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回扣是怎么分配的

时间:2022-04-04 11:55:25

药品回扣是怎么分配的

一位朋友从事医药行业三年,对医药行业的了解可谓深到骨髓。她月收入很高,小小一个女孩子,怎么看都像个刚出校门的学生,接触多了,才知道她从事医药行业,属于高级营销人员,其它行业的所谓“白领”“金领”比起她来,简直就……不过她很低调。某天,我详细向她问了医药行业的具体情况,她通过考虑,给我描述了一下,这篇文章是我和她谈话的一个概括:

问:通过非典,社会对医生和护士评价极高,到底医药行业暴利和医疗机构黑幕是 怎样?有什么感想尽管说好了。

她:我现在从事医药行业三年,职位经理,手下21人,专管医院终端销售,具体负责临床药品推销,现在收入颇丰,我现在收入当然不会透露给你,但我就告诉你一点,我现在下面最好的金牌业务员月收入超过6位数,其它你猜想推断一下就是了!我们这行都叫月做多少,不说年收入的。

我现在在北方一个大城市从事这个工作,负责3等甲级以上6家医院销售,每天和最顶级的专家教授(有的是全国知名)在一起。工作对象都是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一类。我的业务员也负责同样工作,他们的工作对象从医院专家到普通的实习医生,不过,我管他们。

问:医生拿不拿回扣?是部分还是普遍?或是全部?或是变相回扣?

她:反正,我今天在这里告诉你大概有几个方面,你知道大体就是了:

医院领导,具体不详,不过,他们的收入要看职权范围,如果光管行政,就没什么,给了也一般不敢拿,不过,医院领导一般也是专家,这就要看了。总的一句话,太深了,收入肯定是很高的。

拿得最多的,就是最顶级的医生(一般都是知名专家教授和科室主任),最高的达20万/月,收入包括本科室处方用药(数量较大的)大约有100多种是要收取代表回扣的,利大的科主任要收,利小的下面的小医生收。如果是外科医生,一台手术收取3000-5000元病人家属的红包是正常的,收10000元也没什么稀奇了,特别现在上海的大医院,红包费涨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一般以1-4万元/月的居多,我认识一个才工作两年的硕士,现在80万的房、20万的车都有了,当然,他要例外一点。

就是在这种医院实习的医生也拿到1-2万元/月很正常。

护士辛苦,只能蹭吃蹭喝蹭礼物。但现在也有给护士回扣的了,比如一般的输液(普通的葡萄糖、氯化钠输液),护士长和护士是可以给厂家找不少漏洞和麻烦的,所以厂家也会给护士长一定回扣,但不多,主要是维护好临床。

经常安排他们到国外或国内旅游,还雇佣给他们,这是取名利,是外国公司的操作手法。

请客吃饭太小意思,天天都有,我一般不参加,都叫业务员去!

药品竞争激烈,变化太快,随时都有不确定因素,要维护销售数量,代价是很大的,特别是一个产品要开发进医院,需要打通医院上下各级关系。普通人根本就不可能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所以,进入这个行业很容易,要做好这样的“高难度”的工作,起码要几年以上,不过,关系培养好后,开发就很容易了,钱能“用出去”的渠道一定要“畅通”。

我们这些做药的还不算什么,听说做大型医疗器械的,30万元拿来的货,卖给医院高达几百万。一年搞定几台就……

我敢说全国现在做药最好的大企业,没有一家不是通过这样的“工作”来“发展”的。一个药品的出厂价到最终卖到患者手中,过程太多,所以要满足各方的利益药品价格就要定很高,否则,一盒都卖不出去。举例来说:某上市公司“高科技”的抗癌药品,医院卖给病人的零售价格是2000元一支,每次用6-9支,每月一次一疗程。一次就要病人花掉12000-20000元,几个疗程下来,就7、8万了。其实出厂价才300多元,本来最多几千元的,最后花了这么多。其中有你们外人听不懂的几个价格,如“底价”“扣率”“批发价”“进货价”,花样太多,无非就是分配给各种利益代表的比例。外人根本不会明白的……太多了,你们知道一点就是了。

话题谈开了,她说:“还有个让我看到的惊异的事情,我给大家描述一下,我的代表认识一个“最”有名的专家,一个双博士后学位的教授。他在欧洲留学10多年,对抗生素的了解和研究国内屈指可数,他指导全国范围内医院的抗生素使用,听他说:“抗生素就是以毒攻毒,副作用很大,在欧美,购买抗生素比购买枪支还要困难”,就是这样的一个“专家”,在有一次碰到他患重感冒的时候,你猜他自己吃什么药?!你肯定猜不到,他吃的就是最普通的板蓝根冲剂。因为,他知道用好药,用抗生素对自己身体带来的害处。可是,他给普通病人用抗生素是用得最多的,最好的,因为这一切都说明,在他们的心目中――利益比良心本身更加重要!

问:难道国家制定这么多法规就没用吗?

她说:其实代表也没有办法,代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拉住医生开处方的笔杆,有人说:你们这个代表还有没有良心啊,你既然知道这些,你还要这样做。其实,我告诉你们,这在美国都是一样的,你以为这个行业是中国人的发明啊?!这是引进的“先进”销售模式,其实,医生对新药物知识的了解真的是很贫乏!代表不去推广,它们根本就搞不清楚!换句话来说就是:你不做,我不做这件事情可以,但总有人来做的!总有人来满足医生的这些“需要”的。

国家政策跟不上是必然的,这和我们国家的体制没有必然联系,因为药品推广是个有一定专业性的行业,只有不断的研究和通过新药开发,才能跟上形式需要。外国研究一个新药,投入几亿美元,乃至几十亿美元很正常,中国现在说医药黑幕厉害,其实不然,中国现在都是盗窃国外的技术来造产品,比如国际知名的某医药企业,投入研究了一个最新的抗生素产品,到现在花费了30多亿美元,还没有做完三期临床的研究,推出产品也是有计划的,但中国的同类产品早两年就上市了,现在有几百个厂家在生产。你说奇怪不奇怪?!到底是中国厉害还是美国厉害,技术含量不是惟一的,主要是美国人做事太认真了。中国如此,外国也一样。为什么花这么多钱研究一个药?还不是变相的给医生回扣,有的项目都合法化了。但最终还是要把全部费用转嫁到病人头上。外国有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所以没有中国这样反应激烈。盲目制定些政策,根本不管用的。更说明了管理者的无知而已。

她原来是医药专业毕业的高才生,说话很有水平。

黑幕如此之深!

所以,我说:医生这个职业已经违背了基本道德行业的基本要求,各位都来评价一下吧!

药品是怎么分配回扣的?

现在来分析一个药品的利益分配构成,解读医药黑幕。我的分析是建立在第一手资料上的。绝对真实准确。这种分析,医生不懂,他们只知道拼命地开药,然后拿回扣,不懂市场规律的。即便是记者,恐怕也不懂得其中的猫腻,请看:

一个药品,要卖到患者手中的最终价格叫“零售价”,药品的定价是由国家物价部门审批的,同一种药品,销售的区域不同,各地对此的定价政策也不同。比如:我举出具体的――某品牌抗生素属于头孢三代。零售价为168元一针,这就是政府定价,针剂属医生处方用药,比较严格,只有医院能用。168除以1.15=146.08元,这叫批发价,属行业惯例。医院从医药公司进货价叫“扣率”,扣率=批发价基础上的折扣。比如进货价是70扣。那么计算方式就是146.08×70%=102.25元,这就是医院的进货价。也就是说,医院卖给患者零售价168元,进货价是102.25元,中间赚取168-102.25=65.75元,医院是不交税收的单位,这是纯利润。

一个医药代表是怎样分配收入的呢?!药厂一般授权给地区负责人销售药品的权利,也就叫销售政策,涉及到的价格叫“底价”,也就是说,药厂以该产品的底价卖药品,其它就不用管了,由销售人员控制。销售人员一般在所销售的区域内招收临床用药推广代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医药代表”。我们还是以上面这个药品为例子。零售价168元的这个药品,出厂价格可能为12元。这就是“底价”,那么医院“进货价”102.25-12“底价”=差价为90.25元,扣除17%的增殖税为90.25×83%=74.90元,再扣除医药公司赚取4%-5%的费用,医药代表能拿到手的就是70元了。怎么分配,怎么才能刺激医生用药,这就需要给医生根据处方用量发放回扣。回扣比例为零售价的15-25%,上面讲的这个抗生素回扣比例一般为零售价的20%,也就是说168×20%=33元-35元左右。这是给医生的部分。

还有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比如,医院药房要收取3%(不一定),药品开发进医院要花费的费用,最少的不过3、4千元,多的几万到十几万也属正常。药品经销商一般也给代表按比例提成收入。我们可以从列表中看到,这个药品的受益群体:

以168元为例:

医院得到65.75元

医生回扣得到35元

增殖税部分15.3元

药厂12元

医药公司6.5元

开发医院销售费用比例占5元

维护医院销售费用比例占5元

经销商(销售区域主管)5元

其它协调费用5元

医药代表提成12元

所有这些都会发生利益冲突,不是一成不变的,惟一不变的是患者的付出=168元!

所有这上面的,受益最大是医院,其次是医生。分别占受益比例的40%、20%,其它各方相比是小意思而已。这药品毕竟是有成本的,所以,别相信医药降价或返利给患者的谎言,他们降价的都是药店里随便可以买的药品,不是这种暴利药品!!!

这一个药品的价格构成,通过分析就可以看出,医院获利达到40%,医生回扣达到20%。剩下的40%包括了药品生产、原材料、技术开发的投入、国家的税收、医药代表的提成、医药公司的费用、各方面的开支……

药品的出厂价和医院收入医生回扣分析:

中国有8000多家合法制药企业。以前是1万多家,通过国家在全制药行业强制推行GMP达标后,现在淘汰了几千家小企业。8000多个厂家是怎么样一个概念?!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制药企业生产10个产品,那么在全中国就会有8万多种药品!当然,这只是最初级的估计,实际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先看药品出厂价格和市场销售相关的几个概念:

底价=批发价×扣率,所谓20-35扣,这个“扣率”就是这么计算的。以零售价100元的药品为例:

批发价=100除以1.15=86.95元,如果这个药品底价是20扣,也是批发价基础上的20%,底价就是药厂药品的出厂价格,也就是说,药厂其实直接获得的利益是很薄的。那么具体的底价就是86.95×20%=17.39元。这是最基本的概念,即药厂的底价(出厂价)。

有医生说现在国内大多数产品出厂的底价都是20-35 扣之间,这是正确的。但现在已经不具有普遍性了。现在的行情是:出厂底价在10扣-35扣之间,其中:

10扣和低于10扣左右的药品主要包括:小厂家生产的抗生素,一般都有很多厂家生产的常用药品。市场竞争激烈的药品。

10-20扣,有相当市场的药品,基本同上。

20-25扣,新药,大厂家主流产品的出厂价。市场前景较好的药品。

25-35扣乃至40扣,一般是独家生产的医保产品,本身就有很大的销量,OTC销售较多,做医生工作发回扣是象征性的。

40扣以上,非常少了,一般是唯一的,独有稀有的特效药品。

医院进药和利益分析:

维持一个医院正常的工作,大概根据医院大小需要1千--5千种药品就覆盖各科各门类的日常用药需要了。那么8000多个厂家生产的这些产品怎么办呢?这当中大多数厂家的产品都是重复的。一个医院要针对自己医院的定位来采购药品。这就引发了各种利益的矛盾。况且现在一个医院的收入中,靠卖药品来维持的比例达到80%是最正常不过了。我们来个假设:以某省级三级甲等医院为例,它现在年收入达到6亿元人民币。那么,靠卖药得到的收入就是:6亿×80%=4.8亿元。这当中,从医院进货价到零售价之间,医院赚取40%的利润:4.8亿元×40%=1.92亿元。这就是医院直接从药品当中赚取的数字。

医生的回扣完全不包括在其中,但是我们通过上面的数字可以分析出一个医院中医生可以拿到手的回扣:医生的回扣是零售价格的10%-20%,就算15%吧,那么一年就有4.8亿元×15%=7200万元。假定这个医院有职称的医务人员为500人。(除掉后勤、管理、护理等普通人员)也就是说,这500人(也就是医生)是能拿到回扣的。平均每个人每年获利7200除以500人=14.4万元,这当中我打个折扣,算平均10万不过分吧?!

当然其中获得高额回扣的是有高级职称的。说他一年得到的50万-100万不算过分!(要知道,这还不包括病人和家属送的红包)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仅仅这灰色收入就有如此厉害。其它还用分析么?!

医药器械怎么销售?

医药器械是怎么操作的?曝光做医药器械的黑幕,这回可是有根有据的,请看:

一台出厂价格为30万的医疗器械是怎样以220万的价格卖到医院的?

现在科学发达,各种带“高科技”名头的医疗器械层出不穷。几十上百万的医疗器械不过是小意思,上千万,整个投资上亿的也有了。大概操作方式有两种:

规范的操作方式,这种方式非常透明,也是我们正常需要的。就是医院和厂家合作。厂家和医院协议,由厂家投资器械,培训人员,医院出场地,出人员。共同经营,并按一定收益按照比例获得利润。厂家看中的有几点,一是医院合法性,二是有市场,三是有技术,四是长期收益,包括器械消耗材料(此项目有惊人的回扣)等等。

医疗器械耗材的使用,这个项目的回扣是惊人的。现在医院里都流传:外科手术是最厉害的。一有病人红包,二有住院用药回扣,三就是外科的耗材了。比如,手术,无论是心内科手术用心脏支架(一个进口支架就上万,一个手术用几个,但进价很低),普外科手术耗材、泌尿外科、乃至最新的微创外科手术都是医疗器械和耗材使用最频繁的。这已经成为医院的潮流。很多耗材都是国外进口,国内经销的,空间巨大,回扣惊人!

就是最黑暗的了,直接将大型器械卖给医院。这当中要做无数的工作,但只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就可以完成这高难度的“不可完成的任务”,说白了就一个字――钱。我来分析:以一个出厂价为30万的器械(譬如某品牌的支持仪,请勿对号入座,就是分析而已),宣称这个器械为高科技,独特的工作性能,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国内惟一。获得什么金奖(一定是金奖!反正外行搞不明白)。优惠卖给医院,政府定价为300万一台,卖给医院只要250万,通过医院一再“坚持”和“节约”,定位220万元一台。好,买完了!赚了220-30=190万元,就这么简单吗?!no!其中的猫腻我来揭穿:

首先,医院领导要搞好,领导同意后,让医院临床科室申请要求购买,然后医院向卫生局等部门打出采购报告和预算,审批同意后拨款“招标采购”。这当中,一定是有个最大的受益者和操作者,就是这个所谓"做"医疗器械的人!这个人姑且在这里叫经销商吧,他可以是个独立的个体,可以是某医疗器械公司的负责人或业务员。这个人要做无数的工作,完成销售这台机器的任务。首先,他会向需要使用这台机器的科室负责人承诺好处,给多少多少回扣,其次找到医院分管器械的领导,同样“做好工作”。再到卫生部门找到审批项目的相关领导,再次“做好工作”。至于是怎么分配利润的,这个家伙可以“协调”好各方的关系。他会给医生说这台机器利润很高,我出厂价格是150万,搞好了除去公司的、国家税收、销售费用、我会给你20万元。好,医生同意报告申请购买了。这是第一关,采用同样的方式和说法,做好院领导和卫生部门领导的工作,就完成了。其实,最终可能的是,这家伙花费上下打点了100万元,做成了这笔生意,自己独得50-60万非常正常!所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能“穿帮”,首先是生产厂家这里不能穿帮,到时候付款给厂家,厂家再返还回来,需要事前约定。这底价(也就是出厂价)也只能是一两个“核心人物”才知道。可能这个人会叫自己朋友,同事出面去做工作,但他们是不会知道真实价格的。其它环节的人能蒙就蒙,政府定价是最好的“遮盖”。做大型器械的人经常说:一年不开张,开张吃几年。也就是说,一年不用太辛苦,只要能销售个一两台就赚够赚欢了。

药品的定价策略

但凡是医药营销界的朋友都知道一个产品的定价依据和根源。熟悉这个行业久了,光从这个产品的零售价就能判断出这个药品能为各方产生多少利益。

现在都说药价虚高,的确是这样。一个药厂生产开发一个药品,首先就要有针对性的市场定位。譬如是专门在医院销售,还是专门在药店(OTC)销售。需要知道的是,凡是现在零售价格奇高的药品,一般都是医生的处方药。非处方药的销售渠道主要是药店,当然医院有一定的销量,这是叫医生起“带动”作用。和OTC销售中利用媒体广告炒作是一个道理。

其实在中国,很多药品是老产品了。销售价格很低,通过换包装,换名称,变了花样在提价销售,不这样,这种药品就会被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淘汰掉。虽然病人可以自己到药店购买需要的药品,但是,医生的推荐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取到决定因素。

一个产品只要是在医院内部销售,就必须遵守医院的规定。比如:一个医保甲类的品种,零售价是58元/盒,如果医院发现药店有同品牌同样的药品在零售药店只买15元,那么对不起,这个药品立即清理出医院的药房!用同类型名称不一样的药品替代。

所以,很多主流厂家的大产品,是不会去药店零售的。患者可以买到相同类型的其他品牌药品。如果需要解释――就是大厂家的产品“技术含量高”“改进了工艺”“使用效果好”,反正外行也不懂,怎么解释都是“合理”的。

例如,大环内脂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现在国内相关产品不下千种,剂型也包括片剂、颗粒(冲剂)、粉针、液体。片剂和颗粒是医保乙类用药,主要是医生推荐和OTC销售,以前的“维宏”(阿奇霉素片)价格就很高,后来受到各厂家的竞争,现在的零售价不过是以前的1/3了。医院主要用还是用针剂,针剂一般在住院病房使用。这种抗生素临床使用范围很广,用量巨大,国产的阿奇霉素针剂,一般价格在40-120元之间。包装有0.125g/0.25g/0.2g/0.4g/0.5g几种,如果医院通过招标采购,可以定为“0.125g阿奇霉素粉针剂”,招标中标价格为25元。那么,这个医院其实可以不采用中标产品,而采用“0.25g阿奇霉素注射液”,这就在招标的目录里没有了。价格可以卖到100多元。医药巨头辉瑞研究的阿奇霉素,其实在去年才全面完成三期临床研究。最终推出阿奇霉素针剂(希舒美针剂)也是在去年,他们推出一个产品是非常慎重的,反复针对全世界各种人群种族进行了临床研究。所以技术含量非常高,效果也非常好。但是这样的好产品却竞争不过国内的同类产品。国内的阿奇霉素针剂早在前年就上市了。黑心的药厂不管这个产品质量如何,早早就占领了市场,且现在国内的阿奇霉素针剂产品就不下3、4百个。辉瑞的希舒美针剂价格很高,是国产同类的2倍以上,除了一些大医院偶尔采用,一般的医院用的就是国内的了。为什么是这样呢?

原因是如果采用这样的好产品,不是病人不能承受,而是医院的收入比例会下降。像辉瑞这样有实力的国际大厂家,产品卖到医院的价格是很高的,可以高到90扣乃至直接的批发价格。而医院用其他产品,特别是国内一般厂家的产品,最低可以低到进货价为50扣!同样是销售100元的产品,医院可以提高20-30%的收入,这就是黑心的医院的黑心选择!

据我所知道,像阿奇霉素针剂针剂这样的产品,国内厂家最低的出厂价格仅仅是0.8扣-10扣,较大的厂家有名的产品,出厂底价是20扣左右,也就是说:病人自己掏钱购买零售价格为100元一支的阿奇霉素针剂,其实出厂最低价格才4-7元!

朋友们可以问:为什么国家定价会这么高呢?!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一个药品从研发到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报批出来。层层环节都要打通,像阿奇霉素针剂这样的药品,厂家购买原料药,到生产包装出来,是个极其简单的过程。况且有像辉瑞的希舒美针剂这样的先例,报批不就有“依据”了嘛!关键就是报批药品这个高难度的环节。现在北京有很多公司就专门为药品和医疗器械报批打通关节,只要有药厂来找,提出50万-500万报批一个产品是很简单的事情,出钱就是了,这是北京,这是首都,没有门路的人的厂家,连门在哪里都找不到!

药厂的针对药品定价策略就是这样的:自己赚取的底价部分要开支包括了:药品研究开发费用、审批申报费用、初期营销费用、原料成本、生产成本、运输、税收、管理成本、利润比例等等。综合上面的开支,药厂就制定出了出厂价格,也就是底价!然后药厂在按照各方分配的比例,来给这个药品定价(零售价格),然后向相关物件审批部门给出定价依据,一般就是,出厂底价的5-9倍!不这样定价,一盒产品都卖不出去!

药厂的依据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药品开发研制费用在成本里非常高,这是因为中国的药厂大多是盗窃和变相采用国外同类产品的开发依据,其实,国内药厂研发费用是很低廉的。我以国内某大医药集团企业为例:他们集团的药物研究所是很厉害的,高薪聘请了40名药剂行业的博士和硕士,专门针对市场上最畅销的药品进行研发,其实,这些都是现成的技术,购买原料药,到生产工艺非常简单,他们以小组进行研发,新产品的开发成功是和市场销售挂钩的,常常药物研究所研究出一个新产品就可以获得40-100万的研发奖励。这对这些药剂专家刺激巨大。他们通过这些变相的盗窃知识产权,按照自己的强盗思维包装工艺流程,新产品就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大药厂研发一个产品要上亿美金的天文数字,他们的产品定价昂贵,其中最主要就是包括了研发费用的巨大投入。而国内研发只要几十万就行了厉害吧?!

所以,一个产品的市场综合定价因素是复杂的,也可以说,某些新产品,要是没有国内药厂的研发和偷窃,病人最终只能掏钱购买国外的同类产品,那么,付出的代价将会更高,乃至高达十几倍,几十倍。

一个产品的定价就是这样,合理中存在不合理,其实不是药品价格高,而是药品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合理。药厂出品的产品只占到一个药品销售比例的10%,和医生回扣相比都是很小的。但药厂的成本比例很高,一切原因都是国内药厂恶性竞争的结果。但是没有恶性竞争,一个产品就会被一家企业垄断,病人的最终付出也会成倍增加了。

这是矛盾的,但没有这个矛盾,和这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现实中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

上一篇:“大人物”心态 下一篇:节后泉州的缺工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