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中带动物名称的成语在英语中的表达

时间:2022-04-07 07:08:12

浅谈汉语中带动物名称的成语在英语中的表达

摘要: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都有很多成语是和动物有关的。就这方面有很多译者提出过很多相关的翻译技巧和注意事项。而本文旨在英语和汉语对比下,特别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下,对汉语中带动物名称成语英语中的翻译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成语 中英文差异 翻译一、汉语带动物名称成语在英语中对应相同动物名称

由于人类生活的环境大致相同,从这一角度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也就会赋予动物相同的文化内涵。例如汉语中用“鹦鹉学舌”来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这么说。也就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立见解。在英语中也正好是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此类人,表达为“repeat the words of others like a parrot”;又如“狼子野心”在英语中也是相同表达,可表达为“as cruel as a wolf”。再如“浑水摸鱼”可表达为“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s”。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自然环境的人们对于动物的本质属性认识存在着相同的看法,因此,用动物组成的成语来表达人们同一事物的看法也是相同的态度。

二、汉语带动物名称成语在英语中对应不同动物名称

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下的人们存在着相同的看法,但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差异甚大,因此,对同一种动物的看法也会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时,同一喻意在中英文中所用动物名称就完全不同。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1)传统文化差异使人们用不同的动物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牛从中国古代社会到今天很多地方,依然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给人们的感觉总是很好的,因此人们赋予了它很多好的成语来比喻人类,比如“身壮如牛”的说法。而在西方早期农耕中,却是用马作生产工具,所以在表达“身壮如牛”这一成语时,英语中用的是“as strong as a horse”。但牛也存在不好的一面,如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是白费口舌,而在西方家他们认为猪是很蠢的,英语中比喻这类人就用“cast peals before swine”来表达。这就是每个国家和地方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对同一个意思所用的表达对象不一样。从“牛”到“swine”正是文化差异的体现。

(2)审美价值取向不同赋予同一种动物不同的感彩

对同一种动物由于每个人的审视点不一样,因此,给予该动物的评价也就是不同的。如“丧家之犬”、“狗仗人势”、“狐群狗党”。中国人提到狗多半是厌恶的态度,而在英国人眼中却刚好相反,英国人把狗看作人的伴侣和爱物。英语的这类例子有:top dog 重要的人 ,lucky dog 幸运儿, 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三、汉语带动物名称成语在英语中无对应动物名称

(1)汉语带动物名称成语在英语中有类似喻义的表达

汉语成语“画蛇添足”在英语中的表达不对应任何动物名称,而是英语中刚好有一喻义相近的既定表达“paint the lily”。“一丘之貉”的表达为“birds of a feather”。“挂羊头卖狗肉”的表达为“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2)汉语带动物名称成语在英语中无类似喻义的表达

汉语中有很多带动物名称成语在英语中完全找不到对应的任何一种动物名称,也无类似喻义的英文现成表达,而是另外一种其他物体。比如“黔驴技穷”带有很浓烈的中国文化、民族特征,在英语中就找不到喻义类似的表达方式,直译过去只会让英美人感到莫名其妙,此时只能采取意译的方法,其表达为“at one’s wit’s end”,又如狐假虎威a man assuming self-importance by his connections、兔死狐悲like grieves for like、金蝉脱壳escape unnoticed、守株待兔waiting for gains without pains、蜀犬吠日bark at the moon.

从上面的短暂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想熟练掌握中英成语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有大量阅读,深入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了解人们对动物的态度是怎样的,这就需要我们日积月累,才可能准确地掌握它们的含义,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它们的意思表达称相反的意思。通过以上的对比,虽然中西方对待动物的认识上虽存在相同之处,而更多的其实还是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中英文的差异,注意两种不同文化对同一种动物不同的感彩,和赋予同一动物不同的文化内涵,切莫望文生义,生译死译,以免出现贻笑大方的翻译。

上一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听力教学 下一篇:论孔子的德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