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需求特性的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2-04-05 10:43:50

运输需求特性的经济学分析

摘 要:为了准确把握运输需求的特性,需要从运输需求的非物质性、广泛性、派生性、多样性、替代性、时间特定性以及空间特定性等进行分析,这样有利于把运输需求与其他商品和服务需求相区别开来。

关键词:运输需求;派生性;替代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人们对于运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运输需求是运输经济理论的基础概念。准确把握运输需求概念,有利于更好理解运输需求的特性,从而有利于把运输需求与其他商品和服务相区别开来。

一、运输需求的内涵

"需求"与"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构成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运输需求是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与货物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由此可知,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和具备支付能力是运输需求的两个必要条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对运输的需求是通过运输量的形式反映出来的,运输量的大小与运输需求的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运输量本身不能完全代表社会经济活动对运输的需求。在运输能力满足运输需求的情况下,运输量基本上反映了运输需求,超负荷运转的运输设施所反映出来的运输量,不能代表社会经济活动对运输的需求,它代表的是被一定运输设施条件所限制的运输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运输设施允许,潜在的运输需求就会显现出来。

二、运输需求的经济特性

运输需求与其他的商品需求相比,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物质性

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都是有形的物质性需求,需求的满足主要通过物质产品本身的效用实现而获得的。而运输需求则和其他服务需求一样,消费者支付货币后,实际消费的并不是非物质产品,而是非物质。

(二)广泛性

现在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人和物的空间位移,都有运输需求。除了一部分位移由个人或企业、组织自行完成外,大部分运输需求的满足都来自运输劳务的专门提供者。运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任何活动都不可能脱离它而单独存在,因此,与其他商品和服务需求相比,运输需求具有广泛性,是一种普遍性需求。

(三)派生性

人们的实际需求包括运输需求在内的各种各样的需求。这些需求根据其直接性与否,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性需求或称本源性需求;另一种为间接性需求,即派生性需求。运输需求属于第二种。乘车不是旅客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乘车实现其空间位置的改变,最终满足其探亲、访友或者其他最终的需求。货主的运输需求也是如此,其购买运输劳务,并不是其最终目的,而是为了生产,如供应原材料,或是为了把物质消费品运回家中用于消费。从这一方面看,运输需求的产生始终是被动的,即没有与运输需求相关的本源性需求产生,就不会有运输需求产生。运输需求的变化也是被动的,每当与运输需求相关的本源性需求因各种因素发生变化时,运输需求也随之变化。因此,从总体上和长远角度分析运输需求时,不仅要看到直接因素,更要看到间接的或本源性因素。

(四)多样性

运输需求的种类繁多。首先,存在明显的是货运需求和客运需求两类。在货运需求中,不同的货物对应着不同的需求,如普通货物运输需求、专用货物运输需求、危险货物运输需求、大型物件运输需求等。在这几种不同的货物运输中,对运输需求也各不一样。像危险货物运输需求,其运输的货物不一样,运输车辆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不同的货物需要不同的运输车辆,不同的运输方式。在旅客运输需求中,由于旅客的旅行目的、年龄、收入水平、职业等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客运需求,如旅客的旅游运输需求、普通运输需求、通勤运输需求等。其次,不同的运输工具也对应着不同的运输需求。由于不同运输工具所得的需求满足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了铁路运输需求、道路运输需求、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需求等。另外,每一种运输方式内,也因运输工具的差异而形成运输需求的差别,如豪华高档车和中、低档车,以及大型和中、小型车的差别等。因客、货运输起讫点间的距离不同,可形成长途运输需求和中、短途运输需求。因旅客和货主对送达时间的要求而形成快速运输需求和普通运输需求等。

(五)替代性

不同的运输需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相互代替是运输需求的又一特点。从运输需求的发生来看,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需求者,其所需要的都是空间位置的改变。因此改变空间位置这一基本效用,决定了不同种运输需求的可替代性。事实上,将旅客或货物由一地运往另一地,既可以利用铁路、道路,又可以利用水运或航空;既可以由甲企业来运输,也可以由乙企业来运输。当然,这种替代性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由于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不同,在不同运输范围内,运输的经济效果不同,因而使运输需求有了一定的划分。在统一运输方式内的不同运输企业之间,也会因服务质量、运费水平高低等,形成差别,从而也降低了不同运输需求的替代程度。

因此,运输需求的替代性特征只能是总体上或相对意义上的,但这种特征又是客观存在的。作为运输企业了解这一特征,一方面,可以清醒地看到运输市场将面临的激烈竞争,如果稍有不慎,将会失去应有的运输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不断地改进运输劳务质量、运输劳务行驶等,形成新的运输劳务差别,刺激新的运输需求,以占领相应的运输市场。

(六)空间特定性

运输需求是对位移的要求,而且这种位移是运输消费者指定的两点之间带有方向性的位移,也就是说运输需求具有空间特定性。这一特点构成了运输需求的两个要素,即流向和流程。流向是指货物或旅客空间位移的地理走向即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流程也称运输距离,是指货物或旅客空间位移的起止点之间的距离。对于货物来说,运输需求在方向上往往是不平衡的,特别是一些大宗货物如煤、石油、矿石等,都有很明显的流动方向,这是造成货物运输量在方向上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七)时间特定性

客货需求在发生的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周末或重要节日前后的客运需求明显高于其他时间,市内交通的高峰期是上下班时间,蔬菜和瓜果的收获季节也是这些货物运输的繁忙时期,这些反映了对运输需求要求的时间上的特定性。运输需求在时间上的不平衡引起运输生产在时间上的不均衡。

时间特定性的另一层含义是对运输速度的要求。客货运输需求带有很强的时间限制,即运输消费者对运输服务的起运和到达时间有各自特定的要求。从货物运输需求来看,货主运送货物时,对起止时间及运送速度会有一定的要求,但也可能会因货物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旅客来说,不同的旅客会因目的地或时间紧迫程度不同,而对运输速度有不同的要求。

由运输需求的时间特定性可引出运输需求的两个要素:即运输需求的流时和流速。流时是指运输需求对空间位移起止时间的要求;流速是指运输消费者对货物实现位移全过程中对运输速度的要求。运输速度和运输费用是成正比的,运输消费者必须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费用之间进行权衡,以尽量小的费用和尽可能快的速度实现人与物必要的空间位移。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运输需求的非物质性、广泛性、派生性、多样性、替代性、时间特定性以及空间特定性的分析,深化了运输需求的内涵,同时得知运输需求具有潜在性。随着运输业不断发展,我们要不断挖掘潜在的运输需求,扩大服务范围,提高运输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庆斌,荣朝和,马运等.运输经济学导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9(p139-143)

[2]现代交通远程教育教材编委会编.运输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7,(p18-20)

[3]孙启鹏,吴群琪,张圣忠,邹海波.运输需求的本质及特征分析[J].综合运输,2007.8

作者简介:张清(1988-),女,青海西宁市人,长安大学经管学院11级硕士,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行政。陈敏(1987-),女,山西运城市人,长安大学经管学院10级硕士,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行政。

上一篇: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