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下的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时间:2022-03-30 01:48:27

浅谈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下的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摘要:当代高职高专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父母的淡漠养育之恩教师、学校的培育之恩和社会的关爱之恩三个方面,这种缺失主要归因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存在不足。为此,在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进行感恩教育应成为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生 感恩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高职高专大学生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助于他们学会爱,懂得感恩,健全情感。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独生子女逐渐增多,不少大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人人为我”的思维定势,缺乏感恩之心。而作为高职高专大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提出感恩教育得方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高专大学生感恩缺乏的主要表现

1、对父母情感淡漠,不尽孝道

百善孝为先。但是,部分高职高专学生情感冷漠,不能理解父母的期望,忽略父母的感受。我校曾对2010级30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过家庭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包括:学生每周与父母通话频率、涉及话题内容、是否知道父母生日、每年记得父母生日等方面。数据显示,10%左右的学生与父母保持每周通话,而其中80%谈话内容涉及钱,45%的学生知道父母的生日,仅有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这些数据都集中体现了当代高职高中生普遍存在思想情感冷漠,孝心缺失的问题。

2、对老师教育之恩,淡漠如水

从古至今,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也体现了中国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的道德风尚。老师为了学生成人成才付出了辛勤劳动。可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见老师不打招呼、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课问不擦黑板等等现象都已不再令老师感到稀奇与惊讶。部分学生把学业中取得的成就完全归结为个人努力的成果,无视老师的默默付出。甚至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恶意拖欠学费,忘记了“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铮铮誓言。

3、对社会的关爱,缺乏回馈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卧冰求鲤”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然而当代大学生在涉世初期,大都存在思想狭隘,处理人际关系时冷漠、自私,世故,对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无视,没有回报意识等一系列问题。大部分学生在择业时都希望留在大中城市工作,而不愿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艰苦地方、边远山区和基层去,这也是缺乏服务意识,缺乏回报社会的热情的体现。

二、高职高专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

如今的高职高专大学生多数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可谓是有求必应,不管是否合理,以唯恐子女饿着、冻着、委屈着为宗旨。另一方面,大多父母又存在补偿心理过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的问题,总是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和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大学生就成为实现父母愿望的工具。他们对孩子的期待,集中体现在家长在生活上包揽孩子的一切事务。很多父母的口头禅是:只要你好好读书,家里的事情不必你操心。父母的过分溺爱就使得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子女也不会对父母所给予的一切萌生感激之情。

2、学校教育存在功利主义,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

近年来,由于受就业压力的影响,高校的教育存在功利主义。在功利主义的指挥棒下,学校教育围着升学和就业团团转,存在重科教不重德育,崇尚技术教育却忽视人文教育的问题。在高校里,专职的德育教师很少,且衡量学生的准绳一味盯着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内在素质。这种教育模式部分程度上也导致了学生“有才无德”的现状。学校对他们的感恩教育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学生没有受到足够的感恩教育,未能形成强烈的感恩情感。

3、社会教育存在缺失,社会教育变为欲望和功利的工具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一方面造就了人们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使社会泛起了“人际利用、物质利益才是生存之道”的不良思潮,这也直接导致了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外,网络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因素,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垃圾场。大量的健康的、不健康的信息在其中碰撞激发,从而导致各种不健康的甚至是反动的东西污染了高校校园。

三、高职高专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感恩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学校教育的教学环节,把感恩作为高校一堂必修课,纳入课堂。其课堂教育的形式内容如下:

1、启发学生形成识恩、知恩的意识

感恩教育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理所当然。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帮助,乃至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春华秋实,这一切,都应视为“恩情”。学生思想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捕捉、感受生活中处处渗透的恩惠,启发、帮助学生发掘这些或大或小的恩惠的价值所在,让学生时刻对身边的人、事和物心存感激,形成“一切是恩赐”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识恩”“知恩”意识。

2、挖掘传统感恩文化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充满感恩情怀的佳句,至今仍然广为流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人们的民族精神、滋养人们的灵魂等诸多方面都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对高职高专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深厚的土壤。

3、采用“音乐和电影课堂”寓教于乐

不断发掘流行音乐和电影中蕴藏的感恩思想,将对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贯穿于歌曲传授和电影新生的全过程,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娱乐生活中去;如学唱《感恩的心》、《大海,大海》、《一封家书》、《常回家看看》、《念亲恩》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欣赏《漂亮妈妈》、《妈妈再爱我一次》等电影让学生在生动、快活的音乐和电影课堂上感受教育,让他们不忘感恩,在成长进步中牢记报恩。引导他们对自身的角色正确定位和成长历程进行思考,使他们认识到:无论是父母给予的生命、朋友给予的友情还是教师给予的智慧,这一切都是恩情。

4、利用“榜样”影响和感召学生

榜样教育法,也叫先进典型教育法或示范教育法,它将抽象的说理变成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来进行教育,从而激起人们感情的共鸣,引导人们学习、对照和仿效,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榜样教育法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对大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高尚情操培养,善于把感恩之心升华为敬业精神,用自身的形象去影响感染学生,让他们耳濡目染;并且利用古代和现代的榜样,如如讲诉“全国劳模方永刚”和“当代雷锋郭明义”的相关事迹去影响和感召学生,进而形成更立体化、更深层次的感恩意识,并慢慢进行效仿。

5、深入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感恩实践活动来检验感恩教育的成果,从而使学生的感恩教育常规化,避免形式化。以感恩父母为切入点,推行“三个一”活动,即算一笔“感恩帐”、写一封“感谢信”、替父母做一次家务事,在感受父母为家庭奔波劳碌的艰辛中激发心底的愧疚之情,让学生在感恩父母中激发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原动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恩,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结语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质。我们相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对感恩教育的认识的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感恩教育一定会更好地结合起来,感恩教育一定会成为新时期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上一篇:社区青少年道德教育资源探析 下一篇:对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