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德彪西意象集第一册《水中倒影》的结构特色和演奏

时间:2022-04-11 12:03:51

分析德彪西意象集第一册《水中倒影》的结构特色和演奏

摘 要:德彪西是印象派作品的创始人,而他的意象集第一集《水中倒影》是印象派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作品之一,通过对作品曲式、结构、特色的分析,以及对钢琴演奏处理手法的理解和探索,能对演奏这首作品的人有所帮助。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派作品;结构;特色;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7)03-0040-03

德彪西的音乐,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期间,高度成熟的法国文化的结晶,反映出这位作曲家高度的知识性和深厚的教养性。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他的音乐如梦幻般地闪烁着光和色彩。意象集是最具有印象派特色的代表作。意象集洋溢着肯定人生的幸福感,把作曲家对大自然的感受,用独特的作曲手法,生动完美地在钢琴音乐中表现出来,不断的潺潺流水,成为作品中的主角。第一首《水中倒影》,则是作品中最具特色的典范。如曲题所示,这是一首水与光的嬉戏,光波随着水面颤动,微妙地闪烁发光。乐曲几乎是用即兴风格写成,要把此曲弹奏完美,着重在把握作品的结构,色彩的运用,以及独特的触键、和声、踏板的处理上。

一、独特紧密的曲式结构

《水中倒影》乐曲的曲式与结构:ABABA+尾奏。德彪西作品不受传统曲式的约束,大都使用非常独特、非常紧密的结构写成。德彪西在这里也使用了变奏曲等手法,由两个主题把乐曲统一起来。第一主题虽然几乎不作任何变化,但第二主题重复出现时予以变化。全曲结构是A:1-23小节,其中第一主题1-8小节,过门9-23小节;B:第二主题,23-34小节;A:35-49小节;过门45-49小节+B:54-70小节;A:71-80小节;B:78+尾奏81-94小节。从以上益式结构分析足以看出作曲家着重曲体和旋律的要素,大胆独特的应用变奏曲的手法,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用音乐生动地表现出来。

二、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色彩

发自本能的旋律是法国音乐学派最重要的素质,对音色有着特殊的敏感,崇尚华丽、匀称、优雅,是学派充分表现法国风雅趣味的根本所在;崇尚印象的瞬间交替变幻,是学院派直觉的、令人激动的情趣。此曲犹如印象派画家在画布上抓住各个不同的时刻,不断改变的大自然那样,作曲家也用了他的感觉,表现了或是微波荡漾的水面,或阳光下的水面。随风荡漾再趋于平静。

弹奏此曲时,开始速度要模仿水波荡漾,要有点自然的摇动,有swing的感觉,开始部分右手的和弦进行要很平均,左手旋律要发自内心的歌唱。演奏印象主义作品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对和弦及和声的处理方法。与浪漫主义作品通常突出和弦的两个外声部(高音与低音)不同,印象主义的和弦应按其不同的和声结构来处理,以良好的歌唱音色弹奏柔和而优美但不沉重或松弛的旋律部分。把旋律层与和声层分开,不但在音量上,更重要的是在音色上分开。弹完一个-和弦后要利用柔软的手腕运动及高度敏感的指尖,迅速转移到下一个和弦。

第1-23小节为第一主题,这一部分中声音的力度主要在弱的范围内变化。在轻声范围内作出音色的对比,这是演奏印象主义作品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将德彪西本人在谱上标明的力度记号作一个统计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德彪西极喜欢应用弱范围的力度,或者突强、特强的极端力度,极少有中间状态的力度标记。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P或PPP都应弹成一个样子。比如最开始处的PP和第16小节、17小节处的PP应该用不同的奏法,后者要多一些旋律感,要尽可能的做出丰富的层次与色彩的变化及对比。

其色彩感需通过音色的变化来达到。声音是演奏德彪西作品的第一要素。不论音响力度的差距有多么大,在任何时候。不能弹出敲打性或打击性的音响。音色力图均匀、纯净、透明、柔和,造成一种朦胧的背景,尽可能把声音延长而造成更丰富的共鸣。

色彩是印象主义音乐首要的因素,而色彩不仅要通过音色的变化,还要靠耳朵与感觉获得。因此,细心地自然地倾听并控制每一个声音应是演奏印象主义作品优先考虑的问题。在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一般都有二、三、四个不同层次。细心体察每一层次的不同形象,不同作用,不同地位,而决定不同音响,不同色彩。通常来说,德彪西的音乐比较接近于中国的山水画、水墨画,黑与白之间,有丰富的层次,每一层都不―样。我们了解作品风格的总色调后,再看每个细节,就会比较容易掌握作品。

三、独特的触键方法

印象主义风格的作品对音响的要求不同于巴洛克、维也纳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三个时期。富有朦胧感和色彩性对比的音色不可能用任何部位的任何打击性的触键来演奏。因此,在演奏《水中倒影》的时候,首先以轻而薄、纤细而柔软的触键为主,下键的速度则根据所需音色而定;触键部位避免过分靠近指尖,要多应用手指肉厚的部位根据不同音色的需要改变触键部位;要将大臂的自然重量传到指尖,用非常连贯的手法,通过力量的转移来演奏此曲的主题。其次,触键方向要多用勾、摸、抓等接近水平的方式。最重要的,触键不能猛烈,避免任何打击性音响。

此曲中快速的琶音连奏占很大一部分,谱例3(24-31、44-50),要非常的连,手臂要作水平式的移动,为了能弹得轻巧流畅,手腕要保持柔软,手臂必须轻巧灵活,要弹得很细腻、均匀,感觉不到任何的间隙。

第56小节开始的第二主题变奏,使人不由联想起太阳的升起。要用大部位的自然重量来弹奏,才能更好的控制音色。在触键上最困难的是弹出柔和的强奏,音量大而不敲击。强音或突强音都意味着使琴弦更长时间地振动与共鸣,要用温和的内力而不是粗暴的强力奏出。

四、谨慎而敏感地使用踏板

对于实现印象主义的音响目标,踏板是除指触之外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不用踏板(不论哪一个)绝不能达到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不割裂、多变化以及音色混合等特定效果。因此,谨慎而敏感地使用踏板,对掌握这一风格特征关系极大。一般说,在处理印象主义音乐用踏板时,我认为:

1.根据低音换踏板。以保证低音的持续与连接。

2.根据和声换踏板。和弦结构变换比较快又比较大时,一般一个和弦一个踏板。

3.根据节奏换踏板。有时虽属同一和弦,但为强调节奏需将踏板换清楚。

4.一音一个踏板。在和弦变换频繁时,为保持线条的连贯同时又保持音响的清晰,需要每个音换踏板。

5.轻轻地、浅浅地踩延音踏板。德彪西音乐申的许多踏板都不应踩得很深,要浅浅地、轻轻地用灵活的脚踩非常敏感地加以控制。甚至有时需要“颤音踏板”,即将踏板很轻很快地颤抖,使快速度的乐句也能得到踏板的“滋润”而不至于太干燥。踩踏板的深度是非常敏感而细腻的问题,根据耳朵所听到的音响随时进行调整。

6.在演奏时,为保持低音的长时值,可运用中间的持续音踏板。从25小节一直到34小节,此处左手的降A音要用持续音踏板,有些极弱奏时,音量极轻,可以把不同和弦混合在一个踏板中,以达到飘忽、朦胧的效果。

7.弱音踏板在印象主义风格的乐曲中用非常频繁。但并非弱奏处全部用弱音踏板,应当把这个踏板作为一种武器来使用,造成一种遥不可及的境界,给整曲带来不同色彩的渲染。依靠弱音踏板的几个层次,配合不同的指触,能使音色变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总之,无论哪种踏板,都与演奏厅、钢琴、共鸣程度、演奏实况相联系,随时加以调整。

从24小节开始的第二主题速度要还原,要以正确的节奏把第二主题弹出,31-34小节速度不要过急,从62小节开始的渐弱要一层一层弱下来,64小节处最好不用踏板,注意左手保持1、3拍,71小节再慢,逐渐安静,结尾处速度不要乱。

五、音乐中蕴藏着诗意、画意

在《水中倒影》的整个作品中,德彪西抓住光线和色彩的瞬间感觉,表现了水与光千变万化的效果,这些水波与光影游动的效果主要靠和声、色彩的变化造成,由此把诗意、画意、乐思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诗意、画意蕴藏在音乐之中,是德彪西的最大本领。

通过《水中倒影》足以看出德彪西是最了不起的创造大师,他被人们称为“钢琴画家”。他使原来抽象的音乐变得不抽象,用技巧和对美学的追求直接地用音乐作画,是最早一位把画变成音乐的作曲家。

上一篇:扬琴即兴伴奏初探 下一篇:浅谈琵琶基本功的核心――“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