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自己的生命为何如此轻率?

时间:2022-04-02 06:43:31

新闻背景

5月2日早上,南京溧水一名13岁男孩因作业未完成,上吊自杀。而当日中午11点多,南京燕子矶一名初三男生也跳楼身亡,原因也是作业没完成,家长让他别上学补作业。

4月26日晚上,云南一名初一学生在写作业时流鼻血,孩子含泪蘸血写下了“我不想做作业”。

……

近期,媒体报道的好几例儿童、青少年写血书、自杀等事件让所有人触目惊心――宝贵的生命,绚丽的青春,是什么纵容死亡的阴影轻易地吞噬稚嫩的心灵,使这些孩子轻率地对待自己如花般的生命?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自杀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且日趋低龄化。更让人震惊的是,据调查,有40.1%的小学生说过“不如死了的好”。

8岁男孩:带我去死

“你带我去死吧。”这话出自一个8岁的小男孩之口,让人惊讶。妈妈把他带到了心理医生处咨询。小男孩虽然刚上小学二年级,却有一身“好武艺”,钢琴已考过八级、英语口语很棒,还是奥数兴趣班的尖子生。父母花了金钱、精力对他进行各种培养,可是,却“吝啬”得连玩耍时间都没有给他预留。整日和钢琴、英文、数学为伴,男孩的情绪明显“感冒”,脑海中时不时跳出不想活的念头。“已有轻微抑郁症。”心理医生提醒年轻的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留出玩的空间。

初二男孩沉迷于上网,老是和父母作对,和同学关系处得也不好,诊断下来是品行障碍;一对父母天天督促孩子念书,去学校反而成了孩子最不乐意做的事……“过来咨询厌学的特别多。”在心理医生看来,孩子有厌学情绪可以看做是一种正常的反应,“长期做单一的事,人容易疲劳。”据有关研究表明,100个孩子中喜欢读书的不过10个,所以家长对孩子厌学不要感到奇怪,关键是改变教育方法,寻找孩子厌学的原因,加以引导,学会调节孩子的情绪。

及时注射“心灵疫苗”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专家称,“心灵疫苗”应当从儿童时期开始“注射”。

专家强调,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度呵护和溺爱,因为这会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要引导孩子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从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有意识地让孩子吃亏,能够培养孩子宽容大度的性格;舍得让孩子吃苦,接受“挫折教育”,能让孩子在今后遇到困难时不退缩、不逃避,经得起挫折。同时,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专家建议家长,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其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当他们的看法的确有问题时,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心平气和地说服教育。

上一篇:穷养儿子 富养女? 下一篇:臭氧机真能去除肉中的激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