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与消费率关系实证分析

时间:2022-03-31 04:35:25

产业结构与消费率关系实证分析

内容摘要:产业结构与消费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内在的联系。本文用1991-2009年我国30省份的数据进行的研究显示,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和政府等消费率的变动对三次产业具有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提高城市居民消费率最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具有最明显的正向引导作用;农村居民消费率变动对第一产业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 消费率 经济发展水平 面板协整

“调结构”、“促消费”是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要的经济任务,此次金融危机之后,这两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吕铁、周叔莲,1999;简新华、叶林,2011;杜传忠、郭树龙,2011;等)。而在消费方面,消费率过低、消费需求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消费和产业结构会有不同的特征(钱纳里、赛尔昆,1988),而且二者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消费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个是既定收入水平下消费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消费需求的规模,进而影响产业结构,有研究表明“提高1个百分点的消费率可以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26个百分点”(彭志龙,2007);另一个是消费结构的变化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侯志阳、戴双兴,2001;杜传忠、郭树龙,2011)。学界对于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而对于消费率和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目前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实证研究上,对消费率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都没有统一的认识。

在理论研究方面,李新家(1987)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消费率和产业结构的关系,国家的消费水平(合理的福利目标)和经济约束(资源约束、技术约束)共同决定了一国的产业结构。尹世杰(2011)也指出不是消费结构去适应产业结构,而应该是产业结构去适应消费结构,以消费结构升级去引导、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实证研究方面,钱纳里、赛尔昆(1988)通过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发现: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消费率很高;工业化过程中国家要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消费率下降;工业化后期的产品供给已经很丰富,经济增长主要受市场需求的约束,因此刺激消费、扩大最终需求是宏观调控的重点;高收入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处于成熟阶段,消费率在高水平上趋于稳定。

从已有的研究看,对消费和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大多是探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对消费率和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具体针对我国消费率和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更少。此外,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消费和产业结构存在悬殊的地区差别,使用国家层面总量数据难免会掩盖地区经济不平衡性问题,可能会使得结论不够准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利用1991-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单位根、面板协整等方法研究消费率、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消费率、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经验性证据。

变量选取与测度

不同省份的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有区别,它们基于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所以各自的产业结构反应了它们在我国经济中产业意义上的专业化分工。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是巴拉萨(Balasssa)提出的用于测算一个国家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指数,可以定量地描述一个国家的各个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RCAij=(Xij / Xj)/(XiW / XW)

其中,Xij表示国家j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Xj表示国家j的总出口值;XiW表示世界各国产品i的总出口值,XW表示世界各国所有产品出口总值。

(一)产业结构的测度

借鉴RCA设计思路,构建地区经济产业结构比较优势指数IRCA,用以反映各个省份在三次产业上的比较优势:

IRCAij=(Yij /Yj)/(Yi /Y)

其中,i=1,2,3表示第一、二、三产业;IRCAij表示省份j在产业i上的比较优势,Yij 表示省份j在产业i上的产值,Yj表示省份j的GDP,Yi表示该国产业i的产值,Y表示该国的GDP。当IRCAij=1时表示省份j在i产业上既不具有比较优势,也不具有比较劣势;当IRCAij>1(

(二)消费率的测度

和产业结构测度指标类似,借鉴RCA指数设计思路,构建消费率的相对强度指数CRCA来测度各个省份的消费率。我们这里的消费率是消费量去除GDP的值。

CRCAij=(Xij /Yj)/(Xi /Y )

其中i=1,2,3时分别表示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政府的消费;CRCAij表示省份j群体i的消费强度,Xij表示省份j群体i的消费总额,Yj表示省份j的GDP,Xi表示该省群体i的消费总额,Y为国家GDP。我们用TCRCAij表示省份j相对于全国水平而言的消费状况。当TCRCAij=1时表示省份j群体i的消费强度与国家的平均水平一致;当CRCAij>1(

(三)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

采用RCA的思路,构建地区相对经济发展水平指数DRCA来衡量地区相对经济发展水平:

DRCAj=(Yj /Pj)/(Y/P)

其中,DRCAj用来表示省份j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低,Yj表示省份j的GDP,Pj表示省份j的人口,Y为国家GDP,P为国家总人口。当DRCAj=1时表示省份j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家的平均水平一致;当DRCAj>1(

数据平稳性及面板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LLC检验、Breitung检验、IPS检验、ADF-Fisher检验、PP-Fisher检验等5种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CRCA1、CRCA3未通过任何平稳性检验,一阶差分后均通过1%水平的平稳性检验。其余的变量水平值通过了部分平稳性检验,但难以认定是平稳的,不过其一阶差分几乎都通过了1%水平下的平稳性检验。因而所有变量是一阶单整的。

本文选取Kao检验、Pedroni检验等方法对变量间协整关系进行检验(见表1)。

在Pedroni检验中,panel ADF和Group DF的检验效果是最好的,Panel v和Group rho效果是最差的,其他的效果居中。表1表明,在10%显著性水平下,甚至说在1%显著性水平下,所检验的几组变量可以认为是存在协整关系的。

模型及估计结果

以产业结构比较优势指数为被解释变量,把不同群体相对消费强度和不同地区相对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1)

进行面板数据最小二乘估计时,根据面板模型Hausman检验来确定式(1)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或混合效应模型。结果如表2所示。

从IRCA1的估计结果看,DRCA前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第一产业的比较优势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农村居民消费强度的提高会增强第一产业比较优势,城市居民消费强度的变化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不显著;从系数的大小看,农村居民消费强度系数比城市居民消费强度系数大得多,说明农村居民消费强度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更大,而且农村居民消费多属于和第一产业关联大的“基础性消费”。政府消费强度的增强会降低第一产业比较优势,政府消费是政府为了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必要支出,其主要内容是工业品和服务。社会整体消费强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是因为第一产业提供的是“基础性需求”,当温饱问题解决以后,这种“基础性需求”不会随居民消费水平的显著提高而持续性同比例提高。

从IRCA2的估计结果看,DRCA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这和我国的经济现实相吻合。CRCA1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而CRCA2的系数为负,说明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居民的消费是被抑制的,而政府消费的增强会提高第二产业比较优势。

从IRCA3的估计结果看,DRCA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第三产业比较优势也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但是从系数的大小看,经济发展水平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并不如第二产业明显,这是因为我国30年来的发展是一个快速工业化的过程,第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并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城市居民消费率的提高会显著增强第三产业比较优势;而CRCA1未通过显著性检验,CRCA2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城市居民消费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更大,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消费多属“基础性消费”,而城市居民消费多属“舒适性消费”,城市居民对第三产业的需求更大;进一步分析,城市居民消费强度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很大,提高城市居民消费强度对优化产业结构具有最明显的正向优化作用,即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

结论

本文借鉴RCA指数的思想,构建地区产业比较优势指数、地区消费强度指数和地区相对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作为地区经济相关变量的衡量指标,对我国将近20年的消费率、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如下结论:

从消费群体来看,城市居民消费率的提高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最明显的正向引导作用。在当前我国必须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的背景下,应该着力促进城市居民消费,扩大我国中产阶级群体。

其次,从农村居民消费率变动对三次产业的影响看,农村居民消费还处在一个“基础性消费”的阶段,和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农民并不富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比提高其消费率更为重要的事情。最近几年农村居民消费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强化其对第二产业需求的同时,也会逐渐增加其对第三产业的需求。

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比较优势明显减弱,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明显提升,而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提升并不明显,说明我国还处在工业化的阶段。而要优化产业结构,需要逐步建立起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这也正是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努力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彭志龙.提高1个百分点的消费率可以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26个百分点.统计研究,2007(1)

2.霍里斯·钱纳里,莫伊斯·赛尔昆.经济发展方式:1950-1970.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上一篇:对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及策略 下一篇:企业要统筹兼顾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