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粮食直补惠农补贴政策的建议

时间:2022-04-05 12:11:15

完善粮食直补惠农补贴政策的建议

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从2004年3月以来,国务院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补贴政策。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对保障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目标同时实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遂宁市船山区区委、区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行国家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极大地调动了我区广大农户的种粮积极性,粮食产量连续几年增产,为我区农村社会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作用。

一、我区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一系列政策,始终坚持把实施粮食直补等政策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党中央“以人为本”指示精神的体现,高度重视粮食直补工作,将其纳入全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粮食直补等各项补贴采用“一卡通”将补贴金额及时足额补贴到农户,确保农民受益。仅2008年我区各项补贴资金达2092.61万元,其中粮食直补282万元,农资化肥综合补贴1497.3万元,玉米良种补贴60万元,水稻良种补贴131万元,油菜良种补贴72.61万元,小麦良种直补50万元。

我区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的主要特点: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区府成立了粮食直补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和乡镇也建立了直补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了多部门协调,建立层层负责的直补工作责任制。二是政策宣传到位。为了让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了解直补政策,支持直补工作,我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农经网等多种媒体,采取发宣传单、明白卡、张榜公布等多种形式宣传直补政策,让这些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三是政策落实到位。为确保直补政策落实到位,我区按照原来的计税面积进行补贴,对粮食直补等各项补贴做到了“公平、公正、足额、及时”到位,并采用“一卡通”将补贴资金全部直接补贴到农户,确保农民购良种和农资之需。四是资金管理到位。为保证粮食直补资金真正落实到户,防止截留、挪用补贴资金现象的发生,我区严格建立了直补资金专户管理制度,直补财务公开制度,基础档案管理制度。补贴资金通过专户逐级下拨,封闭运行,资金向农户兑付前,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有关数据在村里张榜公示,发放补贴的有关资料分类建档,严格管理。五是监督检查到位。我区制定了严格的直补工作纪律,各级监察部门和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对粮食直补实行全过程监督。

二、存在问题

1.资金使用受限,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粮食直补等补贴总资金大,但补贴到农户每亩仅近100元,资金整体作用发挥不好,政策效果不明显,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作用不大。我区2008年各种直补贴资金达2092.61万元,其中粮食直补每亩14元,农资化肥综合补贴每亩74元,玉米良种补贴每亩10元,水稻15元/亩,油菜10元/亩。但是由于种子、化肥、农膜等农资涨价因素,几乎冲平了各项直补资金,许多农户并未将直补资金用于购买优良品种和扩大粮食生产及增加产量投入上来,而是挪作它用或改善生活上。所以直补政策更多地只是向农民发出了一个国家鼓励种粮的政策信号,而对促进农民增收效果十分有限。

2.补贴方式不科学,有失公平一是“黑地”问题。核定种植粮食作物面积工作难度大,无法具体核实面积,粮食直补是按原来计税面积对农户进行补贴,但农户实际种植粮食面积与计税面积相差较多,不种粮和种植其他作物的农户也享受到了补贴,未真正起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土地有优劣之分。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不同,对社会的贡献也有所不同,而享受的补贴却相同。三是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存在撂荒地现象,而补贴政策按原来计税面积核定对农户补贴,撂荒地也享受补贴。四是流转地补贴对象问题。土地流转的补贴多数是直接补给出租方,而真正的种粮户并没有享受到补贴,不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五是小麦良种补贴实行品种实物补贴,只有部分农户受益。我区小麦良种品种补贴50万资金,只有5个乡镇享受到每亩10元的小麦良种品种补贴。由于品种补贴只在部分乡镇进行,只有部分种粮农户受益,而且品种选择、招投标等运行成本很大。

3.良种补贴并未体现出加快优质高产品种推广的效果我区水稻、玉米、油菜良种补贴按种植面积计补方式进行,对促进新品种和科技推广意义不大,与政策的初衷相悖,不少农户种植的仍是产量低、品质差的老品种,未达到推广优新品种的目的。

4.种粮比较效益仍然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提高我区农户承包经营土地规模小,地块零星分散,仍是小而全的自然经济,很难发挥规模效益。种粮比较效益低,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产生的经济效益相比,补贴额度“杯水车薪”,难以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5.直补工作繁琐,执行政策成本高粮食直补涉及面广,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困难,尽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仍难以准确掌握。特别是良种实物直补,从品种选择到招标再到品种放到户,运行成本更高,占直补金额的20%左右。

6.增产与增收两个目标之间仍然存在冲突增产与增收是粮食直补政策的两大目标,但这两目标之间存在冲突的可能性极大。因为政策―旦对农民种粮行为形成稳定刺激,那么,由于粮食供给量持续增加,粮食价格可能进入新―轮低迷,增产的结果极有可能是农民减收。农民对国家现行粮食直补政策的持续性心存疑虑,一是怕粮食生产多了出现“卖粮难”的问题,由此粮价会大幅跌落影响收益;二是怕政策变了,增加投入得不到预期的收益,不愿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行过多投入。

三、完善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政策的几点建议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充分认识到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政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有巨大作用,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是粮食补贴制度的创新。由于粮食直补涉及面广、执行部门多,各级政府要成立领导小组,―把手亲自抓,多部门协调配合,要明确责任,建立层层负责的直补工作责任制。

2.改革直补资金用途。创造公平公正环境一是现行直补政策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无论耕地好坏、资源优劣均按同―标准补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耕地对产量贡献的差异性。自然条件好的、土地质量好的,支付的投入远远小于条件差的地方,导致单位土地面积投入产出比差别较大。如能把现阶段的粮食直补资金用来解决农村共同生产费用,将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极大地缩小土地级差,促进公正竞争,农民从中收益会比粮食直补政策更大。

3.改革补贴方式,提高补贴资金的利用率一是改按原计税面积均摊补贴为对种粮农户实际种植粮食面积、种植大户、龙头企主等直接参与粮食生产者进行补贴,有利于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二是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上。―些农村地处偏僻,“行路难”成为导致当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而且水利设施落后,十年九旱。这些地方农民收入低,劳动力少,所以将直补资金一部分用于改善基础设施上,更有利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三是用于重大病虫害防治上。由于现阶段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劳动力少,文化素低,对重大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或根本不防治,防治不对路等造成近年来个别地方粮食因病虫害减产较重,损失惨重。可以将直补资金用于统防统治上,推进公共植保的发展,从而使粮食产量稳产高产。

4.改革良种补贴方式,支持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中央财政应大力支持建设和完善良种选育和技术创新中心,为农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撑和品种储备。地方各级财政应改革现行良种补贴方式,变对农民的补贴为对种子经销商的补贴。农民需要的良种可统一实行政府招标采购,财政部门只对中标的种子经销商给予良种补贴,种子企业按政府规定的优惠价格向农民提供良种。

5.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可利用粮食风险增量基金或支农等资金,实施优势主导产业直补。对种植豆类、甘薯等小杂粮作物的农户给予补贴,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提升粮食产业内部素质。积极探索设施农业、标准农业、加工农业等高效产业的直补,以补贴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大对科植业基地补贴,壮大龙头企业,实行订单种植,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6.粮食直补政策与最低收购价政策并轨操作粮食直补与最低收购价政策分开操作,加重了财政负重,增加了操作成本。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并轨操作。这样有最低收购保护价,就能充分调动种粮户的积极性。

上一篇:机动喷雾器的使用\维修\保养技术 下一篇:用科学发展观强化威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