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3-30 02:41:55

浅谈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 要: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数学交流要遵循平等交流原则、互动交流原则、反思流原则、评价式交流原则。“交流”就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与情感的“传达”与“沟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合作操作,考验学生的交流能力。联系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小学数学交流能力才会得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才为“活”起来。

关键词:数学交流; 能力培养 ; 互动 ; 反思

一、 问题原因分析

(一)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思维能力中指出,“要求学生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解决问题能力中“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在阐述能力培养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和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善认知结构,获得情感交流;交流作为一种数学活动,它同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一样,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积累合作交流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交流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对自己已有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形成主动学习。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教师、学习伙伴和其他人)的讨论、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知识(信息)必须以语言为载体才便于传输交流。进行信息加工的的心智活动,如果只停留在动手操作,不加以分析、概括,那么是肤浅的。具体的操作只有通过语言进行表象加工,再通过抽象的认知过程才是认知的全过程,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真实世界中,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怎样才能发挥作用,学习者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是基于学习内容来设计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习者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观念性理解。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以专门的讲授为主,转化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为主了。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中的说只是教师的“独白”,几乎没有学生的声音,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在一些课堂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学生能熟练地解题,就以为达到了教学目的,却忽视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最后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思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是语无伦次、毫无条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有些教师注重数学交流,动辄小组讨论,但形式化比较严重,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课堂数学交流意识淡薄。学生本身缺乏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愿望,课堂上很少与人讨论,不愿意发表自己意见,因此形不成小组意见,达不到学习共同体的愿望。此外教材编写缺少课堂数学交流的题材。尽管教科书是为学生编写的,但在考虑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方面还做得不尽人意的。所有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着数学的教与学。为实施新课程提出的“数学交流”新理念,就必须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交流缺失现象以及改进的策略进行深刻的反思。

二、探讨策略

(一)概念的界定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信息社会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交流能力是指通过数学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形成的思维和结果。其中的数学交流是指运用表达数学概念、关系、问题原理、方法、思想的数学语言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注重运用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来进行交流。数学交流重在运用数学语言对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进行多元多向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从中培养合作创新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交流,端正交流动机,提高数学交流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课堂数学交流,可以减轻心理障碍造成的不利影响,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成能力。因为数学能够用非常简明的方式,精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在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数学交流的要求日益增高,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数学交流的重要性也应该得到重视。

(二)课堂活动的原则

1、平等交流原则。目前小学生渴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正当要求,也是激发学生积极交流的原则。这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课堂的民主气氛。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反馈信息,注意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贯彻这一原则,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作为学生交流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交流到数学交流中去,做“学生式的教师”。在交流中要尊重彼此的观点,鼓励并欣赏见解的独创性,追求共识但不强求共识,师生、生生之间都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交流中的差异、尊重差异的存在。

2、互动交流原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交流会产生师生互动师生双方都是交流的主体,在掌握新知识,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观念中,有意识地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必须以一个“互动”角色的身份和教材“交流”,而不应机械照搬,在充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了然于胸,尤其要重视对教材例、习题的功能的挖掘,对其隐含的“变数”要心中有数,这样在学生出现独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即“变数”)时,便能应对自如。互动交流突出双向互动,即生生、师生间有互助、互联、互促,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和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上一篇:20kV配电网规划基于负荷预测的研究 下一篇:变式教学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