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电压”现象分析及治理措施

时间:2022-04-10 12:50:02

农村“低电压”现象分析及治理措施

[摘要]:由于农村家用电器增加及供电线路输送电能存在“卡脖子”现象,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着“低电压”的问题,导致客户家中很多电器设备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到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本文通过对低电压原因的分析来探讨低电压治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低电压 三相负载 无功补偿 治理措施

引言: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用电器走进了农村家庭中,农村用电需求的急剧增加对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与之匹配的却是年代久远,布局不合理的供电线路和低效,混乱的监督机制。低电压现象在农村的不断涌现要求我们对现有的供电系统进行审视,并采取有效手段来为农村提供更好的供电服务。

一、低电压现象定义及分类

1.1低电压现象:指用电用户在正常的用电时段收到的电压低于200V,在用电高峰期收到的电压低于190V。

1.2低电压现象的分类

根据低电压现象发生的特点,可以将低电压现象大概的分为三种情况

1.2.1“时段性”低电压。这种低电压的产生是由于用电高峰的存在,多发生与中午时分和晚饭时分。

1.2.2“季节性”低电压。这种低电压现象与季节的变化存在明显联系,主要体现在7月到9月的夏高峰和11月到1月的冬高峰。

1.2.3“持续性”低电压。这种低电压现象与时段和季节没有明显关系,主要是供电能力不足引起的,是一种长期性的现象。

二、农村“低电压”现象产生原因分析

2.1设备技术方面的原因

2.1.1变电站分布稀疏,中压和低压配电线供电路径过长。农村用电有着用电终端比较分散的特点,变电站的数量也比较少,使得配电线从变电站出发经过一个较长的半径达到用电终端,从而使得供电在电线上的电压降变大,易导致线路末端电压过低和损耗过大。

2.1.2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低电压网供电大部分是经过10/0.4KV变压器进行降压后,以三相四线制向用户供电,这是一种三相生产用电和单向混合用电的供电网络。当大额负载用电器大量接入,使得供电负载增大,造成三相负载的不平衡。三相负载不平衡时,电压向负载低的方向倾斜,使得负载重的用电方电压偏低,产生低电压现象。

2.1.3无功补偿容量不足或者配置不合理。在低压供配电的过程中,随着电机、互感器、变压器等感性负载使用量的增加,无功功率在电能使用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导致电能损耗及压降增加,这时,无功补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农村的配电系统中,10kV及以下的低压配电的无功补偿设备严重缺乏,使得农村供电线路末端“无功”现象严重,是造成低电压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2.1.4供电线老化,输电线径过细。电在传导的过程中,受到的电阻是和输电线径的材质以及截面积有关的。当前农村供电网络中,相当一部分的输电线径依然是十年前的导线,电阻非常大,而细电线的截面积小,也造成电阻变大。当负载增大时,供电线路上的损耗变大,压降增加,造成负载端电压过低。

2.2管理监督机制方面的原因

2.2.1电压的实时监测手段不完善。对电压实施实时监控并调整电压是预防低电压的一个有效方案。但是,农村供电基层的电压监测设备严重缺乏,10kV供线路普遍未安装电压检测仪,电压的记录与检测还是依靠人工完成,电压合格率仅靠工作人员手工计算,对电压波动的分析不准确,不及时,对电压的异常波动也无法进行迅速有效的调整,造成低电压的问题。

2.2.2对供电线路及设备的监管维护不到位。供电线路设备非常复杂精细,要求平时有较为仔细的监管维护,但是目前在这一领域还是有很多的缺失,一些设备的损耗严重却没得到更换,线路出现问题也得不到解决。

2.2.3电力调度制度不合理。农村用电有着时效性,季节性,地域性等特点,电力部门不能及时对电力进行迅速且及时有效的分配调度,常常产生分配方式与用电分布不匹配的现象,导致某些地区负载过大,电压过低。

2.2.4低电压问题的投诉调节机制不健全。当接到居民的低电压投诉电话后,有关部门应当迅速的对情况进行调查并对供电进行调整以解决低电压问题。但是,电压监管,投诉,供电管理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链尚不健全,无法形成迅速的反馈调节机制。

三 、农村“低电压”现象的综合治理措施

低电压问题的产生是系统性,多方面的。在治理时,不仅要关注低电压问题的解决,更要系统的建设现代化的供电网络,更新供电设备,调整供电制度,一步一步在根源上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

3.1完善电压的监测与管理制度,对各地区电压情况进行系统性,实时的监测记录。增加电压监测点的数量,力求了解到每个可能产生问题地点的电压情况。对10kV低压输电线路进行GPRS数据监测,安装电压检测仪,采取县级电网无功补偿计算,使数据更加基层,调整更加及时。

3.2增加无功补偿设备,弥补三相负载不平衡。在相与相之间跨接的电感或者电容可以在相间转移有功电流,恰当地在各相与相之间以及各相与零线之间接入不同容量的电容器,可以将各相的功率因数均补偿至1,而且可以使各相的有功电流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在对消耗功率进行补偿的同时调整三相负载平衡,所以,增加无功补偿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3.3对有载主变运行的变电站,要适时监测有载主变变电站中10kV母线的电压,采取逆向调压方式来改善母线电压。即在高峰负载时10kV母线电压在上限运行保持在10.5kV以上;低谷负载时10kV母线电压在下限运行,在

10-10.4kV范围运行,满足线路末端居民客户电压。

3.4结合农村用电需求及发展规划,建造改造35kV高压变电站,增强区域供电能力和辐射半径,从而有效的减短10kV低电压的输送半径。对于供电半径大于30kM的10kV供电线路,可以采取在半途建造小型35kV变电站的方式来使10kV供电线路得到缩短。

3.5采取农村低电压问题专项检查制度,对”低电压“产生的地区成立检查小组进行专门的检查和改进,也可以建立专门的“低电压”检查单位,协调上下各个部门之间的行动,更好的坚决低电压问题。

四、总结

低电压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与很多因素相关的系统性问题。他的产生与经济的发展状况、供电总布局也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低电压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以及为农村提供更好的供电服务值得持续性的关注和研究。供电部门应当优化供电布局,改善电网结构,加强供电保障能力,以更好的服务于小康社会的建设。

参考献

[1]李隆先,农村低电压分压及治理 新疆电力技术2011(109)

[2]王金丽,农村“电压点”问题原因剖析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2

[3]国家电网,农村“电压点”综合治理管理办法总则2010

上一篇:矿井水文地质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下一篇:日本发展蓝色经济对青岛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