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二级预防措施

时间:2022-04-02 06:07:03

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通过加强自我保健,坚持规范治疗来加以防范。常见的预防分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是指控制好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的靶点通常是那些尚未发生脑血栓、脑栓塞、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但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以防止首次事件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是指对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日的是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事件的复发。二级预防的措施包括一级预防的所有措施,要积极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另一方面是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

二级预防提倡“双有效”,即有效药物、有效剂量。不连续服药、吃吃停停,是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禁忌,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危险性增加。

二级预防措施的“ABCDE”原则

A:阿司匹林 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预防血栓形成;近年主张长期服用小剂量(至少75 mg/日)阿司匹林可有效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当然,预防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也具有重要地位。研究提示在年龄/>45岁的女性,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首次卒中的风险。对于已经有冠心病的患者,为了预防脑卒中,应该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若不进行溶栓治疗,应该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mg/日,应用2~4周后调整为二级预防长期用药剂量75~150 mg/日。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在溶栓治疗24小时后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 mg/日。除非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证,否则不能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代替阿司匹林。

B:控制血脂、血压高血压、高血脂是脑卒中、冠心病的致病诱因,属原发性高危因素疾病。有效治疗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复发;戒烟、控制血压和血脂异常对于已有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病人特别重要。国内外几乎所有研究均证实,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 mm 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是防治高血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治疗高血压常用的药物包括几大类,如ACEI/ARB类、CCB、B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和n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可以降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心房颤动、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硬化等患者发生卒中,推荐ARBs作为高血压患者预防卒中的一线用药。

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使得缺血性卒中险增加。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最重要药物。对于有确切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或有动脉-动脉栓塞证据和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极高危患者(伴有冠心病、糖尿病、不能戒断吸烟、代谢综合征之一者),无论胆固醇水平是否升高,均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

C:中医药 中医药预防心脑血管病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包括具有传统医药特色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如五福心脑清软胶囊等。这些中成药具有降血压、降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血栓、消除血瘀等作用。尤其是临床常用的五福心脑清软胶囊具有三大药理特点:降血脂、通血管、抗血栓,这是传统治疗心脑血管中成药中的优秀药物。

中医认为,调降血脂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措施,疏通血管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抗栓溶栓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五福心脑清软胶囊三重作用方式,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三高患者的辅助治疗,可选择五福心脑清;三高患者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选择五福心脑清,药性平和有效,可以长期使用;冠心病、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也可选择五福心脑清,缓解冠心病症状,改善卒中后遗症。五福心脑清疗效确切,安全性也高,使用方法是3次/目,2粒/次(偏瘫患者3粒/次),3个月为1个疗程。这些中成药对冠心病、心绞痛和脑卒中、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很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D: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一般采用糖尿病饮食-低热量、低糖,适当应用降糖药。

E:教育 加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预防知识。积极干预危险因素,要注意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如饱餐、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突然的寒冷刺激等,让患者能耐心接受长期的防治措施,主动配合药物治疗。

以上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常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一定情况下,提前预防和药物治疗都是不可或缺的,此时要重视预防危险因素,并正确选择药物,做到合理用药,治疗时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

上一篇:酒依赖者的社区护理干预 下一篇:“踩药”治疗足跟痛83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