数据包过滤与内部防护非常重要。

4.数据加密技术

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安全技术还有文件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它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窃取、侦听或破坏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按作用不同,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管理技术四种。数据存储加密技术是以防止在存储环节上的数据失密为目的,可分为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两种;数据传输加密技术的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常用的有线路加密和端口加密两种方法;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的目的是对介入信息的传送、存取、处理人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达到保密的要求,系统通过对比验证对象输入的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参数,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数据加密在许多场合集中表现为密匙的应用,密匙管理技术事实上是为了数据使用方便。密匙的管理技术包括密匙的产生、分配保存、更换与销毁等各环节上的保密措施。

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加密来保障网络的安全可靠性,能够有效地防止机密信息的泄漏。另外,它也广泛地被应用于信息鉴别、数字签名等技术中,用来防止欺骗,这对信息处理系统的安全可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5.计算机漏洞扫描措施

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功能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与网络复杂性的日益增加,都增添了计算机漏洞的产生几率,依靠人为的漏洞查询显然不切实际,那么如何对计算机漏洞进行查找并改进,就成为了困扰软件开发者的一个核心问题。安装计算机漏洞扫描系统就可以及时查找与发现系统漏洞,并对该漏洞进行威胁等级评估,同时提出修改建议。利用这种扫描工具,可以通过及时安装补丁来完善软件程序,弥补系统漏洞,从而消除安全隐患。计算机漏洞扫描不仅保护了系统的完备性不受侵害,同时也促使软件开发者不断关注软件漏洞,并及时修正程序,是一种促使计算机系统不断完善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对策之一。

四、结束语

网络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总的来说,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宏生.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顾巧论.计算机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杨海波.对网络安全的防范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1).

[4]么振刚.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3(22).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商务技工学校)

上一篇:浅谈Thermanit617替代专用焊丝YT―HR3C焊接HR3... 下一篇:浅谈如何上好第一堂基础会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