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多维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2-03-29 07:30:42

国际结算多维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传统教育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讲授完课程的全部内容,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单据填制及审核方面的实际操作训练,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如何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特点,国际结算课程特点,当代大学生特点,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国际结算 教学方法 多维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0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教育正接受着知识爆炸的挑战,这是大学教学模式进入战略革新,激烈竞争和新一轮起飞的时期。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尽快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环境,掌握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成了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应针对现实情况针对国际结算课程,国际贸易专业特点,学生特点进行研究,以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国际结算教学方法。

一、国际结算课程特点

在我校的能力类课程实施方案和设计相关能力型课堂教学设计中我有幸承担了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国际结算》这门课程的课程责任老师和主讲教师的工作。从实际的教学工作来看,该门课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专业性较强,涉及面广。

第二、要求较好的英语基础。

第三、实践性,操作性较强。

基于上述三方面的特性,传统教育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讲授完课程的全部内容,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单据填制及审核方面的实际操作训练,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深感需要讲的内容太多太细。不讲条款规定,实务讲解没有依据;详细讲述,难免枯燥无味且占用时间太多。实务讲解也同样存在,讲的过细则头绪繁多且课时不够,粗略带过又觉内容空洞,深恐学生学不到东西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也深感国际结算的难学。难在没有实践基础,仅凭空想象,总觉云里雾里,难在内容过多过细,重点把握不准,记忆也不长久、学完后的感觉是脑子满满的。这就要求我们依据国际结算课程特点,学生的实际学习困难,以及现有的有利条件,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下面对于国际结算课程的目标作一简述,以期结合特点寻找适用的教学模式。

二、国际结算课程目标

《国际结算实务》面向拥有国际业务的银行及外贸方向的企业公司,立足于国际结算方式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理论结合实际,强调课程的岗位操作性,注重学生的敬业精神以及结算业务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力争通过讲授与实务操作,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国际结算中涉及到的各种票据,主要是汇票、本票和支票;熟悉几种主要的结算方式,如汇款结算、托收结算、信用证结算等方式,掌握几种主要的单据,如商业发票、海关发票、保险单、海运提单等,还要全面了解国际结算中涉及到的国际惯例和规则,贸易术语与惯例的应用;并且通过开辟校内专门实训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业务实习,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具体目标:

(1)至少取得一种从事国际结算与对外经贸业务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

(2)了解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与结算方式的操作流程及必要的专业知识;

(3)掌握进出口贸易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

(4)能发现、分析并解决进出口贸易及其结算活动中常见的实际问题;

(5)掌握必要的国际结算与国际贸易英文专业书写与翻译能力;

(6)掌握国际贸易结算中单据制作技巧,并能设计出一整套结汇单据;

(7)了解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文化、风俗习惯与礼仪,提高结算工作效率。

三、教学模式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前面对于国际结算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作了一个简要的概括,这里以其为依据进行新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设计理念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是教学模式构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最终决定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搭配关系。《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的设计理念是: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学为主,国际结算教学也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开放、自主、灵活、互动”的原则,即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通过“导学+助学+促学”,完成《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构建思路

构建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充分依靠我校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探索并构建基于电子信息环境的“以学生为中心、多维互动为手段”的本课程教学模式。

(三)设计目的

1.针对实务性较强的课程特点,可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和巩固理论知识,并寻找到学习的乐趣,以此实现知识能力的互动。

2.根据当前国际结算实际,扩充案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此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

3.针对本课程规则多、内容细、学生听过就忘的现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教学系统各种资源,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检查为辅,以此实现课内课外的互动。

4.由于本课程存在内容较多且实务性极强的问题,学生理解会出现各种偏差。为此,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释疑解惑,以此实现教师学生的互动。

基于以上问题,对国际结算的教、学、辅导,可采取“自主+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目的在于通过电子信息环境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知识和能力互动、课内与课外互动等多为互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自主+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设计的基本框架与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知识能力互动

实践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教育的手段和环节之一。实践教学模式并不是否认课堂教学的理论灌输,恰恰相反,是要跳出传统的重理论知识灌输、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思维模式,运用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形式,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尽管在高校从事国际结算教学的教师多从事过国际结算实务工作,甚至有的经验还相当丰富,或者虽未真正做过结算业务,但也是曾多次下行实习、调研,比较了解实务操作。实际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突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首先是教学内容要体现实践性。不仅要讲授该课程的基本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的要求开设一些专题性讲座。其次是教师的选择要体现实践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既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讲授理论知识,还要邀请一些实务界人士上讲堂,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切身实践来谈理论。再次是教学方式要体现实践性。除课堂讲授外,《国际结算》的理论教学可围绕教学主题组织学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展开研讨,使学习过程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特点。

第二,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和渠道。大学拥有各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拓展学生《国际结算》教学的空间和渠道,是多方位促进教育成果、深化教学的有效途径。譬如利用多媒体开展实践教学,形象生动地演示教学内容,便能取得的理论教学最佳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留言板、电子邮件、资源栏目等扩充课程的实践效果。

第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组织和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又能反映教学主旨的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选择和确定好实践项目,以学生实践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带着理论上的疑问到实务中去找答案,带着理论学习的成果到实务中接受检验。一方面可使学生在社会调查和服务等实践活动中深化对所学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实现了课堂和社会实践的有效对接。

(二)案例研讨—学生之间互动

本课程使用的案例,是指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例子的事情。案例教学法就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对案例进行讲解,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用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变。

案例研讨教学要能完成必须经过以下环节:

第一、准备阶段。此阶段要做的工作是:1、要求学生对所要讲的内容进行预习,并仔细阅读为讲授内容提供的案例,以熟悉案例背景材料。2、根据案例,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来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如申请人、受益人、开证行、议付行),切身体验,当自己处于头绪纷繁的案例中,如何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第二、讨论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站在各自扮演的“角色”,各抒己见,并要求对案例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教师要不时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细节,以保证到达教学环节目标,即让学生通过对案例分析重视学科知识的钻研和学习,同时让学生尝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第三、教师总结。将学生讨论的内容汇总,给出正确的结论,将理论知识带到学生大脑中。

(三)资源利用—课内课外互动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上网查阅《国际结算》课程自学指南,明确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了解该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课程的学习资源,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学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如阅读文字教材、看音像资源,利用实验室课程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在讲授此课程时,围绕主要讲授的内容,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将教学模块制做成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利用PPT、Photoshop等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利用声音效果、图像效果、文字效果、颜色效果等,充分地展示该课程的全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要利用印刷媒体(教材、辅导书、形成考核册等)、音像媒体(教学录像、直播课堂等),网络媒体(网页、上传下载的文件等)为学生提供翔实完备的课外学习资料,使学生在课后有机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巩固中去。

第三、为了达到课内外互动的效果,把课堂内外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促学、助学和导学,比如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把学生和教师的距离缩短到最小。另外教师要提供供学生课余学习的素材或者要求学生查找相关内容。

(四)释疑解惑—教师学生互动

释疑解惑是指教师运用各种途径与学生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充分发挥交流工具的作用来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或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在这一过程中:

首先,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小组协作学习的指导者和协调者,教师通过在线讨论、电子邮件、BBS、电话、QQ、MSN等手段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和激发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资料,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其次,教师与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交流,通过以上多种方式,随时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给予及时指导,同时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五)考核—教考互动

考核分三个环节。“自主+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中课程考核包括三项内容,即:自检自测、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1)自检自测。自检自测是学生通过课程自检自测题、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等,对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了解和评价的过程。通过自检自测,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予以解决。

(2)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其根本目的是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指导教学,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过程考核既可以督促学习者的学习,了解学习者的阶段性学习情况,以便对学习者进行个别化辅导或指导,同时,也可以防止学习者在期末突击应试的作法,减轻期末考试对学习者的压力。

(3)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是检验学生对一门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衡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终结性考核的成绩往往代表了本课程的学习水平。

课程考核是对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综合评价,是开放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检查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之一。

参考文献:

[1]刘卫红.关于国际结算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第4期.

[2]曹勇.《国际结算》课堂教学方法改进探讨[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杨慧.高职高专《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2年第2期.

作者简介:盛志鹏(1978-),男,山东威海人,安庆师范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经济学。

陈波(1974-),男,江西人,金融学硕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上一篇:中学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不足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成功教育班级管理