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泸水县土著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时间:2022-04-06 06:13:37

浅谈泸水县土著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摘 要] 泸水县具有极为丰富的水资源和野生鱼类资源,为使这些特有珍稀土著鱼类资源得到更好更有效的保护,给各民族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本文主要阐述了泸水县土著鱼类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泸水 土著鱼类 资源现状 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5-0290-02

1 基本情况

泸水县下辖六库镇、上江镇、老窝镇、大兴地镇、鲁掌镇、片马镇、称杆乡、古登乡、洛本卓乡六镇三乡,国境线长136.24公里,总面积293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164.6米,最低海拔738米。境内共有源流54条,分属怒江、伊洛瓦底江两大水系。怒江从福贡县匹河乡流入,流经泸水县境内洛本卓、古登、称杆、大兴地、鲁掌、六库、上江四镇三乡,辖区干流长109公里,平均宽度为120.6米,泸水县片马镇小江河属于伊洛瓦底江水系,从片马镇岗房村流入缅甸。丰富的水资源与复杂的地理地形和多样气候条件的多从作用,孕育了怒江种类繁多的土著鱼类资源。泸水县的土著鱼类,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时期就引起有关科研部门和渔业专家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部门的专家多次来到泸水进行考察,2006―2007年,云南省水产研究院与怒江州水产站对怒江、澜沧江和伊洛瓦底江三大水系的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泸水县渔政执法大队、参与并协助了对境内水系野生鱼类资源的调查。通过多年的调查及实物鉴定,现已查清全县共有鱼类55种,其中土著鱼类42种,隶属5目8科29属。其种类及数量位居全州四县之首,在怒江流域内有怒江裂腹鱼、云纹鳗鲡、半刺结鱼、角鱼、缺须盆唇鱼、巨B、短体拟o、扁头e、短鳍e、黄斑褶e、长丝黑e、突吻沙鳅、怒江间吸鳅等50多种,其中:半刺结鱼、角鱼、缺须盆唇鱼、细尾e、黄斑褶e、长丝黑e、突吻沙鳅等17种珍稀土著鱼类于2010年10月份被列为怒江州土著鱼类重点保护品种名录。2010年11月25日经农业部审核批准(农业部公告第1491号)将怒江中上游设立为第四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范围在怒江州境内怒江干流316公里江段及部分支流。根据农业部制定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怒江中上游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选择确定将怒江裂腹鱼(特有鱼类)、贡山裂腹鱼(经济鱼类)、半刺结鱼(特有鱼类)、缺须盆唇鱼(易危动物)、云纹缦丽(俗称蛇鱼(濒危鱼类)、角鱼(俗称红眼鱼)(濒危物种)、贡山e(特有种)7种鱼类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另外还有巨B、扁头e、长丝黑e、黄斑褶e、突吻沙鳅、怒江间吸鳅、细尾高原鳅、长丝黑e、短须黑e、三线纹胸e、穴形纹胸e、扎那纹胸e等15种土著鱼类也列人保护鱼类之中。这些鱼类是怒江的特有珍稀鱼类,既有代表性也有典型性,具有特殊的生态保护和科研价值。种质资源极为珍稀,种类分布呈现较强的地域性,渔业资源得天独厚,是水生生物资源的基因库。但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境内生态极为脆弱,加上人们对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有害的违规渔具和违法违规捕捞以及水环境污染,致使渔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同程度影响着土著鱼类的生存和发展,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工矿企业与日俱增,电站开发利用,江河上建站筑坝,阻隔了鱼类的繁殖和洄游通道,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繁殖,电、毒、炸等违法违规捕捞行为时有发生、屡禁不止,致使江河有限的野生鱼类资源遭受破坏,造成损失。如何趋利避害,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好泸水县的土著鱼类资源,是我们共同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2 资源现状

2.1 水资源

怒江流经泸水县境内全长约109公里,由北向南流经洛本卓、古登、称杆、大兴地、鲁掌、六库、上江四镇三乡,共有大小河流54条。

2.2 鱼类资源

经过多年的调查查实,怒江流域共有野生鱼类72种,土著鱼类58种,隶属5目8科32属。泸水境内共有野生鱼类55种,土著鱼类42种,隶属5目8科29属。在42种土著鱼中有云纹鳗鲡(国家II级保护动物)、半刺结鱼(稀有种)、角鱼(特有种)、缺须盆唇鱼(濒危物种)、巨B、短体拟o(特有种)、扁头e、短鳍e(稀有种)、黄斑褶e(稀有种)、长丝黑e(稀有种)、突吻沙鳅(稀有种)、怒江间吸鳅(特有种)等17种被列为怒江州土著鱼类重点保护品种名录。经农业部批准,建立怒江中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后,列为重点保护对象的有怒江裂腹鱼(特有鱼类)、贡山裂腹鱼(经济鱼类)、半刺结鱼(特有鱼类)、缺须盆唇鱼(易危动物)、云纹缦丽(俗称蛇鱼(濒危鱼类)、角鱼(俗称红眼鱼)(濒危物种)、贡山e(特有种)7种,土著鱼类有巨B、扁头e、长丝黑e、黄斑褶e、突吻沙鳅、怒江间吸鳅、细尾高原鳅、长丝黑e、短须黑e、三线纹胸e、穴形纹胸e、扎那纹胸e等15种。

3 保护鱼类资源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护泸水县特有珍稀濒危的土著鱼类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二是有利于保护和稳定怒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三是有利于改善鱼类栖息生存的水域生态环境;四是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泸水县的土著鱼类资源;5是有利于特殊的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

4 面临的问题

4.1 水域污染

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基本条件。随着泸水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增多、工矿企业增多,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多条河流受到严重污染,例如:怒江干流从上到下沿岸部分居民保护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的意识淡薄,刻意将猪圈、羊舍、厕所直接修建在怒江边上,大量的污水、废水直接排入怒江;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及厕所的下水管道直接排入怒江;甚至将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各种垃圾倒入怒江造成严重污染。怒江支流老窝河由于硅矿冶炼,常年遭受严重污染,尤其是石缸河由于锡矿、钨矿等金属矿产的大量开采和淘矿洗矿,河水常年处于浑浊状态,水质遭到污染,该河流的鱼类惨遭损害,据当地群众反映,石缸河已多年无鱼了。截止目前,泸水县还有多条河流不同程度遭受严重污染。

4.2 建站筑坝的影响

近些年来,泸水县大力开发水能修建电站,致使许多河流被迫改道或干涸,严重破坏了鱼类生存栖息繁育的生态环境。例如:老窝河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小型电站5座,使得该河流有的河段断流。泸水县有源流54条,其中有近30 条已被电力部门开发利用,截止2015年共计建成中小型电站30余座,致使河流因建站筑坝形成断流,很多河流在丰水季节亦出现断流现象。由于原河流改道、下游断流,河道内的鱼类资源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

4.3 违法违规捕捞造成鱼类资源衰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野生鱼类的市场价格一路飙升,例如:扁头e(俗称:石爬子、石扁头、扁头鱼)由十多年前的10几元/市斤到现在的320元/市斤,据说在昆明餐桌上的售价达2000元/市斤,其他地区餐桌上的售价高达6000元/市斤。在丰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不惜采用电、毒、炸等一些不当的、违法违规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大肆捕捞,致使鱼类个体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少,造成传统土著鱼类资源衰退程度加剧,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如:扁头e、云纹鳗鲡、巨B、裂腹鱼等。给泸水县的土著鱼类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4.4 执法体系不健全、渔政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鱼类资源的有效保护

多年来,泸水县渔政执法大队一直与水产站合署办公,没有专门的渔政管理经费,直至2006年9月泸水县渔政执法大队才从水产站分出来单独办公,但也仅仅只有人员经费,属于事业单位。目前虽然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名义执法权,但由于未列入行政系列管理,直接影响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执法效果,很难切实有效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渔政管理职能,严重阻碍了渔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渔政执法人员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业务水平不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新时期鱼类资源保护工作的需要,直接影响鱼类资源的有效保护。

5 对策

泸水县境内水域面积广、鱼类资源丰富、管理战线长、开展工作难度大,为保护好泸水县的鱼类资源,提出以下保护对策:

5.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

鱼类资源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媒体及张贴广告(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生物养护行动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云南省渔业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成效的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保护鱼类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意识,为保护鱼类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2 选择重点保护的鱼类

根据重点保护鱼类的条件(必须是泸水县原产鱼,必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或学术价值,必须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泸水县42种土著鱼类中选择推荐重点保护鱼类:云纹鳗鲡、半刺结鱼、角鱼、缺须盆唇鱼、巨B、怒江裂腹鱼等17种。

5.3 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禁渔期制度

建立怒江水生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优美的怒江风光,保护怒江鱼类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农业部于2010年10月将怒江中上游批准列为第四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2011年,泸水县人民政府开始实施禁渔期制度,并将每年的2月1日―5月31日这段时间规定为禁渔期,取得了良好成效。

5.4 加强外来物种监管、严防外来生物入侵

引种不慎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就是对土著鱼类的排挤和抑制,甚至造成巨大损害,因此、必须加强对外来水生生物的监管,对于引入池(坝)的外来鱼类,需要进行反复的科学调研和论证。

5.5 打击违法违规捕捞行为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生物养护行动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云南省渔业条例》等法律法规之规定,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捕捞野生鱼类的行为,切实保护好鱼类资源。

5.6 实行渔政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联合管理机制

泸水县水域面积较广,境内江、河纵横交错,分布十分分散,渔政管理基础薄弱,渔政队伍人手不足,单靠渔政队伍去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涉鱼群众参与管理,建立起联合管理机制,使他们牢固树立起保护鱼类资源、人人有责、遵守法规、从我做起的主人翁思想和主观意识,自觉守法、互相监督。渔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联系的部门较多,只有搞好协作,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才能做好渔政管理工作。

5.7 开展人工驯养繁殖试验研究

鉴于当前我县鱼类资源的现状,一些优质珍稀特有土著鱼类亟需拯救,部分珍稀名贵物种濒临灭绝,我们要积极从事野生优质名贵鱼类的人工驯养繁殖试验研究,并使研究成果早日得到转化,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5.8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鱼类资源保护离不开渔政管理和渔政执法队伍的工作,要通过渔业法律法规培训,业务知识培训、自学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渔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增强执法能力,规范管理行为。

野生鱼类不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一些特殊物种还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科研价值,一个或多个物种的消失或灭绝,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保护野生鱼类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鱼类资源保护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头等大事,直接关系到造福子孙后代的问题。我深信,在上级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重视支持下,通过我们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泸水县的土著鱼类资源一定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上一篇:浅谈彰武地区雾霾产生因素及其治理措施 下一篇:有效控制水利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