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企业的应对之策

时间:2022-04-05 05:43:51

实体企业的应对之策

利率市场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从短期来讲,利率市场化会对金融体系造成连锁反应,对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实体企业造成不同的影响。所以,实体企业要未雨绸缪,做好利率市场化的应急预案。

一、传统工业企业的应对策略

(一)突破经营惯性谋求转型

在近年来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投资政策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实体经济紧随经济高速增长的轨道粗放式地进行业务规模扩张,与市场经济改革相匹配的经营模式并未实现同步升级,惯性经营模式下的发展扩张与管理能力矛盾不断深化,所以实体经济部门必须突破故步自封的经营管理模式,谋求转型与发展。一方面,调整经营管理模式。转变长期沿用的盲目追求规模与速度惯性经营思维,摒弃简单通过铺摊子、抢市场拉动产品营销的经营模式。紧盯市场需求与消费市场新动向,提升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与对自身能力判断的准确度,创新可复制的绿色经济模式。另一方面,调整生产要素投入。在国内“三期叠加”的窗口期,原本支撑实体经济部门自身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已发生深刻变化,加快调整产能过剩行业,逐步从“两高一低”行业退出,尤其是处于低端产业链与狭小市场中的小企业更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转向国家政策支持的邻近产业,积极应对来自市场竞争的多方面挑战。

(二)参与同业竞争谋求共赢

网络经济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生态化高度融合促进行业间的相互渗透,催生实体经济之间互联的新生合作模式,加剧同业与跨业的市场竞争。实体经济部门要摆正市场竞争姿态,寻求合作共赢。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企业、大项目等群体对商业银行贷款的需求明显减弱,处于同一链条或相近链条的小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望却有增无减,此时,通过向核心企业或供应链上游企业寻求担保或有偿资助,是其快速获得资金支持、打通销售渠道、赢得市场份额的可选择路径。另一方面,处于同一产业链条的众多小企业实体经济部门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尽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联保联贷融资保持谨慎态度,但在充足保证金与高额利差的条件下,协作将风险置于可控范围,寻求银行信贷支持也是可取路径。

(三)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客户

客户基础与客户结构决定企业的利润水平与收益结构,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客户基础也是实体经济部门降本增效,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第一,锁定目标客户。在利率市场化的压力下,实体经济部门要充分发挥产业自身优势,根据自身实力瞄准目标市场,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产品研发,突出“特色经营”的战略定位。第二,转变营销模式。在夯实标准化有形营销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个性化无形销售渠道,通过互联网营销手段,联合大型网络企业,做强电子营销渠道,增强客户体验,抢占网络零售营销制、平台批量营销的制高点。第三,培养非价格竞争。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完全放开,利率高位的状况还将持续,高额的借贷成本需要高额的利润水平覆盖。迎合客户消费理念的转变,避开同业市场白热化竞争,增强产品功能、服务质量、配送效率等非价格竞争优势,挖掘非主流客户市场,营销非主流业务产品,是率先找到盈利平衡点的重要路径。

(四)加强成本费用精细管理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推进,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相应增加,企业必须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加强成本和费用管理。长期上,采用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在成本预算管理内,规划利用好有限的营销费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灵活多变地进行生产升级与转型投入。一方面,加强资金统筹管理。合理匹配支持生产与营销资金的来源与运用,拓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低成本的营销活动,有效控制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严格成本费用管理。全面启动企业内外部各项业务活动成本分摊的评价与运用,开发多任务委托模型,开展综合经营模拟利润测试,增强业务营销与内部管理的正向效应,避免资金分配利用结构扭曲造成的低质低效。

二、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要利用利率市场化的契机改善自身的融资

(一)积极化解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企业要不断提高议价能力,利用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后企业与商业银行自主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的优势,增强公司的实力以及信用等级状况,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要推进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转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功能和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应对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完善内部资金调剂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健全财务收支计划制度、工程结算反馈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要根据自身条件拓宽融资渠道,要选择更为多样化、交易成本更低廉的融资工具,积极探索“中小企业私募债”和“新三板”等场外融资方式,改变过去融资渠道单一的窘境,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要善于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在金融服务机构选择方面,企业可根据银行关系集中和分散的利弊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合作模式。一般来说,企业与一家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降低银行信息成本,也可持续获得相关的贷款、投资、金融政策、市场动态、财务咨询、投融资帮助等金融服务。而略微松散的银行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企业的议价能力,促进银行服务水平的改进和提高。

(二)提升实体经济适应利率市场化的主动作为能力

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调整经营管理模式,转变长期沿用的盲目追求规模与速度的惯性经营思维,摒弃通过铺摊子、抢市场拉动产品营销的简单经营模式,紧盯市场需求与消费市场新动向,提升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与对自身能力判断的准确度,尤其是处于低端产业链与狭小市场中的小企业,更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转向国家政策支持的邻近产业,积极应对来自市场竞争的多方面挑战。

实体经济部门要寻求合作共赢,特别是弱势的中小企业要善于通过向核心企业或供应链上游企业寻求担保或有偿资助,快速获得资金;要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在夯实标准化有形营销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个性化无形销售渠道,通过互联网营销手段,联合大型网络企业,做强电子营销渠道,增强客户体验,抢占网络零售营销、平台批量营销的制高点;要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全面启动企业内外部各项业务活动成本分摊的评价与运用,开发多任务委托模型,开展综合经营模拟利润测试,增强业务营销与内部管理的正向效应,避免资金分配利用结构扭曲造成的低质低效;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粗放模式转变为以创新为导向,通过自主研究,以及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发和技术引进等方式形成一定的技术储备,积极打造有技术含量、有品牌、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还要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品牌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完善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巧用差异化金融政策,释放利率市场化正能量

企业要快速建立政策缓冲地带,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地区、部分金融机构取消信贷规模控制,以利率定价自与流动性管理约束信贷规模扩张。要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改变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现状,提高实体经济融资可获得性;要实施定向的“点对点”金融服务方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主体应继续加快金融工具和手段的创新。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经济实体、科技文化产业等重点领域,实施定向宽松和单列信贷资源的措施,切实降低不断攀升的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本栏目参考文献:

[1]严宝玉,李宏瑾,孙丹.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应对[J].上海金融,2014(12).

[2]牛锡明.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防控金融风险[N].第一财经日报,2015-11-20.

上一篇:圣诞来临,一个月让你容光焕发 下一篇:浅谈大采高液压支架的应用情况及设计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