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如何从《论语》中学习为师之道

时间:2022-04-03 06:35:47

师范生如何从《论语》中学习为师之道

【摘 要】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很多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现在的教师群体,作为一名师范生应该如何从《论语》中学习为师之道,也应具有广泛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责任;态度:师生关系

近些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股来势汹涌的国学热,这些热潮的掀起与中国经济地位提升,社会矛盾下寻求新的价值观,海外华人的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在文化多元素的社会现实中寻求传统文化与新生文化的新结合不无关系。近些年来各个高校开设了五花八门的与国学有关的专业和课程,在提高学生个人人文素质的同时,也为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主要论述作为一名师范院校学生,从老师的品德修养,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师生关系如何培养等几个方面论述国学对我们在以后有踏上教师讲台有哪些启示。

一、师范生为人师长的责任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

“传道”,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论语》通篇来讲都在体现孔子在传道过程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以及人格品质的培养。孔子说:“君子开诚布公而不偏爱私党;小人偏爱私党而不开诚布公。”凡事只问对人群是否有利,而不考虑自己亲友的需求。他又说“君子自重而不与人争斗,合群而不成帮结队。既能自重,以高标准的道德来要求自己,又能合群,在任何团体都能融洽相处。由于无私,君子在团体中可以包容及欣赏不同的观点与立场。孔子说:“君子协调差异,而不强求一致;小人强求一致,而不协调差压。可见孔子在平时对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以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学生向“道”,所以师者传道,传的就是做人做事之道。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影响到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在平时的用自己的良好品质与精神气质去感化同学,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授业”,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老师与家长最关心的主题。身为老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采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吸收与利用。如果内容有点枯燥,那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任务更好的进行下去。众所周知孔子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可谓是一位学识非常远渊博的全才,在其弟子编写的《论语》一书很好地体现了孔子如何因材施教的将自己的知识对学生倾囊相授。

“解惑”,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采用恰当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而发掘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对他们生活中的问题,也要注意观察,必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建议,使他们很好的走出困惑。在解惑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解惑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并使他们自己掌握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帮助的时候要留有空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二、师范生应有的学习和教学态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认为自己比一般人更好学,他也认为自己的学生李只有颜回称得上是好学的。那么怎样才算好学呢?孔子说:“一个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住不求安适,办事勤快而说话谨慎,主动向志行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可以称得上好学的人了。”这也是孔子自己的学习态度,作为老师,并不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业,也许自己的物质要求在现实社会中可能得不到满足,但是这种学习态度不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被消解,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师者有时的学习态度会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说老师自己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对自己的学生要求严厉,但也不乏诙谐幽默的教学方式,其中《论语》中就有这样一段故事,曾参算是孔子晚期的学生。他认真学习,知道了孝顺的重要性,一心想要实践,他的做法是每当父亲生气,拿棍子打他时,他都默默忍受,不抗拒也不逃避,希望父亲可以早些消气。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叫曾参过来,对他说如果你父亲生气时下手过重,把你打伤了,他不是会受人嘲笑吗?曾参问孔子该怎么办,孔子笑着说道:“以后你父亲用细小的棍子打你,你就默默受罚,如果用粗大的棍子打你,你还不赶紧逃跑啊。”可见孔子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幽默诙谐的一面,这对现在老师的教学也有借鉴之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严肃认真,活泼的教学方式有时更能让学生接受与认可,调动学生求学的积极性。

三、师范生师生关系问题的处理

孔子和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也是朋友,他常常和学生们无拘无束的坦率地交流,师生之间呈现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并能让学生在交谈中得到启发。看到一片松林,孔子曰:“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站在宽阔奔腾的河流边,有感而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时光如滚滚而逝的河水一去不复返,鼓励学生要自强不息。又有一次他和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在一起谈论志向,大家谈论了自己治理国家的宏伟志向,可以看出师生之间关系融洽,畅所欲言的民主气氛。这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孔子在师生关系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光辉典范,身体力行,爱生如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师生相处,如坐春风”。现在的学生也渴望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有一学生说:“老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快乐,这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这其实也是孔子所追求与践行的师生关系,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位师范生应该学习与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李敏.论语[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2] 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郁贤皓,张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燕鹏飞,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上一篇:中国艺人古今社会地位区别浅析 下一篇:细节管理在医院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