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诌议

时间:2022-03-31 04:31:43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诌议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探究活动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科学实验活动。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提供学习的资源和器材、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做。只有在实验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才能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感悟科学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兴趣培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探究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也是学习的目标。没有探究,就不会发生科学学科的学习。科学课的教学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提供学习的资源和器材、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做,让学生从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人手,亲自观察、实验、记录、整理信息、讨论交流。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才能发展他们的科学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理解科学的含义,才能真正做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而在科学教学中,在探究活动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就是科学实验活动。笔者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实验方式的探究性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正确认识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努力培养科学学习兴趣和态度

许多教师在小学实验教学中,都有同感:小学科学课,孩子都喜欢,可不好上,难上好。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一开始学生往往急于动手,抢着做,不一会儿就没啥兴致,缺乏持续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活动凌乱,学生有任务的做实验,感兴趣的看实验,没任务没兴趣的不是看就是耍或是闲谈做其他事;设计不严密,学生不按规定操作,实验结果出不来,学生兴趣调动不起来;只对结果感兴趣,对过程没兴趣。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以下两点。(1)缺乏对实验教学全过程的重视与认识。实验教学不是学生开始操作才开始,而是在材料的准备,活动的设计就已经开始了。(2)缺乏对学生兴趣激发与掌控的策略。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呢?1.教师要精心准备和设计实验一方面,实验过程的设计要合理,内容要充实而又不偏离主题;另一方面,实验的各个环节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情感上要把握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探索欲的持续渐进。2.从问题、现象入手提高课堂兴趣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问题、现象绝大部分都是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可以把一些不易发现或展现的问题、现象,运用技术手段呈现出来(如图1、图2所示),就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在《火山与地震》一课中,将火山爆发与地震时的情景通过视频形式展现出来,再让学生进行模拟火山与地震实验时,学生的兴趣就更加浓厚。3.材料选择多样化、生活化、趣味化在科学实验中,除了问题、现象能吸引学生的视野外,实验材料的选择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许多教师为了图省事,往往选择实验室有的、准备好的材料。实验时,发给大家,学生按照教师说的机械操作。其实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不是要让学生做木偶,进行机械的操作,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研究,还包括对实验材料的充分了解以及准备和设计实验。因此,一方面,由于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在准备实验材料,验证这些假设,实验材料不应当单一,而应是多种多样的;另一方面,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同时,材料的选择不只是教师的准备选择,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材料的收集整理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如在《声音》一课的教学实验中,笔者就充分发动全班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如塑料袋、矿泉水瓶、橡皮筋、竹片、叶子等,整理后用来作为实验时的材料。这样一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升起来了。同时,哪些可以用来作为实验材料,我的材料如何运用才能保证实验成功,我要如何向大家演示、解说实验过程?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学生就完全融入实验活动的全过程中了。4.构建互助合作实验小组,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实验时)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也积极倡导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学生在知识、习惯、心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另一方面,科学实验的全过程需要多人参与、互助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构建合理的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让组内每一个成员各尽所能,互助成长,有事可做。同时还能增进学生之间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在小组中,组长负责组织大家进行实验的设计与实验的组织分工;材料员负责材料的整理;操作员进行操作示范;记录员负责记录;汇报员负责汇报解说。而在材料的收集等全过程则是要求所有成员参与的。这样,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实验的全过程,每个环节、每个人也有各自的任务,同时,在小组获得成功时,每一个成员都会为此感到荣耀,一举多得。

二、重视实验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探究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是一门探究性学习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探究思维能力。因此这一目标应贯彻到科学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下,大胆假设、探究、实验、验证,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科学的奥秘,使逻辑推理、探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如在《浮与沉》这一课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在不同的2杯液体中放入2块非常近似的土豆片时,出现了不同的现象。交换土豆片,结果和前一次一样。学生就产生了疑惑: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这个杯子里土豆片会浮起来,而另一个杯子却不同?这时,善于发现的学生就会说:“肯定是杯子里水的问题?”“为什么?”“影响土豆片沉浮的只有土豆片自身和水,土豆片几乎一样,而且我们还交换了位置,这就充分说明是水有问题。”“是盐水,浮的那杯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多数学生也跟着那么认为。这时,笔者问:“你怎么能确定浮的一杯水肯定是盐水呢?”谨慎的学生就有些犹豫了,胆大的学生就说:“盐水是咸的。”“不明液体、食物能不能随便品尝?”“不能。”“我们可以把它烧干,烧一烧看有没有盐的晶体。”“这个办法可行,不过不是全烧干,是取一些烧干。”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干盐水,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也有的小组直接调制了一杯盐水进行证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探究、推理、质疑、归纳等过程,学会学习,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小学科学课是科学教育的启蒙课程,主要在于引导孩子在观察周围生活中,认识身边常见事物所包含的科学知识,所以学生觉得比起语文、数学、外语课压力小得多。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心十分强烈,而科学课中的一些内容又是其他书本上没有的,是平时他们想知道的,而且还有那么多好玩有趣的活动,这一切对孩子们都有吸引力。这些既是孩子学好科学十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学生常常会有一些“胡思乱想”,对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有的学生在操作实验时会偏离内容,随便摆弄实验仪器。其实,这些都是他们的天性。越是遇到这种现象,教师越不能生气,越要保护孩子的这份好奇心,不轻易否定他们的想法,多多表扬他们,多演示、多讲解,做好引导工作。例如,在《我们周围的动植物》一课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大树。教师就要做给他们看怎样看、怎样用手摸、怎样测量、怎样运用拓印等手段认识大树。既要引领着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保持对自然现象探索的兴趣,这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有人说:“教师在认识上向前迈进一步,教师对科学、对教育、对学生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所以,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是好事。教师要善于发现,多留心课堂一些细小地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四、结束语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从兴趣人手,精心准备,创新教学方法,开发课程资源,放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回春.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48-250.

[2]王超.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5):146-147.

[3]王俊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4(4):43-46.

[4]张海涛.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效率的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6):56-57.

作者:张耀华

上一篇:转基因猪育种的小鼠模型研究 下一篇:磁性纳米粒子制备在转基因大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