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

时间:2022-04-02 07:29:32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

摘 要:本文指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所在,在对教学反思的内涵及其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反思的几项策略。

关键词:教学 反思 专业化 教师

自我反思是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和评价,是对现实生存状况的理性估价和对未来生存方式的展望,是教师专业成长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心灵上的沟通。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教师发展的真正动因来自于教师个体内部,自我反思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所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位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从“普通人”变为“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个体在专业上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质量,改善教师的社会地位,重新树立教师职业的社会形象,进而实现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教学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教学反思是指在职业活动中,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和结果进行自我审视、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和分析的行为,这也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和过程性。教学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让教师指导、掌控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他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美国在教师教育中,为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学校“培养反思型教师,使他们一生都研究教学、探索教学。”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反思是人们对获得观念之心灵的反观自照,反思是思想的反刍,是对思维的思维。”反思在教师个人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否则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1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

在我国,较早系统地对反思和反思性教学进行研究的是华东师大熊川武教授。他在《反思性教学》一书中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他认为:第一,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因此反思性教学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性质。第二,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表现为:一是人们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二是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第三,反思性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三、教学反思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反思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前提,反思是检验,反思是动力,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反思,才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知识、信念、经验等进行深入的拷问和分析,使自己的见识在与他人经验的碰撞与交流中不断升华。诚如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指出:“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去发现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探索不仅仅需要各种不同的信息,而且更需要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20世纪初,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是第一个从理论上认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和专业人员,并能在课程开发和教育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人。杜威早在1910年就明确界定了反思性思维的概念,他主张教师需要将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在教学中来检验他们的想法,即教师应当对实践进行反思,并使反思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实践反思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者认为:教师主要不是通过“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反思”理解自己的实践,并凭借“实践性知识”来保障自己的专业程度。还有学者指出:教师不仅需要学术理论,更重要的是发掘和提升自己的实践理论,教师在自己实践性理论的基础上与学术理论展开对话,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品质,即促进教师个体和集体的专业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能力的最好方法。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为日后教育教学改进提供借鉴。有关研究表明:促使新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因素,不是他们的知识和方法,而是他们对学生、自己及自己的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是他们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和批判反思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种实践性的智慧,而这种智慧一般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的学习和具体的行动,不断总结形成的。

国际上的“反思论”教师培养范式,主张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培养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当前,自我反思已成为新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明显特色,它被看做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要素。

职业教育本身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师的个人实践理论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来形成。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反思,体现了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将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这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体现。

四、教学反思策略

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反思要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反思流,教师自我反思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微型教学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也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等,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进行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微型教学使教师更加直接和深入地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了改进教学的针对性,因此往往比正规课堂教学的经验更有效。教师在课后根据专家和同事的评价建议,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败进行理性的分析,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日记反思

日记反思是教师将自己教学实践的某些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付诸笔端,是实现自我监控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反思日记是教师教学重要的思想积累、材料积累、经验积累,它能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材料,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反思、分析和评价,以此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专业发展。

3.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是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叙述教育教学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的一种文体写作。教师开发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教师记录与反思自己教学心迹的过程。教师撰写、开发和描述教学案例本身,就是在捕捉教育教学问题,激活问题的背景知识,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反思意识与研究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叙事研究报告,能够真实、深入地反映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4.听课观摩

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对这些典型的剖析可以为教师提供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范式,从中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即使观摩不如意的实验课,也可借鉴教训,从而少走弯路。观摩与讨论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来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视野而难以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而同事之间的观摩和讨论可以为教师反思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5.网络博客

博客具有“在线共享”功能,将学习者与博客上的参与者形成一个社群,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人们在群体的分享和交流中会产生新的认识。博客是一个小型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它方便个人知识的梳理,关注个人发展的进程。对一个学习集体而言,它建构了一个深刻反思和交流的平台。

教师职业的特征决定了教师本身应是一个研究者、反思者。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离开了教研,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教师只有依托教研、加强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才能逐渐成长为反思型、专家型的教师,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要想成为一流的剑客,就必须留一只眼睛给自己。”这是日本近代一流剑客官本武藏对其弟子的教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在科学反思中实施教学,使自我发展和完善变成自觉的行动,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

上一篇:物联网技术在TD-LTE网络中的应用 下一篇:工业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