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学》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探索

时间:2022-04-06 11:00:07

《水土保持工程学》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探索

【摘 要】《水土保持工程学》作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文阐述了云南农业大学《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措施,以期对该课程的教学有促进及指导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程学》 教学方法改革 措施

教学效果的高低与教学方法选用是否恰当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水土保持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骨干课程,故在教学上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认知水平,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1 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1.1采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介绍水土保持工程学科最新动态和研究热点时,以“工程措施的利与弊”“怎样区别泥石流与滑坡” “水土保持中出现的不可持续性问题”“谷坊与拦沙坝的联系与区别”“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泥石流灾害防治对策与东川泥石流防治的成功经验”等这些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为题材进行提问与讨论,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宏观认识,另一方面为了完成讨论,学生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从而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及主动学习的方法。

1.2采用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教学中教师以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到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在讲到近年来水土保持中出现的不可持续问题时问:“为何近年来工程措施使用寿命缩短”;在讲到梯田工程时问“梯田为什么称为‘三保田’”“为什么有些地方的群众不愿意将自己的坡耕地改为梯田呢”等等。

1.3板书教学与PPT课件相结合

即时灵活有针对性的板书,能充分展示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等。而PPT课件教学信息容纳量大,视觉空间印象好,能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微观的内容宏观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形式,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学生最容易理解掌握的方式将每一个知识点展示在课堂上,来提高教学效果。

1.4适量的作业练习,适时的章节测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外,还应分别根据不同的内容布置适量的作业,使学生通过作业掌握每部分内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此外,还可以配合各章节的小测验,随时提醒学生进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因为其他因素影响而造成对课程的消极懈怠。同时,在作业练习和章节测验环节,教师除了要认真批改、记录外,还应及时对作业和测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分析。

1.5将理论融于实践的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交错教学,可检验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做法如:在讲完斜坡固定工程后,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撰写一份关于家乡所在地主要的斜坡固定工程类型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报告。以学生自己家乡的题材为出发点,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水土保持工程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项目防治中,都涉及大量的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方面的内容,如施工材料(混凝土、钢筋、水泥标号、砂石料) 的选择等等。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安排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即将学生分为3―4人一组,让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工程材料市场进行市场调查,同时撰写施工材料调查报告,报告内容要包括基本工程材料的生产厂家、规格、品种、价格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工程材料的感性认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和专业素养 。

同时,在课堂上还可以提出与水土保持工程相关的、难度适中的或同学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等方法,提交研究报告或制作多媒体资料,在课上进行讲述。如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写一份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护坡工程方面的调查报告,要求着重论述其在稳定边坡和美化环境方面的作用,调查报告可以是PPT形式的或是纸质的,最后让同学们到课堂上来将自己的调查成果分享给老师和各位同学。这样的活动,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协作,提高了团队意识;另一方面还锻炼了学生当众表述的能力。

1.6将水土保持工程相关的科研生产项目的成果补充进课堂教学中

教师将自己承担的与本课程相关的纵、横项科研实例充实到课堂,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将自己承担的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小流域综合治理、石漠化治理等项目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让学生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7将专业角度分析乡土教学资源的内容补充进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上一方面结合云南省水土流失的情况,利用PPT及视频材料,展示并分析云南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治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还展示一些典型地区或地段水土流失治理前后的图片;另一方面按学生家乡分组进行课堂讨论,介绍各自家乡水土流失的状况、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类型及带来的效益。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水土流失对自己家乡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让其树立起生态环境与小康社会建设的意识。

1.8以能力为导向的考试方法改革

为避免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抱佛脚”的现象,应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观念和做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促使学生学习兴趣连续、持续地提高,巩固学生在教学活动每一个过程中所学的知识及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工作中水土保持工程业务人员既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水土保持工程学》的考试内容要综合化,即既有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如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水土保持工程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又有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如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等等),还要有创新意识的考核(如水土保持工程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与探索等)。考试内容的综合化必然导致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课堂讨论、调查报告、专题讨论、工程设计、小论文、提问、开卷、闭卷、实习实训及项目实训等)和考核时机的全程化(教学全过程的考核)。

2结语

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是无止境的,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合适、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施等的不同,选择合适且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条条大路通罗马。

【参考文献】

[1]许菁菁.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的综合教学法[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6(2):160-161.

[2]韩玉国.“水保工程材料与施工”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4):56-59.

[3]何淑勤.《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试验科学与技术,2012,10(6):61-64.

[4]张晓明.水土保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4,26(3):68-70.

上一篇:高校共青团工作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项目教学法对提高高校课堂效率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