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谈

时间:2022-03-31 02:57:44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谈

[摘要]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得到体现。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面临新的困境,英语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练大学生的胆子和做实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新课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新趋势,但也给毫无英语基础的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如果英语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方法教学,则远远不能达到要求。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套适合农村学生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小组竞争教学法,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把班级“做小”,提高学生的参与面

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区学校,英语学习的条件和氛围都相差甚远。但是,也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班级成班率低,城市学校往往一个班有七八十人,而农村学校只有五十人左右,这便于把班级做小,把学生根据好差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分成七八个小组,通过组内演练、分组竞赛来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做浓班级学习英语的氛围。如果一个班级有42名学生,按照每6人一个小组,把他们编成七个小组,每个学生自取一个英文名,各小组内每两之间又结成搭档关系,以便上课进行英语操练。如教师在讲完“ Do you like English ”之后,让各小组分别进行对话,运用所学的词汇按照“ Do you … ” 模式进行反复演练,然后把他们演练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就能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真正能主动融入教学的不到50%,更多的是充当“局外人”的角色。采用小组竞争法后,学生参与率几乎100%。

二、把学生的胆子“做大”,增强竞争性

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区学生胆子普遍偏小,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也较弱。这一点,越到高年级越显得明显。笔者认为,小组竞争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些弱点,使他们在一次次的小范围演练中逐渐胸有成竹,把胆子“做大”。首先,分组时可按照自愿的原则,使性格相投的学生结成搭档。这样,他们在开始练习英语口语时就毫无障碍。其次,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竞争的模式,能使他们在类似游戏的挑战中形成学习的好习惯,在增强集体荣誉感的同时培养他们对学习的挑战性,在竞争中锻炼学习英语的胆量。如首先给出一个句子:“My brother likes football.”要求各小组模仿这个句式造句,各小组逐个派出选手说出或写出自己的句子,又多又正确的组为获胜组。再次,每个小组任命一名组长,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负责本组同学的听写、作业收集与批改、带读等工作,通过组长岗位的锻炼,使他们英语学习的胆量增大。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班上学生英语学习胆量会明显增大,特别是英语口语、听力、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显著提高。

三、把运用英语的能力“做实”,注重实用性

不管是多媒体教学,还是其他各种开放式教学,最忌讳的是“看起来热热闹闹,听下来毫无收获”的花架子。成功的教学方法必须有操作性、实用性和长期性。为避免走入教学上“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应该在分组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每天给小组一个硬任务:或是几个单词,或是一种句型,或是一段对话,让他们带着任务进行训练,根据分组竞赛结果每天评出一个“擂组”,并给“擂组”记上相应的得分。不仅如此,每周还给小组提出一个“周任务”,根据每周学习的重点,要求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一些情景,将本周所学内容(包括单词和句型)用情景对话的形式说出来,用短文写作的形式写出来,并依此评出“周冠军”。如在讲完七年级unit 9后,要求学生在调查基础上以“My friend’s family”为题完成一篇小作文。为了便于学生训练,设置的任务尽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具有灵活性、可比性的特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为主动,有目的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上一篇:将情感体验融入初中音乐教学 下一篇:初中思品教学应“读、讲、议、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