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永远充满自信心

时间:2022-04-10 05:04:07

一些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缺乏自信心,遇事不是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地要去把事情做好,而总是信心不足地被迫承担,因此常常把事情做得很糟。还有的孩子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遇事就往后退缩,甚至逃避。缺乏自信心再发展下去就会变成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儿童常常低估自己的品质和能力,总感到不如别人,轻视自己,对自己丧失信心,看不到希望所在。并且这类儿童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殊的情感体验,诸如内疚、不安、胆怯、忧伤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儿童只是在某些方面或某类事情上缺乏自信心。

孩子缺乏自信心和自卑感的形成,其原因往往在于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消极的甚至痛苦的学校经历体验。在家庭中,作为父母,将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代替,在生活中本来应该由孩子动脑动手的机会都被剥夺了,孩子的能力当然就很差。一旦在某些情况下孩子发现自己不如别人,就会感到失意,这种失意的体验多了,他们就开始全盘否定自己。另一类情况就是父母对孩子过分挑剔,批评指责多,而少有鼓励与赞扬,孩子得到的都是消极的暗示,就会常常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例如,当孩子回答问题时,父母对孩子答对的部分多不在意,而对答错的部分则非常敏感,批评指责。孩子若从父母那儿很少或根本得不到赞扬、奖励,如何能够自信呢?

为了让孩子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让孩子有锻炼和展示自己才干的机会

孩子自己的事应尽可能让他自己做,并指导他把事情做好。更进一步还要把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交一些给孩子做,甚至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买东西、算账、设计布置自己的小房间等等。通过这些劳动和工作,孩子的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也就会逐渐产生自信心。

2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并先从一个方面的长处来树立自信心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对于后进生,总是让他先找到自己的优点,从此入手让学生产生自信心和上进心。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列出自己的几条优点,然后在各条优点的下面填上两个优秀同学或伙伴的名字。这样一排列下来,孩子就可以发现,至少他某一方面的长处胜过了许多优秀的其他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得出一个结论:我比以往自己心目中的“我”要高大得多,我也很了不起。接着,父母要引导孩子去发挥自己的长处,并逐步影响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

3 多给予孩子信任和鼓励

在家庭中,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理解、信任和鼓励的程度比较高,孩子就会在温暖的家庭心理气氛中,获得支持感。信任和鼓励能给孩子勇气和力量,使他们不畏困难,克服困难,奋发向上。孩子经常得到信任和鼓励,他们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会认为自己很能干,并因此而感到愉悦。处于这种心态,他们做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从而把事情做得更好。反过来,这样又更加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由此进入良性循环。有的父母老师担心孩子犯错误,对这个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孩子获得知识、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是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不断尝试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父母应该在充分理解、信任的基础上,肯定孩子好的一面,然后指出不足,帮助孩子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研究改进的办法,并着重鼓励孩子勇敢地去改正。因此,做父母的不要怕孩子犯错误,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多给孩子信任和鼓励,并帮助孩子扬长补短,那么,孩子就会在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使自信心进一步增强。总之,父母应该不断地为孩子喝彩,使他们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发自肺腑地喊出:“我能行!”

上一篇:浅谈歌唱中哼鸣的重要性 下一篇:城市环境变化对54218站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