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道德:说不清的东东

时间:2022-04-04 09:14:44

商业道德:说不清的东东

《家在南三条》虽然剧情中规中矩、新意不多,对商业道德的弘扬也较为苍白。但在对“原罪”的探讨上,朴实无华、不绕人,是非常可贵的展现。

“南有北义乌,北有南三条”。南三条地处石家庄市中心商业繁华区,毗邻京津,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商贸枢纽,全国十大批发市场之一。南三条的前身是1978年初创建的“天桥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集商业贸易、饮食服务、交通运输、通讯信息、住宿仓储、金融信贷于一体的部级大型综合贸易市场。

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南三条经历了三次飞跃,特别是1998年开始历时5年的升级改造,使南三条市场实现了由简易、低档的大棚式集贸市场向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备、经营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型市场的飞跃。可以说,南三条的发展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缩影。

《家在南三条》的剧情就是以南三条1998年那次升级改造为背景设计出来的:以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改革家、时代弄潮儿)陆援朝与第二代企业家汪亦正两家人,基于政府部门升级改造南三条的规划进行种种博弈为主线,展示了在市场更迭与产业升级中民营企业家的思想斗争、与时俱进及富二代们一代新人换旧人的典型“历史进步论”。

题材与情节新意不多

应该说,就题材触角(论域)的角度讲,此剧是蛮有“营养”的:富二代接班、民营企业家的“原罪”、民营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的社会、民间集资……诸多问题,皆是热点。另外,从情感着力点的角度讲,其也可谓涉猎全面。爱情、亲情、友情一匙汇,另外还多了个生意情。但可惜的是,哪个都写的不出彩儿。一言蔽之,情节完满,但中规中矩。尤其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戏,可谓是老掉牙了:三角恋,结果是女主人公抛弃了与其商业理念(价值观)相悖的初始男友,与拥有正确的商业理念(价值观)的男主人公走到了一起;男主人公失意,女主人公不离不弃,用爱的力量助其恢复记忆;女主人公为不拖累男主人公主动选择分手。

编剧与导演想用这些情节告诉观众什么?正确的爱情观抑或爱情很Power?这么理解说明你对娱乐圈缺乏起码的了解。我估计他俩只是想告诉你被西门庆同学常挂嘴边的一句名言:“别人的老婆,自己的文章”。

商业道德说不清

与绝大多数商业片一样,《家在南三条》执迷于对商业道德的弘扬、说教。不过,与绝大多数商业片也一样,这种弘扬与说教是苍白的、多余的。商业社会或者资本主义,能从意大利周边的几个小城邦走向全球是因为它具有一些特殊的秉赋,其中之一就是它在道德上或者说在价值观上更有弹性,它把它们变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东西,即站在不同层次上,对同一行为我们会给出不同的道德判断。比如就个体而言节俭肯定是美德,而你可以援引新教伦理说它符合资本主义道德准则,但就群体而言这一结论恐怕就不成立了,它可能会防碍扩大消费。因此,商业道德是说不清的东东。

别拿“制度不好”说事

《家在南三条》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触及了民营企业家的“原罪”问题。前几年这是一个很热的话题,当时“民进国退”正当时,许多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被MBO(管理者收购),大佬们一夜之间从打工仔变成亿万富豪。当时公有资产被贱卖的事件时有发生,郎咸平就是靠揭露、痛批此类行为出名的,因此当时民众特别关注民营企业家资产的合法性或是道德问题,他们有没有侵吞公有资产、坑蒙拐骗?“企业家原罪”这一概念就在这一背景下出现。

虽然这一概念有“出身论”的味道,但并非是大帽子。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从商的人中很大一部分是从“大号”里出来或无所事事的盲流,他们找不到工作就去做倒爷、练摊儿;第二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官僚,他们发现当官苦哈哈的,下海则能发大财。他们凭借人脉搞到紧缺的物资;第三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搞MBO的。总之,大都有让人心生疑窦的底儿。

本剧对“原罪”问题的探讨可能是无意识的,也许只是表现商业道德的正能量,但正因为如此所以表达的原汁原味。具体地说是它没有拿“制度不好”说事:汪亦正赖徐宝权货款是纯粹的人品问题,怎么也不可能被归结到“制度不好”上。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许多经济学家与企业家都把“民营企业家的原罪”归结为“制度不好”,把人做错事归结为“制度不好”百分之百地有道理,但不应藉此“脱罪”。如:把王功权私奔归结为一夫一妻制不好有错没?理智讲没错,如果我们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或群婚制,王功权肯定不会玩私奔。可这种说法未免矫情。要讨论制度问题,一要讲人性,因为人性本恶制度才重要,二要讲理性,尤其是法理。若讨论制度不涉及人性与法理是扯淡。

《家在南三条》做到了这种简单、形象。为此,我们应该“赞一个”!

上一篇:开源软件著作权不容侵犯 下一篇:高中英语阅读性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