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优化教育价值观论文

时间:2022-04-09 01:50:40

学生优化教育价值观论文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

1、家庭成员结构差异的影响价值观优化教育虽然面对众多学生群体,但它的具体实施过程却更多的是个性化过程。学生从入学到就业选择的过程中等诸多事项背后都有家庭决策的背景。因此,家庭成员结构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价值观优化的教育过程。甚至某种程度上,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博弈”的结果。2、家庭教育观念差异的影响学生家长的教育层次和教育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价值观教育的成败得失。价值观优化教育的整个过程要面对情况复杂的学生家庭背景,分层次分类别的进行具体的教育活动。

二、入学前学校教育的影响因素

由于价值观养成本身具有相当复杂的影响因子和形成过程,因此对价值观的优化更多的应是个性化的“一对一”的活动。学生在入校前的教育背景更是值得关注,学生的价值观某种程度上会打上之前教育的印记。因此,个人价值观养成中教育背景的梳理有助于我们开展价值观优化教育工作。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杆对学生价值观的优化过程探讨

(一)价值观优化的总体方向

优化教育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群体中的主流价值观和主体价值观逐步切合国家的主导价值观。宏观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其包容性、整合力、引领力决定了其在国家社会中的主导地位,这也是学生群体价值观优化教育的方向所在。

(二)价值观念优化的目标层次

1、落后价值观念部分的摒弃———着力于清理在媒体时代,消极的价值观念得到了迅速的传播,扩散效应迅猛,形成学生文化中消极的部分。在这一层面上学生群体中的消极文化会消解价值观优化教育过程中价值建构的功能发挥。因此,在价值观优化教育过程中,对于落后的价值观念,要坚决的予以抵制和摒弃。2、价值观念争议部分的厘清———着力于明辨随着社会宽容度的扩展及市场化程度的延伸,关于价值及其选择的讨论及争议也越来越司空见惯。正是因为学生意识和行为的评判主体和评判标准不同于社会主导性目标要求,因此他们与“主流价值导向”既存在符合又存在偏离。争议是社会其他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争议,有代际因素和时空环境差异存在,涉及值观念争议的部分,应在不断的讨论、辩论及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逐渐明晰固定下来。3、核心价值体系标准的坚持———着力于褒扬核心价值体系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理念,是整合社会群体共识的价值指引。代表着全社会价值观念的主流标准和价值观优化教育的方向,是包括学生在内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和基础部分。因此,应着力褒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真正成为学生价值体系中的主体、主导和定势。

(三)价值观优化的具体思路

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力和引领力,突出方法创意性、形式活泼性、过程实践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不应该仅仅是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文化、观念、制度、载体的有机集合体,要在实践中的学生青年的生活中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高职院校具体的价值观优化教育工作中要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具体的活动载体设计相结合,有系统的实施方案,使得广大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看得见、感受得到、认同得了、实践得出。在具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要突出方法创意性、形式活泼性和过程实践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自身和外部社会带来的具体变化,从而内化为当代学生群体价值观的主体部分。2“、政治认同”是价值观优化教育的首要取向价值观教育从总体来说是从促进社会全而进步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意义上而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决定了我们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同时符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促进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先进的思想和理论,应该是价值观教育的政治性所应该体现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的价值观优化教育,首要的目标就是对政治制度和目标的认同。

(四)价值观优化的几种路径

1、重点运用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化环境价值观优化教育并非封闭的校内体系,为有效嫁接学校价值观教育和社会教育,学生价值观优化教育就必须借用社会资源,以校内教育为理念指导,具体参与社会实际的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得到锤炼和磨砺。借用社会化资源并非意味着脱离学校教育平台,而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选择的适度的介入社会,在感受真实社会获取感性经验的同时,再次返回第一课堂。2、不同教育阶段之间价值观教育的衔接整合学校的教育活动应充分调研学生群体入校前教育过程中所进行的涉及价值观养成的各项活动,有效的进行效果评价,建立在这样调研基础上的优化教育活动才具有可行性。价值观教育活动不能固步自封或自成体系,应有其宽阔的视野。而且,价值观教育的推进已经面临着一个瓶颈,即在群体教育的基础上向个体教育的延伸,这就需要对入校前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价值观形成的合力家庭教育具有情感性、亲和性和补充性的特点。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构建包括家庭人员交流谈心机制、定期联络机制、德育榜样机制、家训伦理机制等在内家庭教育机制是非常需要的。当前,要努力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思想、方法和谐统一的支撑点,以及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之与学校教育和谐统一起来,以发挥教育合力作用。4、思政教育者对学生群体思想的深度融入教育者应充分尊重青年自己创造的文化,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多层次价值观目标追求的指引下,引导学生群体创造属于自己的青年文化,多些宽容、理解和尊重,学生青年群体必定可以显现出无穷的创造力。知识型、研究型、实践型德育工作者今后会有更多的施展空间,因此应充分发挥魅力型优势结合事实与科学的立论依据来开展价值观教育工作。范。首先,教师要改变个人的思维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对目的国进行一番深入的了解,改变自己对目的国的刻板的印象,形成一套对目的国更系统更客观的认识。其次,教师要在之前认识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情感反应,要乐于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并且欣然接受目的国文化跟本民族文化上存在的差异,能够跟不同文化的人们建立良好的关系。最后,以上两个方面的训练都是为了使教师能够融入到目的国的文化中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跟目的国的人们的沟通交流毫无障碍,甚至可以帮助其他人与目的国家的人们建立良好的关系。除了以上的培训外,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语言功底,交际能力和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对本国语言和文化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运用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本国文化与目的国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别。从而在课上进行重点讲解。

(五)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英文词汇承载着很多西方文化,因此在进行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词汇中做蕴含的文化意义给学生做一些讲解。词汇是由单词,词组,短语,谚语以及名言警句构成。它们蕴含了很多本民族的文话,教师可以在讲解这些词汇的时候可以把其中所蕴含的目的国的思维方式,文化习惯,社会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文化因素对学生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Lado(1957)总结出了跨文化交际中词汇差异的三种不同的形式。第一A、B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思相同;第二A、B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第三A、B概念意义不同,内涵意义也不同。这一分类的提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拼写及意思,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提高其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例如“:pig”一词就属于第一种类型。中国成语中有“猪头猪脑”“猪狗不如”而在英文中有”pig”有贪婪,令人讨厌,肮脏的意思。所以在英语和汉语中“猪“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都是相同的。而”red”一词的概念意义跟中文中的”红色“是相同的,但是其内涵意义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幸福,喜庆,吉祥,兴旺发达等,比如说红利,红榜,红的发紫,红军等。而在西方文化中”red”则带有贬义,例如redflags的内涵意思是需要提高警惕预防出事的情况。中西文化中有些词汇是概念意义不同,内涵意义也不同。例如”drago“n一词在西方神话中,是一只大蜥蜴,长着翅膀,拖着蛇尾,身上长有鳞片,还能喷火。这一形象跟中国的龙的形象相差甚远。Dragon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罪恶、邪恶,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旗帜,而龙在中国则是吉祥飞黄腾达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由于词汇在不同社会环境中使用时会产生不同的差异,学生词汇的学习也并不是孤立的,每种语言体系中词汇都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对词汇所蕴含的内涵差异进行讲解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任晓康

上一篇: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论文 下一篇:工会组织价值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