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4-04 05:11:30

古典诗词鉴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古典诗词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和结晶,可以说它的每一个字都有生命,每一个字都有穿越时空的意蕴,阅读古典诗词,我们的情趣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高尚典雅,从某种意义上说,古典诗词教学是对民主精神品质的记忆和传承,因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肩上的重任。多年来摸索出了一套鉴赏诗词的方法:

第一,要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作者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因而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在创作中作都会把自己的这种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比如在鉴赏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我首先介绍文史背景,作者刘禹锡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 贬到巴山楚水凄凉地,前后共二十三年。因此他在写这首诗时,首先表达了他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但由于刘禹锡在性格上是一个豪爽豁达,乐观的人,即使经历过挫折,他对生活仍充满着热爱,因而在诗中,他高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一代诗豪积极乐观的精神。他的这种精神还体现在《秋词》一诗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因此,了解作者的风格,有助于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第二,把握诗词的修辞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如:比喻,对偶,拟人等都很常见。我们不仅要能准确地加以判断识别,面且还要能分析其效果。如比喻是为了更生动形象,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节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把抽象的愁绪比喻为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悉的浓重,肆意;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运用对偶增强了诗词的音乐美因此分析修辞方法,必须要弄清修辞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诗词的深刻内涵,然后再分析其作用。

第三 ,把握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古典诗词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的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表达思想内容,中考试题中往往会把考察的重点放在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字或词上。如在赏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春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就要把握诗名中的两个动词“争”“ 啄”,描绘出了早春来临时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第四,把握诗词意境:意境就是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从意境的角度进行鉴赏时,最好能通过诗词句在脑海中再现诗词中的情境,再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用散文式的语言将其还原出来。领悟意境要注意比较,挖掘,联想。如:马致远《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几名共写了九种景物,即: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一字一句,一字一景,凝练而丰富。教师在教读时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这几句传递出的意境。第一幅画面的三种景物写出一片萧飒秋景,造成一种淡凄凉的气氛,衬出了游人内心的悲哀。第二幅画面的三种景物则明净安谧,似乎听得见那户人家的欢声笑语,对比自己的奔波不定,更感羁旅之苦,第三幅画面,景物古老,凄凉,羸弱,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内心独,凄凉之情。因此这几句饱含了诗人的无穷尽的哀愁,形成了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激趣艺术 下一篇:“找个理由爱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