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31 05:53:31

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的教学课堂必须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正确指导,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钻研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之前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的观点转变为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主动探索的教学理念,并且在这样的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几次的教学改革后,历史教学的现状还是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模样,仔细研究出现这种不理想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想要让教师彻底地将教学思想全部发生转变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则是教师会追求一时的教学效率,只能看到眼前的效果,不能够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活动,学生没能够接受全面系统的能力培养,从而也让学生养成了“吃现成”的不良学习行为,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钻研习惯。我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也经历了很多次的历史教育改革,在其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也认识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优势。以下就是我对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做出的一点分析。一、教会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探索和掌握的方法学生准确地对课本中给出的知识进行探索和掌握能够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不但会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明显增大,也能够保障学生其他学科的顺利研究和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掌握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对于课本知识探索和掌握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我们也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钻研和归纳知识点及概念的记忆方法学习的高效性需要学生具有快捷的知识获取能力,能够对知识进行持久性记忆,而且当需要时还能够将其准确地再现出来。对于初中历史的每一部分来说,知识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知识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记忆方法和规律,对知识进行合理的加工和处理,这样才能够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使自己的学习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自己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正确地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形象化,寻找到各种不同知识记忆对象的最佳识记的技巧,而且能够与同学进行交流和促进,加强和深化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二)能够准确地把握知识的基本要领初中历史知识中每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会将其发生的背景、事件的详细经过以及事件的深远影响讲述得十分清楚,而这些知识也正是考试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对于这些内容的记忆一般情况下学生自会选择死记硬背,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生硬地装进脑子里面。虽然也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但是在这样记忆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历史学习的枯燥和繁琐性,失去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动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把这些繁杂的知识点通过信息加工和处理使其变得简单、有趣一些,把需要记忆的知识中一些关键要素提取出来,学生记清这些要素就能够将知识全部串在一起,这样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例如,我们可以在需要背诵的段落中画出一些重点句子,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段落的大概意思、中心思想,然后再按一定线索将知识进行重组,形成清晰明确的知识框架,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加系统和简便地记忆和掌握历史知识了。(三)能够将历史知识正确、系统地加以掌握初中历史知识的关联性十分大,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都不是彼此孤立单独存在的,这些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从而共同构成了历史学习的整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把握知识之间的微妙联系,只是单独地记忆那些零散思维知识点,就会容易出现知识点的丢失或记忆不深刻的现象,这样就不能够保证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历史知识了。相反,如果学生能够找到相关的专题线索,把那些零散的历史知识通过这个主干线索串联在一起,从而更加系统地理解、记忆历史知识,就会简化学习过程,即便出现某些知识点的暂时遗忘,也会慢慢通过主干线索回忆起来。这种系统化分析的学习和记忆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和精华。二、加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和深刻理解教材传授的知识并是不简单地停留在文字表面的含义,需要教师和学生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想象才能够将其内在包含的知识呈现出来。而且历史知识之间有一定的密切联系,其他学科也有一定的关联,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要能够与其他知识进行相关的综合。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挖掘来提高自己全面深刻理解知识、掌握教材的能力,以便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教材的深入挖掘包含着对教材隐形知识的发掘、对历史事物顾虑和本质的探究、对学科内的交错联系进行积极的钻研以及主动探索各学科之间的关联。很多教材中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都能够反映其他部分知识的主题,而这个现象却不是显而易见的,这个隐藏性的知识需要学生进一步的深入理解,然后将知识进行相关的迁移。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由事件的表象探索出事件的属性和本质,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本质含义和具体意义。对于学科内和学科之间的练习的积极探索和开发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学习能力。三、培养学生用历史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能够在考试和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历史知识的运用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各种历史考试中能够轻松地解决每一道试题,最后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也是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检测学生历史知识学习效果的普遍运用手段。另一方面就是借助学过的历史内容来解决和指导自己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借助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给自己指明正确的方向。这也是历史学科学习的最终目标。四、敢于钻研,大胆质疑,培养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课本就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少有学生能够对教师传授的和课本中的知识产生疑惑,也就是说,在学生的脑海里这些就是“权威性”的知识材料,都是正确无误的知识。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些“权威”在知识的讲述和呈现过程中都会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错误,而且自己并不知晓。想要有效地避免这种不好的现象,就需要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知识产生质疑,并且大胆地提出来,共同进行钻研和探究。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学生学到知识的正确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钻研的能力。综上所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靠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钻研、概括和探索来逐步形成。当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和钻研,默契地配合学生进行学习和提高研究能力。(责编 张亚欣)

上一篇:浅议形式多样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下一篇:谈课堂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