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本英译的失误特征及其跨文化审视

时间:2022-04-07 11:30:54

博物馆文本英译的失误特征及其跨文化审视

摘要:博物馆是反应地域和文化特征的一个窗口,是人类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体现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桥梁。博物馆文本翻译和其他文体有别,应归为应用型文体。在进行博物馆文本的翻译时,出现的失误致使信息传递受损,跨文化交际的效果也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对博物馆文本英译中常见的失误及其特征分析,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博物馆翻译中的常见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博物馆文本的翻译在文化宣传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文本译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目前,在国内,对博物馆文本翻译的研究很少,因此,该文探析了国内博物馆文本的翻译研究的现实情况,以期提升翻译质量。因为物馆文本不仅包括语言信息,还包括历史文化信息,这种翻译过程实则是一种文化的转换。从对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博物馆文本英译的相关调查可知,博物馆文本英译过程中存在文物名称翻译混乱且没有可供参考的标准,对部分文字的翻译刻板并且缺乏灵活性。针对这些问题,在翻译过程中要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在文物名称翻译时,应采用多样性的翻译方式。应当在神似重于形似,音韵和美的特点上,突出直观感,注重纯信息的传递。只有如此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关键词:博物馆翻译;跨文化;文本翻译

一、博物馆文本简介

博物馆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宝库,承担着传承文化、记忆历史的重任。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博物馆文本英译似乎成了必不可少的历史需求,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中国博物馆文本英译依然问题重重,错误百出。

众所周知,文物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筛选,所有文物都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代表,它们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文物包含了显性文化信息和隐性文化信息。显性文化信息包括外表、颜色、质量等信息,而隐性文化信息则涵盖了生产工艺、艺术风格等方面。本文将这些文化信息划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信息、中层文化信息和深层文化信息。

为了将上述文化信息介绍给观众,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资料,这就是本文所称的博物馆文本。目前,在博物馆文本英译的过程中。这些文本信息是否都得到了很好的传达呢?博物馆文本英译是否还存在问题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陕西部分博物馆的文本英译现状进行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博物馆文本英译存在的问题题加以分析。

二、博物馆文本翻译的两大特征

(一)应用型问题的翻译

传递文本信息是该类文体的主要特征,因此其传递效果不容忽视。在该类文体翻译中,语言是一个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现将陕西历史博物馆文本翻译特点总结如下:

1.文本表达的简洁性

博物馆文本提供的名称及年代等信息是为了让游客在最短时间内对相应文物有最佳的理解,因此表达方式需简单明了,语句构成需避免繁琐。例如,将展厅介绍中的“沧海桑田,生生不息”译为“Time went by as generations lived on”。这种译法简单明了。

2.文本内容的准确性

这里的准确性是指灵活的尊重原文的处理,死板的翻译是不合格的,在翻译过程中需同时考虑展品的形态和功用。语言的精确性是最基本的要求。“枣园稼穑”的翻译中,“稼穑”泛指农业生产劳动,因此用“farming culture”比用agriculture更为合适。这是因为agriculture指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farming则是指耕作的农业。这种翻译既考虑周全,又直观准确。在翻译中注重译文准确性,是对历史真实性的还原和尊重。

3.翻译过程中的灵活性

除了意译能够体现翻译的灵活性之外,同义词汇的不同表达、不拘泥于汉语文本格式的翻译也运用了翻译技巧。

(二)四字词的广泛采用

汉语方块结构的特点,使其充满整齐美和音韵美。从内容上看,汉语四字词简洁明了;从形式上看,四字词对称整齐;语音上又显得朗朗上口。博物馆文本中四字格的使用正是这几个方面最生动形象的体现。如:文明摇篮The cradle of civilization,夏商踪迹The Trace of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y。

三、博物馆翻译的失误现象

1.文化信息的丢失

博物馆文本英译在实践中由于英汉文体表达的文化差异,以及部分文字无法实现一对一的对译。使其翻译实践面临重重困难。这种现象可看成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丢失。如将“晋姜簋”直译为“Gui of Jin Jiang”,文物的内涵没有得到正确的表达。对于来源于特定历史故事的成语,考虑到其历史背景和文化特殊性,字对字的翻译极容易造成文化缺失。如“假道灭虢”展板就只有题目的翻译,而内容则无对照英语译文。

2.部分重要文物没有成文翻译

目前,国宝级文物是出土数量少,但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笔者发现,在陕西博物院,诸如龙形觥、玉组佩等国宝级文物只有简单的名称翻译、出土时间及地点。这种失误在也使跨文化交际面临重重阻碍。

3.细节上的失误

首先是信息上的不对等。在博物馆文本中,标牌或展板的翻译与实物经常出现不对等的现象。如彩绘木盘。木盘为浅盘造型,在当时多用来盛放食物。而翻译却是A Painted wooden Basin.Basin的英文释义为:a large round bowl for holding liquids(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第148页),多用来指盆。plate的英文释义为:a flat,usually round,dish that you put food(牛嚣扛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第1513页),笔者认为,这里用plate代替basin更合适。

其次是翻译的前后不呼应。这是由于译法的问题。在博物馆中,以以下两类较为明显:

(1)拼写错误

如“邦国遗珍”展板中第六行,将“tribe”错写为“bribe”。

(2)译文与原意的出入

比如国宝级文物侯马盟书,中“纳室类盟书”的翻译略有出入。纳室是指对土地和奴隶的侵占和兼并。盟书的内容是反对侵占与兼并,用Receiving Covenants翻译与内容相违背。译作Covenants against Aggression自然更为合适。

四、博物馆文本英译的跨文化浅析

(一)博物馆文本翻译的跨文化性

贾玉新指出“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系统地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地区特有文化的诞生、发展、演变。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为公众提供知识和欣赏的文化教育,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依据Peter Newrnark对文本功能的区分,博物馆外宣材料体现了四大功能:宣传推广功能(激发游客兴趣、吸引游客前来游览)、介绍历史文化功能(对某一地区的人文历史发展进行介绍,满足游客的知识需求)、审美功能(让游客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美感享受)和指示功能(强调游客获得信息后所施的行为)。这四大功能中,宣传推广功能在游览行为发生之前起作用,指示功能服务于游客在博物馆的主要活动,审美功能在另外三个功能产生的同时产生,而把某特定地区的历史文化传递给目标读者则是其最重要的功能。由此可见,介绍、传递历史文化应是博物馆资料翻译中最重要的目标。如何最大限度地传递资料所包含的诸如历史沿革、宗教典故、民族风情、饮食文化、思维方式等文化信息就成为博物馆资料英译的主要问题。

(二)跨文化角度看文物名称的翻译

物的名称,从语法结构上看可表示为材质名称+专有名称的偏正词组形式。这里。材质名称是辨别、判断文物所使用材质的名词;专有名称则指文物器皿的名称,主要依据形状、用途来进行分类。汉语中一般是材质名称在前,专有名称在后;专有名称中以单声词居多,也有少量双声词。我们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目前洛阳市文物名称翻译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同一器物有两种甚至三种以上译本,如:陶鼎Pottery Ding/Pottery Ding Tripod/Pottery Tripod;

玉佩Jade Pei/ Jade pendant是将材质名称意译,对专有名称采用音译呢还是直接意译呢?半音译处理法在文物翻译中很普遍,例如:玉如意jade ru yi(S-shaped ornamental object,formerly a symbol of good luck)。但这种方法一般必备两个条件:一是器皿名称在目的语中不可译;二是半音译之后最好加上注释,这样才能对目的语读者产生交际作用。那么“鼎”在目的语中是否零对应呢?在外研社编订的《汉英字典》中,鼎被解释为ancient cooking vessel with two loop handles andthree or four leg.三足鼎tripod/四足鼎quadri-pod。而tripod一词早期指的是古希腊神殿中的三足青铜祭坛。后来很多三足器物都可称为tripod,如三脚桌、三脚凳、三脚台座、三足奖杯、照相机与望远镜的三脚架等。可见,我国古代三足器皿都可称之为tripod,而四足陶鼎则可译为pottery quadric-pod而不是squared ding。同理,玉佩即指古代系在衣带上的玉饰,直译为jade pendant即可。此外,古代很多器皿根据其形象差异分为“尊”“卣”“觚”“豆”等,意译似乎也是更好的选择。如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中将“五彩加金鹭莲纹尊”译为Poly-chrome Jar with Egret and Lotus Designs and Golden Embellishment而非Polychrome Zunwith Egret andLotusDesigns and Golden Embellishment。

如果汉语拼音刚好与英文相同就更麻烦,如灰陶盂Gray Pottery He,玉鞣Jade She。不懂拼音的外宾很可能把“岙”“鞣”的汉语拼音“He”“She”误认为是英语人称代词,增加了跨文化交际的困难。

五、结语

博物馆是中外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博物馆各种解说资料中饱含丰富的文化因子,其英语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形式,不但要求译者在翻译中解读源语符号,也需要译者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破译源语非语言符号即文化内涵,从而将博物馆资料中的文化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把中华灿烂文化推向世界。

另外,博物馆的社会地位、教育功能及文化传播媒介作用决定了博物馆文本翻译的重要性。处理文化因素时,要以中国文化为基准,以译文读者为导向。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修改、更新博物馆的文本翻译,才能为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俞川.博物馆文本中四字排比结构的翻译[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95-196

[2]杨红英.论博物馆展品解说文字的汉英翻译――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J].中外社科论丛,2010(4)

[3]豆红丽.中国博物馆文本英译系统研究[D].河南大学,2009

[4]李开荣.试论文物名称英译文化信息的处理[J].中国科技翻译,2001(4)

[5]李莹.从文化角度看博物馆文物翻译的归化与异化[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

[6]欧艳.文物博物馆翻译初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84 - 87.

上一篇:浅谈有氧锻炼的健身价值 下一篇:对高平免费乘坐公交举措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