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策略

时间:2022-03-31 03:45:50

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策略

【摘 要】一个人在大学时期所经历的教育对于其本身心理发展、生理发育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一个人的意志和品质也在大学时期慢慢地形成,所以说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培养非常关键的时期。本文笔者结合自身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论述了大学时期的体育教育对大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 意志品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045-02

众所周知,意志是一种为了完成心理目标的奇特的心理活动,意志的强弱对于一个人能否完成预定的目标以及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面对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要想更好地把握住这些机遇战胜更大的挑战,除了全面熟练地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拥有强大的意志力,具有不怕吃苦、不怕艰难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因此,作为我国的高等教学机构——大学,必须培养出新世纪需要的人才,而对大学教育来说,体育课相对于其他课程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不像其他课程那么教条,是一种与学生自身的心理密切相关的教育活动,对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在大学体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收效也是非常显著。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中,大学生的学习内容较多,他们更多的是采用集体形式在课堂或教室中学习各类课程,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的教育,只能是对传统教育方法加以改良,却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因此,学科课程中的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体育学科,对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却有着别的课程所无法取代的作用,即它在特殊的空间、特殊的环境和情境中进行,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师生互动,以及大学生身体与智力上的共同参与,包括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改变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适时地开展意志品质的培养,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一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不足之处

1.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在我国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人们常把体育与智育对立起来,认为“体育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如果有一部分时间进行了体育锻炼,就会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加大,人们把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着眼于智力的发展,未认识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意志品质的培养的重要性。因此,体育教师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认为体育课就是“活动课”“游戏课”。

2.教学内容中意志品质教育因素挖掘不够

从体育教学的目标上来讲,人们通过体育锻炼使人整体的素质得到提高,在锻炼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最后达到能够熟练地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是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如果学生不能形成熟练的运动技能,体育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体育教学也就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身体运动,违背了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最初本意。实际上,要想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必须对这一项技能进行多次的练习,在多次的练习过程中体会其中的精髓。体育教师在讲授体育课程时,对于超越运动技能的所隐含的意志品质因素理解和挖掘不够,大学生在学习每一个运动项目时,对于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都有着其非常独特的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必须进行针对性的讲授,从点滴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3.体育教师对于课程讲授方法的选择存在很大偏差

陈旧老套的“管教式”和“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为了保证课堂的整体纪律、比赛的顺利进行,大学生接受的教育往往是规定好的,往往是强迫性的。最后,意志品质的概念是众所周知的,所以课堂上单纯地讲授其概念作用是非常小的,如果采用这种形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

4.体育教育的课堂环境相对较差

体育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相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在教

室内,集中安静地听课学习而言,体育课的教学环境是相对变化较多而且有很大的随机性。但是,在室外开展的课堂教学容易受到较多因素干扰,有的环境因素对培养意志品质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会给教学造成阻碍。体育课中以情换情,以情育情,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每节体育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所以,更加要求教师物尽其用,精心设计,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同样,在有限的教学环境中,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培养意志品质的环境也是对教师提出的一个现实的、严肃的问题。

5.学校因素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所配置的体育器材还远远不够,这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注意到体育对自身的影响。但是经费、场馆设施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经费是保障体育教学的必要因素,调查显示吉林省高校的体育经费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体育事业专项拨款、学校体育教育拨款、学校体育部门创收和企事业赞助。虽说国家这些年来在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经费的总额,但远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并且在体育方面的经费投入较少。

二 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策略

1.大学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中的弊端,根据新时期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深刻地掌握新时代全面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于大学体育课程的目的要正确地把握。同时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体育教师,在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同时,也要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处理好教学内容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完成教学任务。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所长。作为体育教师,要避免传统陈旧的“说教”,防止把体育课堂教学变成单纯的理论教育课,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意志品质教育的直接参与性和各种体育运动内在的育人作用,灵活多样的组织方法是提高学生锻炼积极性的关键,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体育运动的方式,间接地达到培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于体育运动之中。大学体育教师要以最佳的方式向大学生讲授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中包含的意志品质教育因素,并帮助大学生将这些因素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

2.大学体育教育应该充分地营造出宽松的氛围,以便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自然条件、教学环境、体育器材设备对大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可用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严寒、酷暑、风雨等恶劣的天气对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中适当地加以利用。但是教师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前应对大学生的实际身体条件以及实际的教学设施环境有着充分的了解,同时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到井然有序地进行。同时对于环境的变化做出正确的预测,然后对体育教学做出合理有效的调整。一定要做到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3.及时纠正大学生中存在的对体育锻炼认知的偏差

由于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都是经过体检的,说明大多数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是比较好的,所以教师应该切实地纠正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应该鼓励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对于身体条件稍差的学生更应该加以重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针对其实际制订相应的体育训练计划,慢慢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在体育锻炼当中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4.大学体育教师要进一步对所教授的课程进行深入的学习探讨,从中提炼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因素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程度不断加深,体育教材中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相对于原先的课程有了很大的不同,新教材中加入了很多崭新的体育器材,所以大学体育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学习探讨,对与原先不同的部分,认真分析和总结其中的不同,从中提炼出培养意志品质的因素,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5.大学生的健身教育不仅仅只在课堂上进行,学校应该把健身教育推广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学校课程的设置应该把德、智、体育统一起来。在学校内部不能仅仅强调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也应该说明体育教育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健身思想意识,促使他们“终身体育观”的养成。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校报、宣传窗、校园网等宣传手段,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优化体育教育环境,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认识到体育的价值,最终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充分发挥学生联合会、社团和单项运动体育协会的作用,每年给予一定经费或体育器材的资助。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如体育文化节、体育知识抢答赛、对抗赛等。学校每学期组织两个以上的群体性比赛项目,促使各教学单位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以竞赛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

三 结束语

大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但是一个人意志品质的培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它是一个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教师以及学生本身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应该加强锻炼。在培养意志品质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上一篇:语文教学创新 下一篇: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