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10 01:14:42

浅谈体育课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摘 要】体育课中,学生少言寡语、不善言谈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他们说起话来,有的词句平淡,有的重复嗦,有的词不达意。培养体育课中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经过三个转变,即由不敢说转变为敢说,从敢说转变为想说,从想说转变为会说。

【关键词】营造氛围激发欲望坚持不懈

如何培养体育课中学生的说话能力?经过多年的做法和尝试,我认为必须经过三个转变,即由不敢说转变为敢说,从敢说转变为想说,从想说转变为会说。

一、营造氛围,从不敢说到敢说

在教学中,大家都深有体会的一点就是提问学生时,要千方百计使学生“开口”说话。从事体育教学八年,我对这一点感受特别深。老师越是想要学生“开口”,而学生最怕的也是当众开口说话,他们怕说错,说不好引起同学的笑话、老师的指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的注意力老是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正确,普通话是否标准上,那么,学生必定不敢开口说话,也无法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我们经常也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同一个班级中,有的同学非常大胆,发言特别积极,也有的同学非常害羞,在课堂上总是“千呼万唤不开口”,“犹抱书本半遮面”。碰到这种情况,对于不爱开口说话的学生,做教师的不应一味地埋怨学生,而应鼓励学生,因为教师应该是良好氛围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对于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创设一个好的说话氛围就等于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入学新生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较强的表现欲。在低年级的时候,学习范围很窄,有的受家庭的影响。一些学生平时不敢说话。但是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后,他们就想表现自己,有可能一切从头开始。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使那些原先不爱说话的学生能够改变自我,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对于不敢说话是因为怕说得不好,同学笑话自己的这一部分同学。我们要提前做好安排,要其他的同学从中学会尊重别人。营造良好的说话氛围,要保证说的同学不管说得怎么样都不被嘲笑。同时我还对“听”的同学规定: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听,听完之后有不同意见可以举手作补充发言。这样,有老师的热情鼓励,那些原来胆怯的同学就能从自卑中解脱出来,克服难为情的心理,同时,觉得“说话”这个硬任务,不开口说是不能过关的。 就这样,经过不间断的训练,原来不敢说话的同学变得大方了,也能积极地回答问题了,在体育课上改变了死气沉沉的氛围,变得生气活泼。

二、激发欲望,从敢说到想说

从敢说到想说,指的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说”转变为“我要说”。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欲望,是直接影响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就是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做到不吐不快的感觉。首先,要让学生成为说话的主体。根据学生各自的性格,发挥自身的特长,以自身的魅力影响别人。有的同学口齿伶俐,吐字清楚;有的同学思维缜密,概括能力较强;有的同学擅长模仿,加以描述等等。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让他们进行朗读、概括、描述等。让他们在其他人面前展现出自己的长处,同时给予肯定行的鼓励,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而其他同学也会由羡慕到产生一种超越他人的的心理。这样,就能使同学们对说话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要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尽量创造说话的机会,让学生品味到说话的甘甜。为此,教学时可根据需要采用辩论法、回答法等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中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用辩论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在体育课上,教师可选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并且有明显不同的课题引导学生展开争论,用比较的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扩展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回答法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应变能力,加强说话能力。另一方面.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在队伍前演讲,主题内容中选取教材中的说话训练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定,可以讲述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介绍新闻,评点时事,也可以介绍一个人、一件物、一本书、一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只要认为值得介绍,都可以作为演讲的内容。

三、坚持不懈,从想说到会说

从“想说”“我要说”出发,要达到“会说”的境界,不仅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还需要经过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训练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掌握如何说的方法。我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尝试:一是抓基础,在平时教学中,从普通话、方言、经典语言诸方面都要扎实地抓。二是阅读知识的积累。要求学生平时看体育书刊杂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将优美的字词、语言和文章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读物中的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三是培养学生的超群心理,即培养学生敢于争第一的精神。在平时的训练中,在各种形式的语言活动中,鼓励学生敢说敢干,给学生好胜的心理添上一把火,使他们充满自信,认为我不但会说,我更敢于实践,追求成功。

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目的性很强的训练下,不仅能主动大胆地说话,而且说话时思路清晰了。内容也更丰富了,渐渐地进入了“会说”的境界。老师要让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尽可能多训练,实现说话能力的“三个转变”,养成善于表达的习惯。

上一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体会 下一篇:借助实验彰显科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