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合理配发儿科用药时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04-05 01:06:37

药师合理配发儿科用药时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本文从儿童患者的特殊生理结构出发,分析药师在门诊药房配发药物时,提醒患儿家属在药物使用方法、剂量,特殊贮存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保证儿科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儿科;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何指导患儿正确使用药物,提高药物的安全有效,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每一个药师在门诊药房配方时都应注意的问题[1]。

1药物的使用方法

1.1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直肠用药如开塞露,必须用剪刀剪去封口,插入直肠,挤完里面的药水,然后安静躺几分钟,才能刺激直肠促进蠕动,且局部从而促进排便的作用。(2)混悬液型药物的使用,某些混悬液如内服的泰诺林,外用的炉甘石洗剂等,在配方发药时必须交待患儿家属“用前摇匀”使有效成分发挥最大疗效。(3)退热药物的正确使用,尼美舒利颗粒、泰诺林滴剂等,必须交待清楚在发热“38.5℃”以上才能服用,因为发热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种表现,并且告诉患儿家属2次服药间隔时间,以及一天最多的服药次数,避免因急于退热而短时间内重复用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4)同药异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如抗生素棒林、安奇、君尔清等,它们的有效成份均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重复用药,药师应向家长告知或请医生去除相同的药物,避免重复用药或超剂量用药而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5)微生态制剂如金双歧、妈咪爱、丽珠肠乐等,不宜与抗生素合用,否则会降低或灭活这类药物的活性,从而降低疗效,同样高温也不利于细菌体的存活,所以应特别关照患儿家属,服药时应用低于40℃的开水冲服,同时不能与抗生素同服,且时间须隔1小时以上。

2药物的使用剂量

大多数患儿家属都是非医药专业人士,对医药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药师在配方发药时对剂量的交待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如药物规格,计量单位:g、mg、ml应直接交待清楚服几片,几包,或量杯上的几个小格,以便患儿家属理解,这样可以避免患儿剂量使用过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或过高对身体产生毒性。

3药物的特殊贮存条件

一些生物制品如丙种球蛋白、干扰素、白蛋白和微生态制剂如金双歧、丽珠肠乐等药品贮存条件必须在2℃~8℃冷藏,若不注意贮存条件,会使药效降低,甚至提早失效,这种情况告知患儿家属时要特别说明是冷藏室。避免说冰箱让有些家长误认为冷冻室也可以。

4其他

4.1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易发生过敏反应,在正常配药程序中应询问患儿家属是否做过皮试,在确定皮试阴性或连续使用时方能调配此类药物。曾经有过青霉素过敏史的患儿在应用头孢类药物时与应先做皮试,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提高用药安全。

4.2其他药物的用药方法有些药物应在饭前单独服用,如思密达属于吸附剂必须饭前服用,如饭后服用会降低自身疗效,也会影响其他药物发挥作用。多潘力酮为胃动力及止吐药,空腹口服吸收迅速,30~60min可达峰值,若饭后服用,吸收会有所延迟。大环内酯类药物如无味红霉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所以应提醒家长让患儿饭后服用,以减轻其副作用[2]。总之,药师在门诊药房配发药物时,详细向患者交待药物的用法、用量、保管、贮存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是提高药物疗效,加强合理用药的重要保证。药师应有特别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提高儿科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国明,熊华清,史芳.论调剂工作中的审方与合理用药.中国药房,2002,3(1):19

[2]任冠桦.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儿科合理用药.海峡药学,2005,17(6):183

上一篇: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青光眼术后脉络膜... 下一篇:中心静脉留导管治疗不同类型的自发性气胸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