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教育要贴近生活实际

时间:2022-04-07 05:32:58

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教育要贴近生活实际

【摘要】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应该说是历史的必然,近几年不断强化。要使这场新形势下中国教育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早日收到成效,有待澄清的理论问题不少,尚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更多。然而,构筑这场宏大工程的基本途径和落脚点都离不开各门学科的教学改革,这是因为即使是最早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如果不能使之进入深化到教学领域,那么,就不能达到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从宏观上把握探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诸多纲领性问题之外,也应根据各门学科的具体特点和不同要求。首先从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入手,去尝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具体细则。笔者对别的科目不敢妄加揣度,只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生涯的点点拙见,以期待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方法 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少不了对字、词、句的认知,篇章结构的把握,文学艺术的领悟,但是,如果我们的教材编导者和执教者仅限于此,而把文学与生活割裂开来,一味地就文章去讲文章,就语言去抠语言的话,这门学科的设置和实施最终只能应付各种名目的考试,而与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相去渐远。

比如初中课文《一面》,如果执教者的教学构思只注重于按《教参》的提示“作者的笔触像摄影机一样实录往事,焦点聚在鲁迅身上,形象光彩照人。填写下表,看作者对鲁迅的描写是如何逐步摄制成的”,仅从领略文章的语言入手去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其认知过程往往空泛而不真切,以致对人物形象的思想特点和性格特点的把握出现偏差。如果脱离了生活而又不使在与学生共同清理了故事情节的前提下去体味鲁迅“咬着烟嘴,面孔黄里带白”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其中几个词语的表达功效,那么涉世不深的学生为何不会这样认为呢?与人交谈时,还咬着烟嘴,“况且烟嘴的一头都熏黑了”,足见鲁迅烟瘾大;“面孔黄里带白”,一是抽烟抽的,再就是极少户外活动。就是说,这样的教学活动直接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文章的中心人物鲁迅是个烟鬼,另一特点是整日躲在书斋里。既如身体的“瘦”,面容的“黄”“白”就可想当然了,有什么“叫人担心”的必要呢?实在与作者创作本文的意图及心境大相径庭!不妨换个方式,假如执教者是在与学生共同理清了故事情节,并且在引导学生体味词语的表达功效时,不要与生活隔膜起来的话,情况又将如何呢?本文的中心事件是鲁迅无私帮助热切关怀处在社会最底层的穷工人,一位与鲁迅素昧平生历尽艰辛受尽非人虐待的卖票的。而这赠书却不是卖书的鲁迅,生活是清贫(面容“黄里带白”“瘦的叫人担心”是外在标志)的,处境是险恶(不能与人心心相印的同志进行正常的交流,想直呼其名确最终未能“蹦出来”)的,正缘于此,这赠书的意义及价值就不同寻常。

另外,也有必要留心一下我问你长的另一人物内在的形象。当然,在引导学生认识这位日本人对映衬中心任务表现逐日所起的作用时,也要注意贴近生活。

例如,事件的起因是“我”到书店避雨导致卖票的与鲁迅发生“一面”之交的。对此,只要教师有心注意引导学生将文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自然会认识到这个情节对映衬任务表现主题所起的隐形作用。因为书店是卖书的场所,而卖票的到书店去“避雨”,会不会受到书店主人的欢迎呢?笔者教授本文时,曾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一年秋天,在公交车站候车,霎时间天降暴雨,过往行人不得不在路边的小吃店前停留。此时,店主人厉声呵斥在店前避雨的过客离去,以至大打出手。如此联系生活一对比,学生自然会体味出内山老板“殷勤地招呼卖票的,并且捧出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穷工人)左手的桌角上”的难能可贵。否则,恐怕我们的学生就会认为内山的“殷勤”“热情”,完全是处于盈利赚钱的考虑。

写作教学亦然。目前,总会遇到或听到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新时期的语文教改显得轰轰烈烈,另一方面,学生的语文能力呈下降趋势;一方面,传播信息的媒介日益现代化,另一方面,连身居都市的部分中学生竟写不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结构完整的记叙文。笔者以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同志程度不同地在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与现实生活隔膜以至脱离生活的倾向。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习文学作品时,应注意将讲授知识融入生活,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强调贴近生活的认识及其尝试。当然,任何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实践行为的崛起,必定有与之相应的理性因素作依据。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人类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获得真知,必须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表象,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运用大脑通过思维才能形成自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就是说,理性认识必须在感官知觉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而文学作品中形象所包含的意蕴、人物行为语言外貌的特质,画面所呈现的特色,以期唤起每个接受教育的客体对生活的心理体验。而这对生活的心理体验,只能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对客观生活的直接感受,或心理体验的积淀。换个角度看语文教学的媒体,大凡称得上文学作品并得以吟诵千古的文章,都是对现实生活能动反映的典范。如果就文章讲文章,就词语挖词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能滞留在文章的表层认识上,而不能深入到文章内容的深层底蕴之中去。若长期如此实施教学,势必会淡漠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

上一篇:谈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如何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音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