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重在广开“材”路

时间:2022-04-05 12:01:59

学生习作重在广开“材”路

[摘 要]针对当前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选材空泛和表达缺乏真情实感的现状,探索引导小学生习作选材的方法。认为可从设计“习作生活”,积累习作素材;拓宽选材视野,筛选最佳素材;强化组材训练,学会合理表达三方面入手。以此引导学生合理选材,激发学生习作热情,写出题材丰富的童趣盎然的习作。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89-02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笔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按常理说,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习作水平自然呈现上升状态。可是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从学生个体来说,四年级写《我的妈妈》和六年级写《我的妈妈》选材雷同不说,竟然连表达的顺序,表达的方法也是无多大变化。从全班整体来说,大家写妈妈的选材竟然80%以上写的是自己生病,妈妈如何关心自己。全班近50人,难道40多人的妈妈在40个人心目中都是这个印象吗?难道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仅有这件事可写?为妈妈鸣不平的同时,笔者更为当前小学生选材的空泛和缺乏真情实感的描述感到焦虑。抛开这篇写人的不说,叙事类作文也是选材陈旧,无生活气息。学生习作中反映出内容雷同单调,语言平乏无趣的问题,学生似乎仅仅是在为习作而习作,作文普遍缺乏真情实感。怎样才能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让学生写出题材丰富的充盈着真情实感的童趣盎然的习作呢?笔者认为关键要在广开“材”路上下功夫,解决学生习作“无米下锅”的问题。笔者结合习作指导实践简述如下。

一、设计“习作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小学3-6年级基本上安排两周一篇习作,一周一篇周记。

习作要求里有写参观活动(游记)和记叙课外活动等类型的热荨U饫嘞白鹘萄如果能在习作指导前安排学生参与相关活动,或有目的地精心设计一些针对习作内容的活动,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会给学生提供习作的源头活水,极大丰富学生的选材空间和选材内容,让学生有话可写。如针对教材第10册第五单元安排的习作“记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笔者先后多次组织学生集体去游览周公庙,参观城北高津面粉厂,岐山县园林站等地方,因为有丰富的实践积累,学生的本次习作普遍完成得较好。在指导学生写“记一次课外活动”时,笔者在活动课上组织学生开展了拔河比赛、“贴鼻子”“看动作猜成语”等游戏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多种丰富而有趣地实践活动中增强情感体验,提高习作水平。下面是王荣同学在参加了班上组织的“贴鼻子”游戏后写的习作片段:“游戏继续进行着,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脸上,可滑稽了。有的贴在了头上,像个小发卡。还有的贴在了眼睛里……终于,老师叫了我的名字,我走上前去,老师蒙上了我的眼睛,我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当我转了三圈后,我有点晕乎乎的了,我摸索着向前走,一不小心还撞到了桌子上。我走到了黑板前,摸到了画像,我正准备贴,却听到同学们有的喊‘向上’,有的喊‘向下’,有的喊‘向左’,有点喊‘向右’,我真不知该听谁的了,索性自己找了个位置,不假思索地贴了上去。当我拿掉蒙在眼睛上的纱巾时,惊喜地发现我贴对了,我真开心呀!”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参与了,体验了,自然就会产生真情实感,妙笔生花。

二、拓宽选材视野,筛选最佳素材

学生拿到习作题目,必然要经过审题环节,如何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使学生面对要求写作的内容能迅速梳理思维,筛选出最佳习作素材,顺利完成习作任务,这是习作成功的必要环节。如语文义务教育教材第9册第4次习作“最让我高兴的一件事”,学生拿到这个题目第一步审题,先明确这是一篇记事习作,要求在自己遇到的事情中,选择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是最让自己高兴的。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更进一步,教师应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要求学生尽量选择最高兴的事。这件事可以是在学校参加课内、课外活动,如在老师指导和同学们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学会了使用电脑,做成功了一次实验,学会了编手抄报、演讲,或自己成长为升旗手等。还可以是在家庭或社会上参与的一些活动,如家里搬进新房,村里通上自来水,看马戏或文艺节目等。这样就将学生的选材范围从学校、家庭拓宽到村庄社区,对选材的内容也进行了提示和引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二步选材。接着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想一想,最令自己高兴的事是什么?学生在组内互相对讲,相互启发,尽量找到让自己高兴而又最适合自己表达的那件事,同时避免雷同,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个性化的表达能力。做到以上环节的精心引导以后,学生习作思路被打开了,选材也多样化了,全班几乎无雷同材料,仅选材就让人耳目一新。如杨佩同学选取全家人包饺子一事来写,尤其详细写了自己包饺子时的一系列表现,语言风趣幽默,突出了“高兴”这一主题。下面的小片断真实反映了她包饺子时的高兴心情,可以说选材较好地突出了习作的中心:“我拿起一个饺皮,用筷子夹起一小团饺馅放在饺子皮上,两手使劲一挤,用力过猛,挤破了饺子皮,馅冒了出来。我赶紧救急,用了两个饺子皮才算堵住了‘漏洞’。这时妈妈和舅妈已经包了十几个了,我包的饺子排在它们中间,挺着‘将军肚’,真叫我不好意思。”

三、强化组材训练,学会合理表达

学生通过审题,选取了自己认为最能表达主题的理想素材后,接下来就应该考虑怎么合理表达的问题。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同样的素材,不同学生的表达效果却大不相同,这是考查学生组织材料和语言表达的关键一环。怎么组织材料,面对收集来的纷繁复杂的习作素材,到底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它们一股脑儿堆砌上去呢,还是进行合乎尺度规范的精心的剪裁呢?很显然需要技术高超的“裁剪师”进行恰当剪裁,这样才能做到恰切表达。一般情况是根据习作主题表达需要,列出习作提纲,这个过程实质就是理出习作顺序,确定详写略写以及表达中的起承转合等系列问题。以第9册第5次习作“秋天的……”为例,指导学生在确定主题后,列出习作提纲,帮助其实现顺利表达的需要。其中有一名学生列出的习作提纲如下:

秋天的田野

1.总写自己对秋天田野的喜爱 (略)

2.分述秋天田野里欣欣向荣的景象(详)

① 庄稼地里一排丰收的景象(详)

玉米、高粱、豆子、棉花等

②果园里果实累累的喜人景象(详)

苹果、梨、柿子、石榴、葡萄等

③菜地里蔬菜长势喜人(略)

④其余方面(略)

3.总抒对秋天的田野,对家乡的赞美之情(略)

以上提纲既有布局谋篇的总体构思,又有选材组材的详略安排和构段方式的思考。虽然详写部分未能具体展开,但对五年级学生来说,留有一定的创意空间也不失为一种明智地选择。经过反复琢磨和构思的组材训练,学生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材料的合理取舍和恰当安排,表达起来顺畅多了。

经过几年的习作指导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习作指导中要先解决学生习作的选材问题,即重在广开“材”路,其次再从表达方面加以训练,这样,学生的习作水平定会得到提升。

(责编 韦淑红)

上一篇:课文插图使用策略例谈 下一篇:对话课堂,满足学生发言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