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课标卷文言虚词题命题规律探秘

时间:2022-04-07 01:12:15

全国新课标卷文言虚词题命题规律探秘

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从来没有停止过。

文言虚词的数量较少。但用法非常灵活,并且使用的频率高。高考常把文言虚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因此,在备战高考文言文时,复习文言虚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文言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副词、代词、助词等,实际数量虽然比实词少很多,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考生的得分一般不太理想。

近年来。高考加大了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力度,由原来只考一个文言虚词到现在的考查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文言虚词,一道试题就涵盖了《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近四分之一,覆盖面更广了。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对18个文言虚词的考查有主有次。从频率上看,18个常见文言虚词中“以”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而”“之”。再次是“于”“其”,还出现了“所”“乃”“与”“为”“则”等。究其原因,可能是有些句末语气助词(如“也”等)区分度不大,不便考查;有些文言虚词在所选语段中的意义和用法不典范,没有设题。

二是设题基本遵从《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从范围上看,绝大多数高考试卷只在《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内设题,但也有些试卷不拘泥于《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2008年高考试卷为例,北京卷考查了“微”和“相”;湖南卷考查了副词“素”,“州之民吏皆日‘是素良子也’”;全国卷二考查了“但”;辽宁卷考查了“稍”,“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这些文言虚词虽然在《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所列范围之外,但都是教材中常见的词语。2012年的高考试题考查的虚词均为常见的,只有北京卷考查的“然”超出《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范围。

2016年高考试卷,所选文言虚词基本在《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山东卷考查了“其”“于”“以”“而”。浙江卷考查了“与”“若”“所”“而”,北京卷考查了“之”“其”“果”“以”,上海卷考查了“乃”“之”“所”“则”。这里,只有“果”超出了规定的考查范围。由此可以看出,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是因文设题,随文考查,遵从“考纲”,又不拘泥于“考纲”。

三是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从题型上看,文言虚词考查一般涉及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客观选择题。表述形式一般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相同)的一组是”。这类试题一般采用四组八句的形式,考查四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每一组两两比较,辨析异同。大多数试卷是将文段句子中挑选的文言虚词,与所学课文中选出的同一个文言虚词进行比较,看其意义和用法是否存在异同。

例1 (2016年高考山东卷第10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如此,则诸侯其至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服之轻重便于身

青,取之于蓝

C

然则曷以禄夫子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

D

关市讥而不征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参考答案 D

也有高考试卷把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让考生从中选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种试题以前在全国卷二、辽宁卷、重庆卷和湖南卷中出现过,但近两年没有出现。

2016年高考天津卷虽然是选择题的形式,但是表述样式发生了变化,考查了文言虚词的用法,涉及近十个文言虚词。

例2(2016年高考天津卷第9题)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东南无之,必也蜀__

②必宽譬之,__饮泣强食

③宗质负其母__归

④予一见不敢再__

A.焉 乃 于 者 B.乎 其 以 者

C.乎 乃 以 也 D.焉 其 于 也

参考答案 C

第二种是主观解析题。这是上海卷的特色题型,往往把文言虚词和文言实词结合在一起,要求考生加以解释。

例3 (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17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2)率一斛得八斗至者

(3)其间缘水置仓

(4)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

参考答案 (1)记录 (2)大致 (3)沿着 (4)立即

但是,2016年高考,上海卷也变成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例4 (2016年高考上海卷第18题)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今君乃亡赵走燕

B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句读之不知:惑乏不解

C

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D

人臣树私则背公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参考答案 C

第三种是以翻译题的形式来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例5(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一第7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略

参考答案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考生在组织答案时。文言虚词“而”“之”“乎”必须准确翻译(而:却。之:这样的事。乎:吗)。

(责任编校/曾向宇)

上一篇:高铁四纵四横成型 下一篇:津门父女的音乐琴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