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互联网电视机制造商著作权侵权案与索尼规则

时间:2022-03-30 01:05:02

全国首例互联网电视机制造商著作权侵权案与索尼规则

摘要:本文在分析09年北京优朋普乐科技诉TCL著作权侵权案的基础上,介绍索尼规则的基本知识以及其在本案中的运用,探讨索尼规则对本案的影响,并且提出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互联网电视机制造商风险规避策略,以促进互联网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电视机制造商侵权;索尼规则;风险规避

1.前言

三网融合的出现标志着原本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各过各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彼此之间的相互准入,业务范围的相互交叉。在传统情况下,硬件制造商一般不会卷入所传播产品的著作权纠纷中,但三网融合的出现,却把硬件制造商拉入了著作权侵权纠纷的泥淖中。[1]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互联网电视机制造商。互联网电视机的出现曾被业界认为是“三网融合”的最佳范本,用户只需要在电视机端口插入一根网线,将电视机与整个互联网链接起来,消费者就能在电视机上观看整个网络提供的电视资源,并且根据自己的意愿下载电视资源。其给消费者带来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著作权保护问题。一些权利人认为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电视机观看的节目是未经其合法授权的,侵犯了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现实中最著名的案件当属全国首例互联网电视机制造商著作权侵权案——09年北京优朋普乐科技诉TCL案。

2.全国首例互联网电视机制造商著作权侵权案——优朋普乐诉TCL

2.1 优朋普乐诉TCL案情回顾

2009年,北京优朋普乐科技有限公司以侵犯网络信息传播权为由,将TCL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众源网络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国美电器等诉至北京第二人民法院,要求法院判决TCL公司停止生产、销售“MiTV互联网电视机”,停止传播涉案影视作品,赔偿经济损失共计50万元,要求上海众源网络有限公司等承担赔偿责任。北京优朋普乐科技有限公司认为TCL公司研发的具有搜索功能的“MITV”互联网电视机,通过内置芯片指定链接到特定的网站(本案指迅雷和PPS),而在指定网站上可以搜索出100多部版权归北京优朋普乐科技有限公司所有的影视作品。TCL作为硬件提供商未经版权所有人的合法许可就将其享受版权的影视作品提供给用户观看,其行为侵犯了北京优朋普乐科技有限公司合法的网络信息传播权,损害了其合法的著作权权益。2010年10月,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判决,法院认为TCL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对内容的选择、挑选、安排行为,构成了共同侵权,判决TCL公司承担共同侵权责任。这是北京第二人民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涉及互联网电视机的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新类型纠纷案件,也是互联网电视机制造商首次以被告的身份坐在被告席上。

2.2 案情分析

法院对优朋普乐诉TCL案进行法律定性时,将互联网电视机制造商即TCL公司的行为做了分解:其一是生产互联网电视机的行为;其二是为用户提供播放内容的编辑、整理行为。[2]对于互联网电视机的生产销售行为,法院认为互联网电视机这一技术产品“并不专门应用于侵权”,为此TCL公司并不因为生产制造的行为而侵犯权利人的著作权,此外“互联网电视机只是用于搜索、下载和播放的工具,并不特定用于侵权。”判决中的“不专门应用于侵权”“并不特定用于侵权”在一定意义上参考了美国“索尼案”中的“索尼规则”,也被称为“实质性非侵权用途”的基本内容。当然我们不能武断地判定该案法院的判决是完全意义的“索尼规则”的运用。在TCL案判决书中的“不专门应用于侵权”和“并不特定用于侵权,与“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比较,对于产品的要求明显降低。[3]从判决结果看,本案是在考虑国情,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的基础上对“索尼规则”运用的突破和演绎。这种将国外成熟法例运用到我国具体案件中的判决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3.索尼规则

索尼规则更多地以“实质性非侵权原则”这个名字被大家所熟悉。该原则是指当一个产品或技术被用于合法用途或非法用途, 非系产品或技术提供者所能预料和控制, 因而不能仅仅因为产品或技术成为侵权工具而要求提供者为他人侵权行为负责。[4]索尼原则是198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美国环球电影制片公司诉日本索尼公司 一案中就日本索尼公司是否应当为他人使用该公司生产的Betamax 录像机而实施得著作权侵权行为而承担“帮助侵权责任”时做出的认定。[5]在上世纪70年代, 日本索尼公司生产了一种名叫“Betamax”的录像机,并且在美国市场销售。依靠技术,索尼公司生产的Betamax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需求而录制电视节目。1976年,美国环球电影制片公司和迪斯尼制片公司以侵犯其著作权为由将日本索尼公司诉至加利福尼亚州中区地区法院,环球和迪尼斯诉称消费者未经合法授权而私自利用Betama录制其享受著作权的电视电影作品,其行为侵犯了他们的著作权。环球和迪斯尼要求法院判决索尼公司停止生产和销售Betamax,并赔偿损失。加利福尼亚州中区地区法院在判决中指出,如果该产品具有实质性非侵权用途也就是被用于合法的用途,即便销售商和消费者知道该产品存在被应用于侵权的潜在可能性,或是销售商和消费者将该产品用于侵权行为,也不能因此而推定该产品生产商就具有帮助侵权行为。在索尼案中,法院认为录像机具有的自由录制电视节目是为了个人使用方便的角度出发的,具有合法的不受争议的用途,因此不能认定索尼公司具有帮助侵权的行为。

但是TCL公司却没能和索尼公司具有相同胜诉的命运,北京二院在判决中认定了TCL构成共同侵权,并承担侵权责任。为何如此相近的两案件,结局却是如此大相径庭呢?

4.索尼规则在TCL案件中的运用

4.1 索尼规则的缺陷

虽然索尼规则对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其存在着不能掩藏的缺陷。在米高梅crokster案中索尼规则的缺陷被充分显露了出来。[6]在前两审中法院都严格遵守了索尼原则,但是美国最高院最后接受了米高梅的上诉,在产品没有实际被用于侵权的之外,最高院为索尼原则的具体使用上又加了一条标准“没有其他证据证明产品提供者有意他人侵权”。换言之,如果产品的提供者引诱他人侵权的意图已经达到了,则不能用“实质性非侵权原则”进行免责抗辩。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索尼规则的内涵被丰富。

4.2 TCL案不适用索尼原则

TCL公司以实际性非侵权原则进行抗辩。TCL公司宣称该公司生产的Mitv互联网电视机只是在传统的电视机上通过网线和互联网相连接,增加了搜索和下载的功能,实现了用户在电视机上进行在线观看的愿望,Mitv互联网电视机和“索尼案”中的录像机同理,都具有广泛的合理的不被争议的用途,是具有实质性非侵权用途的。法院的判决书中把互联网电视机的定性为“中性播放工具”,并且“不专门应用于侵权”“并不特定用于侵权”,这里的“不专门”“不特定”较“实质性非侵权”要求明显松懈很多。法院在判决书中借鉴了索尼规则。在TCL案中,其实也和米高梅案一样,反映了索尼原则的缺陷。在TCL案中,Mitv互联网电视机确实没有进行实际的侵权行为,但是TCL公司生产的Mitv互联网电视机存在着引诱他人进行侵权的行为,即为他人本案中主要指消费者侵犯优朋普乐所有的影视作品的著作权提供了便利。由于名为Mitv的内设芯片的限制,用户在进行联网搜索时,网页只能链接到制定的网站本案指迅雷和PPS,而不是整个网络的统一搜索。通过网站特定链接设置,用户可以在指定网站上搜索出100多部版权归优朋普乐公司所有的影视作品。[7]此外,TCL公司根据迅雷和PPS网站的影视资料建立了为消费者提供所搜索的影视作品的详细资料的“影音资料库”。从这里可以看出,TCL有限公司存在对消费者观看的内容实施了选择、挑选、安排行为,引诱消费者侵权行为的发生。Mitv互联网电视机不符合索尼原则的“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故TCL公司不适用索尼原则来进行免责。

4.3 TCL公司构成共同侵权

TCL公司的行为只构成帮助侵权的构成要件,承担共同侵权的法律责任。用户观看的侵犯优朋普乐著作权的影视作品存在于迅雷和PPS网站上,是由未知的第三方将这些影视作品的种子上传至迅雷和PPS网站,并形成网络链接,而Mitv互联网电视机则通过Mitvt内置芯片将这些联接着侵权作品的网络链接提供在互联网电视机上,任用户自由观看。TCL公司并没有直接侵犯著作权人的著作权,不构成直接侵权,而是满足帮助侵权的要件,形成共同侵权,需要承担共同侵权行为造成的法律责任。

5.互联网电视机制造商著作权侵权风险规避建议

借着三网融合的春风,互联网电视机行业正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发展。但是TCL案无疑给互联网电视机制造商敲响了一记警钟,三网融合新背景下,以互联网电视机制造商为代表的硬件制造商离著作权侵权纠纷越来越近。在TCL案之后,又发生了迅雷诉小米案和迅雷诉海信案,不难发现,互联网电视机行业已经成为著作权侵权案多发之地。

从TCL案中,互联网电视机制造商应该得到启示。第一,善用技术中立原则,不研发引诱他人侵权的技术。第二,慎重选择合作伙伴。TCL公司因为PPS和迅雷网站上存在侵权作品而受牵连。第三,完善相关法律空白。在著作权法中添加硬件制造商的侵权责任条款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在这里笔者对于这个条款做出初步的构想:“硬件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和技术被证明能够构成实质性非侵权用途的,不承担共同侵权责任,以下情况除外:(一)行为人具有引诱,促成或是指引他人进行侵权行为;(二)当行为人有权利和能力监督直接侵权行为且从直接侵权行为中能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的。[8]

6.结论

互联网电视机不仅是技术革新的产物,也是三网融合的典型代表。在处理互联网电视机商侵权纠纷时,应兼顾多方的利益。法律也应根据现实情况出台相关的政策来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及其新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权利人的著作权和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崇慧,卿越.三网融合背景下著作权的法律保护[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1):155-160.

[2][3]汪涌,史学清.TCL互联网电视著作权侵权案与“实质非侵权用途”[J].中国版权,2011,(4):48-49.

[4]刘雄飞.互联网电视剧产业发展初探——兼评全国首例互联网侵权案[J].法制与经济,2011(3):98-99

[5]胡开忠.互联网电视机生产商的版权侵权责任初探[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

[6]焦泉.三网融合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及对策[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8-62.

[7]吴华军.基于版权保护视角的互联网电视发展——以“优朋普乐诉TCL案”为例[J].法制与经济,2013,(4):152-154.

[8]陈明涛.技术提供商的版权责任分析与立法建议——由优朋普乐诉TCL案引发的思考[J].电子知识产权,2010,(1):34-38.

(作者通讯地址: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上一篇: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我国资源类上市公司超额利润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