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民法律意识因素综述

时间:2022-04-06 03:50:33

影响农民法律意识因素综述

调查显示,农民的年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以及农民居住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农民居住地的闭塞程度等对农民的法律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年龄与法律意识的关系

对法律的信任程度,年龄差异比较明显。年龄越大的农民通常越认为不可能在法律适用上做到人人平等。这种表象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受教育程度及受教育的内容不同造成的。这种原因还造成了当社会习惯与法律发生冲突时,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态度上的差异。在这时,年轻农民会更倾向于接受法律的约束,而年龄越大的人,对社会传统习惯越认可。农民作为消费者,其消费权益保护的意识在不同年龄阶段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年龄越大的人,消费权益保护意识越差,而年轻农民当其消费权益遭受损害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以及向人民法院提讼的意识都明显要强。就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而言,青年农民要明显高于年纪较大的农民,他们更多地认为,参加法律培训对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护有用。

二、收入水平与法律意识的关系

从总体上说,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与其法律意识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民,在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法律的需求较多,接触法律事务的机会也较多,所以法律保护的意识和法律监督的意识也就较强。低收入阶段的农民,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比较单一,一般以种植业为主,因而对法律的需求相对较少,法律保护的意识也就较差。具体表现为:在涉及到民事纠纷(如农村中常见的宅基地纠纷)时,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选择的解决方式有所不同。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民,越是会找村干部或者是通过解决;而低收入水平的农民则更多选择“私了”。这反映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民之间法律的价值观的差别。

三、文化程度与法律意识的关系

农民的文化程度是决定农民作为生产经营者的素质以及农民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主体素质的基本因素。农民的文化水平低,在接受法律教育时有一定的困难,对法律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朴素的法律意识水平上,与现代的法制观念有很大的差异。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法律的价值观念必然会有明显区别。

农民的法律观念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多,越是文化水平低的农民越是如此。如在对刑事案件“私了”的认识上,高文化水平的农民认为“私了”不合法的比例略高于低文化段的农民。在对民事纠纷处理时,选择“私了”的比例仍然较高,在不同文化水平的农民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在传统思想与现代法律制度发生冲突时,农民的价值选择也与其文化水平联系密切。文化水平越高,农民越容易接受法制观点。

四、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与农民法律意识的关系

农民居住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与其法律意识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农民居住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越高,该地区农民接触现代经济社会的机会也越多,这些农民所掌握的法律知识也相对较多,法律保护的意识相对强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但同时,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对农民的法律意识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从法律保护的意识上看,发达地区的农民的法律保护意识要强于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具体表现:①在消费权益保护意识方面,发达地区农民的保护意识要强于其他地区,他们的投诉的意识最强,而欠发达地区农民意识最强,中等发达地区农民不采取保护措施的比例最高。当消费者权益遭受损害时,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所以选择诉讼方式的比例最高,是由于这些地区的农民只了解诉讼方式,或者说在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消费者权益的行政保护和社会保护还很不到位。②在上诉意识方面,发达地区农民也比其他地区的农民强。调查结果还显示,自己认为能赢的诉讼败诉后,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地区农民的处理态度是不同的。如果对判决不服,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中有更高的比例选择执行判决而不上诉或者既不执行判决也不上诉;而发达地区的农民中则有更高的比例选择上诉。农民对这种条件下选择上诉方式解决纠纷,仍然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执行判决的同时上诉,一是拒绝执行判决而上诉。

就农民的法律监督意识而言,发达地区的农民也要强于其他地区。如对《农业法》的了解,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条件越不发达的地区,农民越了解《农业法》,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对《农业法》则更不了解。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经济条件发达地区,农业衰退的现象更加突出,农民的收入来源中农业的比例越来越小;而落后地区农业仍然是农民谋生的基本手段。同样,作为农业领域的基本法,《农业法》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能够得到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所辖有关部门更高的重视,宣传普及的力度更大。

五、农民居住社区的地域环境与法律意识的关系

调查显示,农民居住社区的闭塞程度造成的农民法律意识的差异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在以下二个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第一,在守法意识上,越是闭塞的地区,农民的守法意识越强。这一结果似乎是出乎意料和不正常。对这一结果合理的解释是:居住社区越开放,在社区互动中接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机会就越多,整个社会违法现象的增多刺激着农民去冒违法之险;而在相对封闭的社区中,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的威慑作用对农民的意识和行为有更大的影响力,农民更能遵守法律的规定。第二,在以违法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现象的认识上,同样显示

出与社区环境的密切关系。越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农民越是以违法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

上述农民法律意识随着社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更多地是表象的,或者说仍然是片面的。因为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农民往往是从对法律的概念化的理解出发的。对某些行为的合法性的判断上,开放的社区环境中显示出农民对法律的更深刻的认识。在对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违法执法、徇私枉法和滥用执法权的行为,社区地域环境好的农民也表现出了更高的判断能力。

上一篇: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 下一篇:谈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