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莫疏于情感教育

时间:2022-04-08 03:58:50

语文教学莫疏于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要注重情感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不是一般的心理品质,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几乎和一切心理品质的形成相伴随,感知与观察、理解与思维都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情感活动。情感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其他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中学生正处于一种情感迷茫状态,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感和能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而社会、家长及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各种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使他们的心理趋于封闭。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他们的情感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语文与其他课程不同,其本身的教学内容就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因而它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奉献精神、传统的道德思想,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应根据不同内容帮助学生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并按照中学生的心理规律,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将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归纳起来,文章所表达的三类情感值得教师特别关注:第一类,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如《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土地》《故乡的榕树》等;第二类,对亲人的至爱之情,如《项脊轩志》《祭妹文》等;第三类,忠贞不渝的爱情,如《与妻书》《荷花淀》《孔雀东南飞》等。

对第一类篇目的教学,教师如果只照本宣科地讲一些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道理,就无法真正触动中学生的内心,一味的说教有时还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使他们把这类课文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语文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欣赏教学法,指导学生诵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欣赏自然景物描写、人物形象描写、动人情节的同时,达到与文本的情感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审美观念,增强对善恶美丑的鉴别能力,自然而然地懂得作为一个公民应热爱祖国,热爱故土和人民的道理。这样,再结合读、讲、写,学生接受起来就不会有抵触情绪了。

对第二类篇目,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增加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抓住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将他们与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加以对比剖析。教师不应回避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而应把中华民族尊敬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望子成龙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思想。

对第三类篇目,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一种“等着瞧老师怎样讲”的心理。过去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多有忌讳,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轻描淡写地一晃而过。这种“回避或禁锢式”的做法,反而加深了他们对爱情的兴趣,以及对爱情的涉足与尝试,这对中学生健康的情感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中学生恋爱已不是新鲜事。中学生在没有爱情方面的知识,没有正确的爱情道德观的情况下,就很难正确对待爱情。既然课文中涉及爱情内容,语文教师何不抓住机会“借题发挥”,进行恰当的情感教育和正确引导呢?所以,语文教师应转变教育思想,不应视爱情问题为,而要针对中学生身心及思想行为特点,引导中学生正确处理爱情问题,建立正确的爱情观。例如,讲到《荷花淀》的爱情内容时,教师可以用爱情故事里奏出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赞歌感化学生。讲《孔雀东南飞》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爱情人物表现出的崇高美德:真诚、挚爱,负责和奉献精神。讲《与妻书》中国家和小家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娓娓叙述中表现的对妻子、对国家的挚热浓情。关于爱情教育,教师应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爱情,从道德上认识爱情的真、善、美,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样,学生不但消除了对爱情的神秘感,也从教师那得到了真正的“金玉良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但又缺乏足够的自持力。语文教师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讲、读、说、写中成为乐观、自信、富有利他精神和广泛同情心的人,从而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坚持写周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对生活中的人、事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周记的内容可以无所不包,学习、亲情、爱情、友谊、社会的话题都能得到教师的积极回馈和赞赏。这样,学生对周记就不会产生厌恶心理,把写周记只当做作业而敷衍了事。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化被动为主动,能够从周记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人而异的耐心指导,还可以及时联系家长,使家校教育产生合力,取得情感教育的最佳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每一点健康的情感内省和表达给予充分肯定,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帮助自我封闭的中学生从情感的天地中走出来,是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中学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把情感教育贯彻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积极营造民主、活泼、适于学生情感和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构建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东山学校)

上一篇:多举措构建平安校园 下一篇:小组讨论教学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