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辅导

时间:2022-04-03 02:28:47

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辅导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现代教师不要仅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更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学生去创新求异,去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尤其是形成自己对问题解决的独立见解。也就是说,现在的数学教学不单是教师带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能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教师应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求问题的启发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创造思维的激活者。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方式------考试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作为数学学科,变化则更为明显,考察的内容也由原来的简单的知识记忆演算和初步运用演化为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生活的紧密结合,由重知识的记忆变为重知识的实际运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我们知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产生疑问的是学生,因此,问题的提出者、发问者理应也是学生。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教师总是提出问题的主角。有数据表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际90%来自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10%来自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回答。这种严重的问答错位现象表明,在中学数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很薄弱。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怎样来辅导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呢?我想,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宽松的数学教学环境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大多迷信书本、迷信老师,学什么和怎样学总是老师说了算,学生几乎不会主动提出问题,更不敢大胆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自由发言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说、敢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需要教师的呵护。对于能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不论提出的问题质量如何,教师首先要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当前数学课教学中,许多学生既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也不愿意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旺盛的求知欲,缺乏思考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儿童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一切设想、探索和安排都将成为泡影,变成没有生命的木乃伊。”这说明旺盛的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提问的重要心理条件。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引起他们的探究要求,从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努力地去探求,去发现。

(二)要使学生注重存疑

爱因斯坦曾竭力反对某些好心的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时,马上给与解答。他说:“教师的责任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他在自学中碰到疑难向人请教时,也总是先说:“给我指个方向,不要把结果全部告诉我,留着让我思考。”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存疑,将“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里”,进而让数学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出来”。

三、积极创造条件

如果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都能意识到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努力让“问题意识”培养成为数学教学中的常规,那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强化。

(一)带着数学问题预习

每节数学课,我们都要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进入课堂。这些问题怎样来?我们在课前预习时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提出2~4个自己认为很重要的问题。

(二)通过问题授课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问题有深有浅,也有很多学生问题相交。对于多数学生有兴趣且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全班共同讨论的方式进行。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群体心理沟通和信息共享,也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对学生的数学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分别处理。对于部分学生有兴趣且有一定讨论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讨论题目,讨论完毕后派一名代表发言。每个小组分别讨论不同的数学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指导学生自设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应用练习

指导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自设一些数学问题进行练习,可以是老师设计的拓展性数学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命题,请其他同学回答,使学生逐步养成勤学多思善问多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带着数学问题走出课堂

例如在学习完直角三角形这一课后,我让学生再次反复理解、阅读、练习直角三角形一课,与文本再度交流、对话,发现问题。对有一定深度、广度的问题,我不急于解决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自己去探究。

四、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善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学生无疑可问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发现问题,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首先,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理解本课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是理论武器,是发现问题的基础。其次,要求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要他们多关注社会现象,然后尝试用数学课本上学的一些知识和原理来分析、解释这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看看所学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应用是否矛盾,为什么会不一致?第三,要教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一题多解,理论联系实际。进而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另外,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还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对于数学教师自身来讲,在培养辅导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科学地回答学生的问题。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让问题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善于提问,是一种精湛的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广大数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实践探究,改革教学方法。也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问题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的创新人才。不妨问问学生:“今天在数学课上,你提出了问题吗?”

上一篇:科技精品图书的策划与编辑 下一篇:关于合同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