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再思考

时间:2022-04-01 02:33:35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再思考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关系着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他们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所以,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文中简单论述了我国目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策略方面说明了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单纯是书本知识教学,而且还是生命教学。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品德教育;问题;思考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乎学生对生活与生命的认识,所以说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一种生命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正处于转折时期,因此,在中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与目的地认识水平,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进而使他们健康成长,所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问题

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理念是育德为先,育人为本。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育目标理想化

在学校德育教育方面,一直以来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只是单纯地从总的教育目标出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将思想品德教育过于理想化。在教育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是大而空的进行教学,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最终致使思想品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

2.教育内容抽象化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脱离学生的年龄特点,致使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概念和道理。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长期以来,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这也就背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

3.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化

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着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缺乏灵活性,不注重学生的自我领悟与体验,而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将思想品德教育变成呆板的说教式教学,所以,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二、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策略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教学情境,运用教学理论将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1.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角色,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课堂氛围感受生活。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渴望别人理解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条件,从情感上让他们感受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意义。

2.创设激励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抽象化,致使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思想品德极其枯燥、乏味,所以,他们在课堂上只是形式性地学习,在内心深处根本不情愿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创设期望的课堂

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通过一些事例感染学生的情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鼓励的眼神或一句鼓励的话语也会影响学生自我观念的改变,日积月累,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力量和信念,从而达到教师的期许。

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观念的形成与改变,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所以说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还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从而提高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关乎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变化,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明确教育目标,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不仅对思想品德教育课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珍爱生命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张小秋.试析当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导刊:上旬版,2012(6).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城关镇中学)

上一篇:班主任应如何培养和使用班干部 下一篇:浅议主活动任务课的目标任务设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