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时间:2022-04-09 09:14:25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摘要: 目前大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普遍较弱,这与计算机教学有直接关系。笔者提出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如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4-3376-02

Task-driven Approach in Teaching Comput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LI Wei-liang, SHENG Chen

(Armed Police Command College of Hangzhou, Hangzhou 310023,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university student's computer practice ability generally is weak,this has the direct relations with the computer teaching.The author use the task-driven approach for teaching, emphasize how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by assignment drive-oriented instructional, play to the teacher's leading role, the optimiz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rhythm,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teamwork, innovation spirit and 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Key words: task-driven approach; The computer teaching; Interest in learning

为应对激烈的大学就业竞争,大学计算机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为重点,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勇于创新,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使所学知识向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很多在象牙塔里的学生都无法意识到这点,他们热衷于玩游戏,热衷于上网聊天,造成这些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学生缺少思想教育,但更主要的是多数教师仍在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弱化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感觉书上内容枯燥难以吸收掌握;在操作时也无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对即使想学的同学来说也会变得学习麻木,逐步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及其不理想,为此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经过这几年不断的探索和应用,笔者发现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教学现状。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一个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已知学习资源的积极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方法。这种理论认为,学生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精益求精地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获得知识的途径既是对新知识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使学生在创建的教学情境中带着真实的任务进行探索式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他们的求知欲望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逐步形成一个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从而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任务的设计、实现和评价。

2.1 任务的设计

任务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任务的执行与成效,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SQL2005》课程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对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大的任务,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将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完成。每一个小任务的确立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而定,注意掌控时间,一般要求每一次课能完成一个小任务,如果预计学生不能在一次课的时间内完成的,可以把这小任务再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这样有利于循序渐进达到驱动的目的。而且具体做什么系统最好由学生自主确定,当然系统的功能不能过于简单,基本的功能如: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数据查询等功能是必须实现的。就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应把班上的分成若干组(6~8组),每组(5~8人)比较合适,男女搭配并设组长,这样分小组的目的:一是可以实现以优带差,并让女生监督男生,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二是可以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在上机操作时碰到问题,各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2.2 任务的实现

这是任务驱动教学中的重点,因为这是学习的一个引导过程,是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从感知到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的过程。

2.2.1 灵活处理教材

教师必须客观辩证地看待教材,理解掌握教材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和框架思想,而不是拘泥教材的细节。例如学生普遍对上网比较感兴趣,基于这一点,笔者在教材的处理上先让学生浏览几个精致的网站,当学生被它的漂亮画面深深的吸引之后,告诉他们通DreamWeaver这个软件就可以做成这样的网页,此时再来讲如何应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学生就很感兴趣,自然而然主动地去学DreamWeaver制作网页了。

2.2.2 帮助学生分析任务,指导学生探究任务

教师在提出一个具体任务和任务的简单要求之后,还必须帮助学生分析任务,讲解一些关于任务的简单操作技能,让学生大致了解该任务涉及到的知识,然后教师结合实际应用提出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帮助学生清晰的分析问题,使学生找到任务相对应的知识点和完成任务的突破口,这时要做到引而不发,继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将学生的热情转化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例如:在Word图形处理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一张做好的圣诞贺卡展示给学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欲望。不仅使学生对这次的任务有一个初步的完整印象,而且老师可以向学生分析贺卡的结构,使学生对文本框、图片的修饰、艺术字的处理和自选图形等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之后,教师结合实际应用提出启发型的问题,如:“这些图片艺术字是如何放上去的?怎样编辑或者删除它呢?”,“如何绘制自己想要的简单图形并把文字嵌在图形里面呢?”等等,还可通过师生互动、相互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任务。

2.2.3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热情,此时教师主要进行重点、难点的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完成任务途径,组织学生进行具体实践操作,亲自动手去完成任务,这个阶段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上机操作时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最终形成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案,使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复习旧知识、领悟新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2.3 任务的评价

笔者认为这也是任务驱动教学中的很重要的一部份。学生在独立完成自己满意的任务后,都想积极主动的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肯定、接受的心理需要。作为学生,满足这种需要的重要途径就是努力学习,争取好的成绩。这种源于外部原因的学习内驱力不但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还有利于其自信心、自尊心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营造这样的外部环境,因势利导,以学生的作品为主线,组织学生以创意创新、主题突出、技术处理等为主要标准展开评价,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采取教师、学生互动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评并组织学生互评,使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如:选取完成任务较好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赏析,将制作方法与大家交流,给其他学生在一些思路上得到启发,学生在借鉴别人的作品和方法之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一些调整和创新,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将所掌握的知识熟练应用,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践中的收获

笔者经过几年在教学过程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和使用,已经明显地看到了它所带来的教学效果。

3.1 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学生更加容易掌握

由于计算机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较为抽象,而且学生的基础不尽相同,所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新概念、传授新的操作方法时,很多学生理解比较困难。而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以布置任务、演示作品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教学目的明确,教学任务直观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对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再通过教师分析任务、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2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能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着某个目标,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其他一些较深的知识可以先不涉及,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如VB程序设计课讲控件――定时器,教师如果还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即控件认识――属性、事件、方法介绍+举例说明――小结评讲――上机练习,学生会觉得枯燥难以理解逐步失去学习兴趣。而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引入时,先向学生演示一个笔者已经设计好的屏保程序,因为学生都非常熟悉屏保,学习了本节课后,能自己动手设计屏保程序,这是非常吸引学生的,因此在一上课时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自己设计一个屏保程序。第一步完成简单的设置,窗口没有标题栏,并且是最大化状态,这个学生基本都能完成,增加了他们的信心。第二步要完成窗口上的一行文字在不停地运动。这时笔者进行相应的点拨, 提问学生文字运动是它的什么属性发生了变化?文字到达最左边时,又要回到最右边,这该如何实现? 对于这两个问题,学生结合以前所学内容都能解决。最后提出如何实现这一行文字不停地运动? 这样就难住了学生,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利用定时器来实现循环。这里笔者的几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一个紧扣一个,并通过最后个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新的知识点。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非常明确的任务进行学习,较好的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3.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在提出任务后利用提问和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的分析问题,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找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突破口。在布置任务后,教师要不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及完成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仅仅是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素材,并在完成任务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宽松的气氛,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由创作留有充分的余地;让学生大胆的去尝试自己的解决方法,最终形成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案。这样学生的作品内容也就会丰富,形式会多样,没有雷同。学生不但掌握了教师要求掌握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在很多操作细节上能举一反三、灵活变化、自由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得以充分的体现和提高。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计算机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不再完全是传统课堂的主角,也不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想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好,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上要加以引导,另一方面学生要多花时间动手摸索。该教学法在进度控制上遵循知识的连续性,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使用这样教学方法,学生学得快,学得牢,其教学容量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既实现了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每个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最大收益,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和创新等各种能力, 有助于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学习型计算机创新型人才,提高毕业就业率,有助于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参考文献:

[1] 刘皓.计算机基础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5).

[2] 孔艳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qxjy/onews.asp?id=212.

[3]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项目教学交互平台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