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的情节空白艺术

时间:2022-04-04 09:16:55

微型小说的情节空白艺术

摘 要:微型小说运用情节空白艺术,不仅可以压缩小说的长度,形成精巧的情节,而且还可以使读者对情节空白形成模糊、多义的解读,激活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其在填补空白的阅读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产生“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阅读效果。微型小说情节空白艺术,从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来看,主要表现为:开端省略、过程省略、结尾省略;从情节内在逻辑来看,有原因省略、结果省略。

关键词:微型小说;情节;空白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70-01

情节是小说创作的要素之一。它是小说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是小说叙述最基本的框架,情节的叙述重点在因果关系上,而不像故事只是按时间顺序展开,有头有尾,但故事是情节的基础,没有故事就没有情节。微型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为了以有限的内容表达无限的意味,写作者往往在情节的设置上,用尽心智。其中情节空白艺术的运用便是一例。小说的“空白”,从文本层面而言,是指语言的空缺、含蓄、不确定性以及叙述的中断、省略。从读者层面而言,是指读者因文本的省略、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模糊和多义解读。空白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空白艺术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阅读联想及想象,使其与写作者一同参与到审美的创造活动中来,得到一种饱满的审美。这篇文章要谈的情节空白仅指叙述的中断和省略。我们知道情节有外在形式与内在逻辑。外在形式表现为一条线性结构,依照时间的顺序形成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内在逻辑表现在情节的因果链中,因为情节作为一个整体可被分割为一个个的“场景”,而场景彼此衔接是依靠因果关系的。因此,我们可以从微型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和情节内在的逻辑两个方面探讨分析情节的空白艺术。

从微型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来看,情节空白的艺术主要表现为:开端省略、过程省略、结尾省略。

黎劲风的微型小说《最后一位顾客》大量地运用了情节空白艺术,现以此文本为例,从微型小说的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方面来探讨一下制造情节空白的范式。

《最后一位顾客》的原始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年轻人三年前因某原因欠下了一家小餐厅的钱,三年之后主动到这家小餐厅还钱。通常故事转化为情节是需要作者进行艺术剪辑的。艺术剪辑通常是把故事根据作者的理解重新进行组合,以一个个细节或片段构建情节,彰显其中的因果关系。《最后一位顾客》的故事简单,但由于作者运用剪辑艺术形成了情节空白,短短400多字,却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无尽想象的审美空间,艺术地为我们展现了浪子回头的故事。那么小说是怎样形成情节空白艺术的呢?

1. 开端省略。 所谓开端省略是指作者在微型小说的开端之处省略与情节有关的内容。例如:《最后一位顾客》的开端写道:

夜深了。十字衔头一间小食店,灯还亮着。几平方米的小餐厅,只剩下最后一位顾客。

柜台上,一位眉清目秀的年轻姑娘,拔着算盘算账。偶尔,抬起头,朝顾客投去极为短暂的一瞥。

顾客已在这儿坐了一个多小时,饭吃完了,又喝开了茶,一杯接着一杯的,像对这小食店,也像对姑娘依依不舍。

夜深了,吃完饭,顾客为什么还呆在小餐厅不走呢?我们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疑问。可见,小说开端就省略了顾客不离开小餐厅的原因。这样在小说开端就设置空白、制造悬念,可谓吊足了读者的胃口,阅读的期待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理。

2. 过程省略。所谓过程省略是指在微型小说情节发展和高潮过程中,省略部分与情节发展、高潮过程相关的内容。《最后一位顾客》在情节发展到高潮写道:

夜,更深了,小食店,更静了。

顾客终于站了起来,走近柜台:“小姐,请结帐。”一张大钞票,轻轻落在姑娘的手里。

“一共是一块五毛六,帐早结出了,找您八块四毛四。”

顾客像是没听见,转身,离开了柜台。

“同志,补您钱!”姑娘一急,亮开了嗓门。

“不用找了。”顾客回过头,轻声说,“过去,我欠下的……”

读到这里,读者肯定会想:什么原因欠下的?是吃完饭无意中忘了吗?还是吃霸王餐?抑或其他原因?省略造成的空白大大提高了读者阅读的兴奋度,同时也将读者拉进文本里,参与创作。

3. 结尾省略。所谓结尾省略是指微型小说在结尾之处省略与情节有关的内容。《最后一位顾客》在结尾写道:这回,姑娘看得清楚:方方正正的娃娃脸,宽宽的前额,有道长长的疤痕,是他!没错,是他,三年前……

小说到此戛然而止,读者阅读到这里,自然展开种种联想,三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是顾客因为一桩小事与人口角而大打出手,还是喝醉酒无理取闹?抑或其他原因使小餐厅受损?这三年都发生了什么事使这位顾客浪子回头?正是因为小说大量地使用了情节空白艺术,所以读完之后令人回味无穷,真是达到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从微型小说的情节内在逻辑来看,情节空白的艺术有两种:原因省略;结果省略。原因和结果作为情节的逻辑环节,一旦省略是否会影响读者对情节及情节背后意蕴的解读呢?这是我们省略时应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艺术地省略只会更加突出情节中所包涵的主题意蕴,并留下对空白模糊、多义的解读,为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他们拽进文本情感的漩涡中,从而满足读者审美的愉悦,形成“言简意丰”的阅读效果。下面谈谈两种省略。

1. 原因省略

刘正权的微型小说《一个人的演出》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到“我”想自杀的原因。小说只是叙述了我想轻生,临死前走在街上被人碰了一下,便粗话,后来看清是一位双目失明而且两腿空空的年轻姑娘。姑娘看见我,冲远处喊“妈妈,有人来了,我该演出了”。将死的我并无心思看演出,也无闲心同情别人。但是,不经意中却看到了一场令我十分感动的演出,做娘的冒充观众给女儿鼓励。于是我拿出本想结束自己生命的100元钱——用来买自杀药和吃的,丢给了姑娘,并说“谢谢你,以这样的演出送我上路!”由此,姑娘道出了为了让她不至于对生命绝望,娘假冒观众给她丢钱的真相。我转身走后,在离她们娘俩老远处,姑娘的妈妈把我叫住,把100元钞票塞给我,感谢我捐钱给她女儿的演出,使她女儿的生命有了希望。我也忽然没有迈进死亡的勇气。

这篇微型小说表达了伟大真诚的爱可以使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重新站立起来的主题意蕴。因此,我为什么想自杀,虽属小说情节,但是省略了它,也无碍主题的表达,反而在有限的篇幅里,更加突出主题,并令读者读完之后回味再三:我为什么要自杀?是因为丈夫有外遇了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2. 结果省略

廖明星的《老公出国的日子》描写了一对夫妻,老公出国去了,女人先后找了两个情人晚上到她家陪她上床打发寂寞的光阴,每次门铃在午夜时分响起,情人就说:“你老公回来了。”女人总是回答:“他出国了,是对门的门铃声。”六个月后,女人的老公出国回来了。两人亲热一番,累了沉沉睡去。突然门铃骤响,老公一个骨碌爬起来说:“你老公回来了。”女人懒懒地说:“他出国了,是对门的……。”小说结尾作者写道:“可是两人很快都意识到说错了话。他们坐起来对视了一下,之后忙把眼光移开。那眼光是同时移开的。”

这对夫妻习惯的语言昭示了他们各自背叛了自己的婚姻,谜底被揭穿后,两人会如何对待尴尬的状况?是大吵一顿而后离婚,还是原谅了对方?……。此外,读者也会想象女人的老公在国外是如何打发寂寞时光的。作者省略结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既巧妙地制造了艺术空白,使小说更具文学性,又不影响对主题的表达。读者填补空白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可以用“完形压强”理论解释。该理论认为人们通过感官知觉得到的是一个个完型,当人们面对某一整体中某些不完全或有缺陷、空白的刺激物时,就会产生一种内在动力从而迫使大脑皮层紧张地活动,以填补“空白”使之成为“完形”,最终达到内心的平衡。

总之,微型小说运用情节空白艺术,不仅可以压缩小说的长度,形成精巧的情节,而且还可以使读者对情节空白形成模糊、多义的解读,激活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其在填补空白的阅读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产生“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岱.小说叙事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上一篇:巧用作业评语促进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 下一篇:中职计算机分组式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