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阶段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成因

时间:2022-04-04 06:53:53

浅析现阶段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成因

摘要:从改革开放到当前,中国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这一时期是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时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转型时期,但仍然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涉及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本文将从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对此进行探索与解析。

关键词: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成因

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从总体上来说,其态势一直是稳定的向上的,但是各个领域仍然存在许多影响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不稳定因素,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一、利益分配不公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牌最关键最困难时期,经济建设始终是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物质决定意识,经济稳定与发展,与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繁荣息息相关,因此,在经济领域内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必须作为极大事项予以关注。

1.社会发展中利益冲突日益加剧

利益,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并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客观存在。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分配方式上,主张平均主义,使得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模式处处充斥着竞争因素,从而大大调动了劳动者参与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个利益群体收入管制得到较大限度的释放,其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使得经济领域的矛盾随着利益纷争而被激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业、外资企业等多种经营形式的存在,使得利益争夺与冲突矛盾不可避免地存在。其次,现存分配方式不平衡导致矛盾频发。我国当前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而复杂的分配方式,也就意味着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可能会比其他分配方式所得的收入完全不对等,这种情况下,劳动者通常会放弃纯劳动而选择其他方式进行生产和参与分配。第三,改革的施行限制或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改革的代价,它会转嫁给一部分地区和群体去承担,也是激发矛盾的另一因素。

2.市场经济下导致社会阶层的迅速分化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阶级阶层越来越复杂化,根据改革的受益程度可分为:“直接受益群体”、“普遍受益群体”和“代价承担群体”等。这些阶层的出现不同程度地占据着财产,但各阶层的财富拥比又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致使财富结构严重失衡。

2011年国家统计局报告的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至此已达到80.1%。该数据表明我国人民收入水平在改革开放之后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收入差距又随着经济发展而在不断扩大,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2010年世界银行调查数据显示,中国41.4%的财富控制在1%的家庭中。贫富悬殊由此可见,势必会引发矛盾。

3.城乡差距扩大,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从中央至地方,所有机关部门无不在致力于研究如何解决“三农”问题,长期的研究得出了一定的方案,也制定了一系列支农和惠农政策,制定了扶持特困地区的政策和措施,农民的生活水平在系列改革中有了明显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缓和,但并没有完全缩小。而且城乡差距不仅仅只跟收入差距相关,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教育及卫生条件问题等都是引起城乡差距的因素。

二、党群关系不和谐

随着党员的发展,党的队伍越来越大,一部分党员干部由于自制力不强,难以抵挡利益与权力的诱惑,在利益面前难于驾驭自己,从而逐渐偏离党员要求的轨道,甚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在很多方面损害了党的威信度,使党员形象受审,因而党群、干群矛盾越来越尖锐和突出。

第一,我国的民主政治运行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群众的合理诉求上达不易,沟通不畅,进而使得矛盾产生。第二,一些干部封建思想影响严重,具体表现为、特权做法和等级观念等,使得一些干部过分集中权力,。第三,干部任命制度不完善。我国通过民主投票来进行干部任用选拔,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群众的权力并没有充分发挥,这就使得有些领导干部漠视群众地位,大搞权钱交易、形式主义及政绩工程,从而引起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激化了矛盾。

三、思想多元化趋势明显

经济体制的改革,“多元”的经济模式进而带动了“多元”的社会意识,各种文化间相互碰撞、冲击又相互融合,如新旧观念差异、东西方文化冲突,

1.社会主流思想向多元化分流

经济体制变革,带动了社会思想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思想模式得以解放,人们开始注重思考的独立性,重视创新。各种国际思潮强势涌入,冲击着马克思主义思想,部分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逐渐出现并滋长,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封建残余思想的清除。

2.封建小农思想依然存在

当前,中国社会中封建的小农思想仍然存在且占据一定的分额。他们思想保守,害怕改革,认为社会弊端的出现是改革所引起的。从而抵触改革,不配合改革,甚至破坏和阻碍国家改革。而与之相反的一部分人,则一味的崇洋,忽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不信任本国政府改革。

3.市场竞争性导致个体价值观发生偏离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经过不断推广和扩张,其理念深入人心,市场本身所具有的自发性和竞争性表现越发突出,促使市场中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追求利益,使得一些人形成了拜金主义风气,这与我国传统关于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的价值观念相冲突。

四、社会民生问题突出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府对公共事业建设并不是特别重视,使得社会服务相对滞后,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与当前发展不相适应,引起了人民内部矛盾

1.劳动就业问题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就业,劳动力数量大,剩余劳动力比重过大,这种现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重大因素。第一,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达十四亿之多,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一方面,庞大的人力资源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过剩的劳动力制约着国家以济和社会发展。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的劳动力中,城乡总和超过2000万,而每年都有一大批复员军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涌入社会,更是加重了社会的就业负担。第二,逐年增多的失业人数。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就业产生了深重的影响,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11年,我国的失业率为4.1%,此外登记在册的失业率更是低于实际失业率,这表明,我国实际失业人数其实比数据显示的更多。第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建设性征地增多,农民可用土地减少,有一大批人甚至失去土地,大量的农民未来生存发展,而选择进城务工,这无疑加大了城市就业压力。

2.居民住房问题

近年来,住房问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讨论的热点话题,房价的持续上涨,使得许多工薪阶层买不起房,政府为解决这个“人居”问题,加大了经济保障房的建设,还建设了一批“廉租房”供无房者租住,但是作用并不明显,保障性住房的申请的门槛被设置,大部分群众无法享受,只能租房、借房,使得群众缺少社会归属感,为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

3.社会保障问题

一直以来,社保问题备受广大劳动人民关注。首先,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广,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许多群体并未列入保障范围,此外,我国的社保程度低,水平差。其次,贫困人口、特别是特困区人口保障不够完善。我国社会贫困人口多,国家共划分出十一个特困地区,每个地区的特点各异。这个比例相对较大,但对最低生活保障所定的标准太低,并不能满足人们正常的生存需要。第三是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在我国,农民人口数量大,这就说明农村社保的压力巨大,而农民收入较低,使得农村养老保险并不能依照城市标准来实行。

4.人口老龄化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我国自2000年起就被认定为人口老龄化国家,截止到201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1.85亿,还每年增长800万,到2015年将突破2亿。而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均GDP却只有5432美元,在这一国情之下,养老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否则会引起一系列因养老问题而产生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理论表明,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进步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各类新问题的出现是在所难免的,而这些问题所带来的人民内部矛盾更为复杂,我们要积极地应对矛盾并及时地加以解决。(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通讯作者:米正华

参考文献:

[1]王伟光 社会矛盾论―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邢贲思 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北京,党政干部参考,2011[1]

[3]周立,转型期我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呼和浩特,前沿.

上一篇:国内大学校训翻译研究 下一篇: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