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挖掘课本资源的“练笔”

时间:2022-04-09 11:25:02

浅谈挖掘课本资源的“练笔”

作文能力的提高,源于经常性的“练笔”。练笔既是文思形成的有效手段,更是写作技巧,技法不断锤炼的有效途径。小学高段语文课本,除了在基础训练中安排作文外,还在课文后面安排了“练笔”,这是一种很好的随堂训练方式。课堂练笔在进一步熟悉教材内容的同时,写作的随意性与针对性训练极具创意,学生可以不受限制的去写作,又增加了作文的训练时间与机会。为了提高训练效率,有必要弄清其特点、作用乃至教学方法。

一、挖掘课本资源练笔”的特点和作用

“练笔”,安排在课文之后,体现了读与写的直接结合。在写法上,以仿写为主,既仿内容,也仿写法,可以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迁移到“练笔”的实践上来。根据心理学迁移原理,相似点越多,越容易实现迁移。因此,这类“练笔”,较容易使学生把A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练习上来。

“练笔”的作用有四:(1)弥补基础训练中作文训练量的不足。统编教材中每学期安排8次作文,实践证明是不够的;“练笔”的设置,使作文训练量增加50%以上。(2)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练笔”安排在课文后面,在让学生理解了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之后,通过仿写实践,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3)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练笔”次数的增加,使观察的对象多样化,观察的角度多样化,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多进行片断练习,为基础训练中的作好铺垫。“练笔”同基础训练中的作文比较,从要求来看,两者的要求一致。从写作范围来看,一是状物,二是记事。从与课文的联系来看,“练笔”内容、写法、与课文内容、写法更密切,可以直接仿写,因而难度小些,而基础训练中的作文则和课文直接联系较少。大多相似,模仿容易;不尽相似,仿作较难。先易后难,能促进迁移能力的初步形成。

二、挖掘课本资源“练笔”的教学方法

2.1 从读悟写。 阅读教学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教学大纲指出的“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特别是安排“练笔”的课文,更要走完后半段,即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做到从读悟写,把练笔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上。回头看表达,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表达上,而不是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这有利于把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迁移到“练笔”上来。

2.2 从扶到放

2.2.1 扶。先摆出一种水果,让学生当场观察、练笔。老师当堂巡视,发现典型,然后讲评。采用对比讲评法,先讲评一个好的片断,评好在哪里?是怎样写出样子、颜色、味道方面的特点的?再讲评一个差的片断:差在哪里?要怎样帮助修改?以上的扶,是扶中有放,放中有扶,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

2.2.2 放。课后练笔,让学生在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来写,然后带到班上在小组中交流,把写得好的作文贴在学习园地上。 必须指出的是,基础训练中的作文安排有专门的训练时间,而“练笔”则没有,一般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此,要提高“练笔”的效率,必须科学安排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保证腾出时间安排练笔。否则,“练笔”会由于没有时间保证走过场。

上一篇:浅谈中学生作文情境教学 下一篇:如何扫除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