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个性·高效

时间:2022-04-01 08:48:23

摘要: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和。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个性特点和独立性的,应该扭转以往过于重视接受学习的现象,允许多样化的学习风格。随着社会对个性人才的需求,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也理所当然的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个性能健康的发展;另外,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方式;个性发展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达到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真正打造高效体育课堂。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的内容过于竞技化,教学的方法过于刻板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能够坚持的就更少。更谈不上终身体育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应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

二、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师是主导者,组织者,他对整个课堂起调控作用,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达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安排上肢力量练习,如果要求学生都做引体向上或俯卧撑,统一的口令,整齐的动作,看似组织严密,其实有的同学量不够,有的完不成。同样的练习如果把统一做引体向上改成,根据学生能力不同,有的做引体向上,有的做斜身引体向上,有的做水平悬垂臂屈伸;同样练俯卧撑也考虑抬高手的位置或抬高脚的位置的俯卧撑,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三、融洽师生关系,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关系,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

(一)重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以健康为目标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实践,上课提倡教师精讲让学生多练,例如:用启发诱导法教学,由教师提出任务,启发学生去探求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感性认识,又让学生在对动作的体会中创造性地掌握动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的目的。

(二)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喜爱的球类、游戏、比赛等形式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目的,与其强迫学生长时间进行枯燥无味的耐久跑,不如让学生多参加自己有兴趣的又同样有健身价值的球类等运动。当然即便是进行耐久跑教学,也可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越野跑、定时跑、让距离跑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多练自己兴趣的能经常坚持的运动项目,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这既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四、加强教法研究,打造高效课堂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按性别分组,还可按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的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等多种形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一)发现法。这是由教师提供一些线索,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发现和完成教师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1.教师提出掌握某项教材的要求,学生通过思维,对教师提出的线索作出积极的反映;2.在学生掌握某项教材遇到困难时,教师可给予适当启发,使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或相互的力量)达到教师的要求;3.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可以采用个别引导,成对引导或大组进行引导。

(二)启发诱导法。这是由教师提出任务,启发学生自己去探求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达到教师的要求,最后由教师提供正确答案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1.在授新课时,教师提出要求,但不讲解,也不示范,以激发学生思维为主;2.可采用多种手段提示、正误对比、短时间讨论等进行启发。正确的示范和讲解尽可能让学生去做,最后由教师给以正确的答案――也就是本课新教材的要求;3.当学生学会新教材时,可采用竞赛法,循环法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把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人格,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发展学生个性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分析,注意加强学生思想中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创造性等方面的个性的发展,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想中消极的、落后的、自私的、不健康的个性加以改正和克服。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九菊.个性与发展[M].安徽:安庆科技出版,1998.

[2]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李薇,李进.体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万云英.学校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5]朱书祥.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4)

[6]沈晓旺.论体育兴趣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5).

[7]陆颖.体育教学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J].体育教学,1997,(2).

上一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学习有价值的生活数学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解“真正的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