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药”治疗足跟痛83例等

时间:2022-07-16 08:09:09

“踩药”治疗足跟痛83例

胥朝晖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2005年以来,笔者采用自制“踩药”治疗足跟痛83例,男57例,女26例,年龄52~76岁,病程25天~9年。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生川乌20g,生草乌20g,栀子20g,红花15g,乳香15g,没药15g,冰片8g。药物混合后共研细末,每次取30g,装于纱布袋中垫于足跟,完全覆盖疼痛部位,外套袜子固定。3天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 ①临床治愈:足跟疼痛消失,无肿胀,活动正常;②有效:疼痛缓解,肿胀减轻;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结果

经1~3疗程治疗,临床治愈27例(32.5%),有效51例(61.5%),无效5例(6%),总有效率94%。

典型病例

患者,女,68岁,退休工人。右足跟疼痛5年,以跟部跖侧的疼痛为主,X线片示右足跟骨刺,骨膜增厚。诊断为跟骨骨性关节炎。予“踩药”治疗2个疗程,足跟疼痛消失,肿胀消退,行走自如,判定为临床治愈,随访3年无复发。

讨论

足跟痛常以跟骨骨刺、足跟劳损、足跟脂肪垫炎等原因引起。“踩药”方中取生川乌、生草乌温经止痛,祛风除湿;乳香、没药、红花活血化瘀止痛;栀子清热消肿散瘀;冰片行气止痛,辛香之气,引领诸药直达病所,发挥药效。全方共奏温经散寒、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收效良好。

消渴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体会

张连记

2型糖尿病患者可首选胰岛素促泌剂,若血糖控制不满意可联合应用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或胰岛素增敏剂;肥胖患者一般首选二甲双胍,若血糖控制不满意可联合应用胰岛素促泌剂、噻唑烷二酮类或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

中西合璧――消渴丸

消渴丸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经过近28年的临床验证,受到广大医生及患者的青睐。

消渴丸的中西药联合组方:①中药组方: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共7味中药,其中地黄、葛根、天花粉、南五味子都具有养阴生津、润燥止渴和降糖的作用;黄芪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是调节血糖的良药,研究发现黄芪还具有清除体内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这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很有好处;山药补脾益气;玉米须渗湿利尿消肿,也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②西药成分是胰岛素促泌剂格列本脲(即优降糖),降糖效果显著、快速。

“中一牌”消渴丸中西药合用,以中药滋阴补肾、生津止渴以治本,配合西药优降糖使血糖下降以治标,具有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之功效,并可减少优降糖的不良反应;既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也优于单纯的中医药治疗。

联合用药更有效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曾观察过上百例消渴丸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的患者,也与二甲双胍联合格列本脲应用的患者进行过对照,结果发现,前者在使血糖达标和消除口干舌燥、体虚乏力、多饮多尿、多食易饥等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后者。

二甲双胍与消渴丸联合用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之一。消渴丸短期应用可以轻度降低高血糖模型动物的血糖水平,长期应用可以明显抑制糖尿病模型动物的血糖升高,明显降低高血脂动物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改善糖尿病并发的血脂异常,并可适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消渴丸是中西药复方制剂,含格列本脲,既可有效降糖(降糖作用优于优降糖且作用持久),又可避免或减少优降糖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对合并的各种并发症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治疗的一线基础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肝脏糖元的输出而降低血糖,并且能增强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还有调节血脂和减轻体重的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终生服药。选择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且价格合理的药物尤为重要。因此,临床上我们推荐单用消渴丸,必要时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

上一篇: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二级预防措施 下一篇:头晕、吞咽困难、饮水呛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