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解题与数形结合思想

时间:2022-04-06 05:27:30

浅谈高中物理解题与数形结合思想

摘 要: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数形结合思想在物理解题中的作用重大,使物理题目的解决更加便捷,有利于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要促进高中物理解题与数形结合方式的应用,从根本上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数形结合;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主要是指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结合图形,立足数学方程式,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根本上促进问题的解决。在这一模式中,“数”的作用是实现对“形”的全面、准确分析,实现数量关系难易程度的转换。而“形”则是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和精确的分析,实现问题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因此,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实现对高中物理问题的有效解决。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阐述

数形结合思想的核心是实现数与形的有机融合,对题目中的图形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数学表达模式,实现对问题的有序解决。在解答物理题目的时候,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确和清楚,而后,能够建立正确的数学方程,实现对整个题目的合理简化,加快问题解决的速度。将数形结合的方式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为物理题目的解决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使物理思想更加丰富。在物理学科中,数学系数灌入其中,体现一定的关系,同时,物理思想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解决。因此,在具体运用中,需要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二、数形结合模式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针对高中物理题目,数形结合的方式更加有效,能够实现二者特征的合理应用,最大化地展现优势,简化物理题目,将图形转化为数学表达模式,学生更加熟悉、更容易接受,对解决物理问题意义重大。在具体应用中,主要模式和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对数的形化,一种是对形的数化。

1.对数的形化

在物理学习中,物理公式较多,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概率较高。各种数量关系的复杂性和大量物理公式的广泛应用,致使解题时间增多。借助数的形化,可以将复杂的数量关系通过图形展现,实现对数量关系的准确理解,解题成功率更高。

2.对形的数化

物理题很多都是以图形的模式呈现和表达的,因此,物理公式不可缺少。在这种情况下,题目描述抽象,理解难度增大,因此,学生很难准确、快速和及时地找到解题方式,大量时间花费在思考中。借助形的数化方式,变抽象为形象,将图形转化为数字表达方式。这样能够实现对数形关系的全面理解和分析,解题效率大幅提升。

三、数形结合在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力学的比重较大,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快速理解力学题目,以更加形象和直观的方式,全面解决问题。

1.将数形结合的思想灌入力学之中,强化教学,不断探究新知识

对新知识的讲解是重要的授课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探究新知识,寻找规律,实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要有紧凑性、层次性。在高中力学中,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有效讲解新知识,发挥图形优势,实现对抽象规律的描述。例如,在进行力的讲解的时候,可以发挥图形的作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力是某种因素的存在,物体在运动状态上的变化主要源于物体相互之间的作用,这就是力。这种方式的优势是更加直观和形象,尤其是发挥了可视化的特点。

2.结合数形结合的理论,实现对新知识的拓展,彰显生活特性

物理学科属于自然学科,与生活关系密切,能更好地为社会生活服务。其学习目标是强调生活与物理的相关促进和影响。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教学模式偏向就事论事,生活性相对不高。虽然解决了问题,但是应用能力不强,学生没有领悟到真谛。在数形结合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加熟悉的场景,将生活问题与物理问题进行有机结合,借助数学模型,全面分析问题,形成解决方案,借助数学模式,进行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的直接和间接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

四、结语

综上,在物理解题中,借助数形结合的模式,需要注重与实际的结合,发挥优势,实现对抽象问题的有效解决,理顺复杂的关系。也就是说,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促使解题思想更加明了,获取更加快捷的解决方案。在具体应用中,教师需要进行全面归纳和总结,加大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实现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实现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描述,实现互补,促使数形更好地结合,对物理问题的解决发挥指导性的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教师向学生有效地讲授知识。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谢晖.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4(23):37-38.

[2]邵晓明.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J].物理教师,2005(5):7-10.

[3]严文奎.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教研版),2012(11):53.

上一篇:生物课堂,可以春暖花开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课堂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